【网络媒体走转改】第一书记杨玉奎张东村扶贫 贫困户住进了幸福院

2017-01-25 07:3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编者按:

  革命老区的蒙山深处,鲁西大地的欢乐农家,东海之滨的茕茕海岛,黄河岸边的广袤油田……在农历丁酉年即将来临之际,齐鲁大地正在上演怎样的温暖?又在抒写怎样的故事?从今天起,大众网采编人员分赴山东17市,记录最基层、最一线、最真实的温暖故事,还原齐鲁大地多姿多彩的幸福和感动,以“温暖看扶贫、温暖回家路、温暖在基层、温暖过大年”五大板块,推出“温暖中国——2017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

  我们将通过图文、短视频、手机直播、VR、H5等融媒体报道方式,在大众网、大众论坛、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山东手机报、@大众网新浪官方微博、大众网官方微信、大众网17市分频道全平台推出报道。更多温暖,期待您的关注!

  温暖中国——新春走基层(34)

  【温暖看扶贫】第一书记杨玉奎张东村扶贫 贫困户住进了幸福院

  时间:1月20日

  地点: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张东村

  记者:曹亮 王君彩 邱延岗 徐明月

  小年这天,室外气温零下9度,尽管寒风刺骨,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张东村大集上却热闹非凡,村里临街和幸福院门口都摆满了摊位。70岁的张金桥正在里屋侍弄火炉,他是村里的贫困户,以前住的老房子是危房,冬天进风夏天漏雨,去年10月,村里建好了幸福院,他刚搬进来六七天。

张东村航拍图片

  “杨书记来了,快进里屋坐。”见到一行人进屋,张金桥忙着招呼。

  “屋里不冷吧,去赶集了没有?”问这话的正是滨州市政协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杨玉奎,在他的帮助下,张东村投资60多万元建设的12座幸福院顺利完工。村里的10户贫困户已经有7户入住。项目建设之初因为缺场地,村里集体商议后决定拆迁连片的100多间危房,被拆户无不支持。

  “老伴去赶集了。我没去,今天天好,外面很冷但是屋里很缓和,正想把火炉灭一灭呢。”张金桥说。得知记者来采访,张金桥打开了话匣子。

  “多亏了杨书记,俺才能没花一分钱就住进新房子,政府真是为老百姓想的周到,杨书记待俺们真比亲人还亲。”张金桥边说,边带着记者参观,房屋不仅设计了主卧、次卧,还有客厅和厨房,住着既方便又舒适。

张金桥说,幸福院住着既方便又舒适。

  “老百姓谁能想到有今天。农民种地有补贴,国家还给养老金,放在以前,哪有这种好事。”张金桥说,杨书记来了以后,村里的路好走了,盖起了集贸市场大棚,能有现在的生活,他很知足了。临走,张金桥赶忙披上大衣,追出门来,说什么都要送送杨书记。

张东村的幸福院

  谈起建设这幸福院的决心,杨玉奎始终没有忘记去年的那场大雨。

  2016年8月份的一天,79岁的五保户朱学荣独居在老房内,由于风骤雨急,老人的房子又开始漏雨了,杨玉奎立即组织村委人员帮忙修缮。

  当时老人在里屋坐着,杨玉奎站在外屋的门口,正说着话,外屋的北墙开始坍塌,没一会半间房子塌没了,杨玉奎与村干部一起赶紧将老人转移安置,避免了伤亡事件。当时的杨玉奎下定决心:“今天修不好房屋,不回去!”从中午12点一直到晚上9点半,杨玉奎一直盯着工人将屋子修好了才回家,当他冒雨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11点了。

  小年的这次走访,杨玉奎再次来到朱学荣的弟弟家,听说朱学荣去乡里调养了,过年就搬进幸福院去住,杨玉奎这才放心离开。

  张东村大集远近闻名,每逢农历的三八,张东村附近17个村庄的群众都来这里赶集购物,人流量高峰能到2000人。原来村里的路不好走,市场也没有大棚,遇到雨雪天气,别说赶集,就连群众、学生候车出行都不方便。

  2015年6月18日,杨玉奎成为被派驻到张东村的第一位第一书记,通过走访调研,他确定了修路完善排水设施、建设集贸市场大棚的第一步工作计划。仅建设集贸市场大棚一项就需要资金37万元,他带来的10万元启动资金远远不够,经过一番东奔西跑,杨玉奎又筹措到了15万元,当月便开工建设,两个多月时间就完工了。

  张东村是典型的经济空壳村,基础设施完善了,解决村集体收入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一开始,杨玉奎带着村里的干部考察了很多项目,蔬菜大棚、绵柳种植等,这些项目后期工作繁琐,既要解决病虫害等问题,还要找销路。对比之下,他们想到了发展国家扶持的光伏发电项目,一次投入、维护简单,很适合村里的现状。

杨玉奎向记者介绍光伏发电情况

  为落实好项目,杨玉奎带领村干部先后到阳信县西吕村、济南等地考察。定下项目说干就干,杨玉奎从济南某公司邀请到技术人员来村实地规划,最终选择在集贸市场大棚上安装发电板。从2016年7月28日项目投产,到2017年1月20日上午,累计电量已经达到12010.3度。

连接器实时记录发电情况

  “项目总投资20万。平均每天发电100度,并网发电后,国家和地方补贴每度电1.03元。这样一来,可以给村集体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杨玉奎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他说,理论上该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实现收入4万元,仅凭这一项,就完成了村集体收入每年至少3万元的脱贫目标。这对于村集体收入不足万元,日常办公开支都紧缺的张东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集贸市场大棚内非常热闹

  如今,张东村红瓦白墙,幸福院、光伏发电这些项目的落成增添了张东村的喜气,张东村的集市更加火爆了,远在东营利津的一些村民、商户都过来赶集。面对今后的村集体收入困难问题,杨玉奎又开始动起了脑子。他穿过集市,来到张东村南边的芦苇塘。已经投资15万元修建的四个水塘雏形已具,一个发展水产养殖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他想再筹措15万元资金,为村民致富和村集体收益注入“造血干细胞”。

张东村建设的水塘养殖项目一期已经完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