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婆基本成摆设:德州撮合了104对夫妻的"名媒"退休了

2017-01-27 07:44:00 来源: 齐鲁网 作者:

  农历鸡年来临之际,鲁北农村颇有名气的媒婆张克兰做了一个“重大决定”——“退休”。到今年,她从事这个传统行当正好50年。

  张克兰今年83岁,是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辛店镇后邹村村民。自从33岁那年第一次说媒“一炮而红”以后,张克兰就开启了“职业生涯”。半个世纪以来,她共成就了104对夫妻的美好姻缘。

  “经我做媒,没有不成的。”回忆起往昔的光辉岁月,张克兰自豪地说。得益于性格练达、为人率直,张克兰成了享誉鲁北乡间的“名媒”:只要有人需要说媒,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过去,在男女婚姻中媒婆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老一辈人的脑海中,至今还保留着关于自己媒婆的记忆,“扎着小髻子,点着小痦子,摇着小扇子”成为媒婆的经典形象。

  每年腊月,是山东农村地区结婚的高峰期,也曾是媒婆最忙碌的时节。在张克兰生活的鲁北农村,以前适龄男女从完全陌生到结为夫妻,按照当地习俗需要经历“问名”“小见面”“大见面”、订婚、结婚等多个环节,大约耗时1年。其中每一个环节,媒婆都起很大作用。

  今年75岁的郭秀荣和老伴的结合,就得益于张克兰的“牵线搭桥”,他们也是张克兰说成的第一对夫妻。

  “‘媒婆是杆秤,两头都平衡’,男女双方相互说和全靠媒婆。比如彩礼,女方要的多了,媒婆就帮着男方压一压;男方抠了些,媒婆就帮着女方多要点儿,总之是为了小两口过好日子,三家人皆大欢喜。”郭秀荣如此评价当时媒婆的重要作用。

  在今年46岁的张华春的记忆中,随着恋爱自由、联系畅通,媒婆这个传统行当赖以生存的“土壤”正逐渐消失,到她23年前结婚时,媒婆的作用已经大不如前了。

  “我结婚的时候,许多人都是自由恋爱。”33岁的陈秀芹和爱人的好姻缘也是张克兰说成的,但她坦言,媒婆已基本成了摆设。

  “现在更是如此,适龄男女交往不存在一点障碍,在外上学打工还能找个外地对象。另外,现在交流手段也多,微信、QQ、手机都能随时联系,只要双方愿意就能结婚,谁还用得着媒婆介绍呢?”陈秀芹说,即便像张克兰这样的“名媒”,也已经被“贴到南墙上”了——在鲁北方言中,“贴到南墙上”的意思是“没了用处”。

  多年说媒的经历,带给了张克兰一双“慧眼”。“比如说,怎么能一下子看出一家人经济条件好坏呢?”张克兰自编了一个“口诀”,即“八十年代看牲畜,九十年代看家电,二十一世纪看车房”。

  可眼下,这一双“慧眼”也没了用处。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媒婆这个古老行当加速消失。原先几乎每村都有的媒婆,现在不少地方已经难觅踪影。“媒婆消失得越快,说明社会越进步。”张克兰说。

  如今,鲁北“名媒”张克兰已经退休了,周边十里八乡再无媒婆。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雅淇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