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房和仓库都有救了!济南92处工业遗产分级保护

2017-05-03 07:32:00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工业遗产是城市的记忆,承载着工业文明,体现了城市特色。济南作为重要的工业城市,一座座老厂房、老仓库、老院落,记载着这个城市的发展变迁。经过规划部门前期普查,济南市城区共有121处工业遗产。济南市规划部门推荐对92处工业遗产分三个等级进行保护。其中9处优秀工业遗产建筑将按照文物标准进行保护;19处不得破坏内部结构,不得破坏整体外观风貌。济南市规划部门会在以后公布名单。

  121处工业遗产

  历经三个历史时期

  济南,除了独具特色的泉水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同样熠熠发光的,还有上百年历史的商埠文化和大量优秀的近现代工业建筑。据济南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南市工业遗产建筑历经近代工业萌芽时期、近代工业发展时期、现代工业发展时期,见证了济南的沧桑变幻,增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保护工业遗产,济南市开展“中心城工业遗产调查和保护利用策略研究”,发现工业遗产厂区121处,涉及纺纱、面粉、染织、化工、机械等12个产业门类。

  自1875年,以“清末新政”、“振兴实业”为背景,济南第一家近代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械局创办,开启了济南由一座封建城市走向现代化、使用现代机器生产的历史,近代工业开始在济南萌芽。

  第二个历史时期为近代工业发展时期,济南市的民族工业快速发展。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以后,现代工业快速发展。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形成了纺纱、面粉、染织、化工、机械和卷烟6个行业的民族工业体系。运输业代表留存的为胶济铁路济南站(1904年),机制面粉业代表遗产为成丰面粉厂(1921年),织业代表为鲁丰纱厂(1915年),化工业代表为裕兴化工厂(1919年),机械业代表为济南机车车辆厂(1910年)。

  第三个历史时期为现代工业发展时期,济南市的重工业和日用工业并重发展。由于国家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政策,济南建设了大批全民所有制企业,由轻工业为主转变成轻、重工业并重发展,轻工业主要以纺织、印染、面粉、化工等为主,重工业主要以机械、冶金、电力等为主。该段时期的工业遗产有以下代表:1950年的济南木器一厂、1958年的济南针织厂、1944年济南第一机床厂、1956年的山东建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952年的济南变压器厂、1953年济南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

  工业遗产首次纳入

  法定保护体系

  随着济南部分老工业区逐步迁出中心城区,具有历史意义和再利用价值的工业遗产面临挑战,对其原址的特色厂房、设备等构筑物进行保护利用的呼声不断升温。

  在针对121个厂区开展现场核查和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济南市规划部门推荐工业遗产建筑共92处,分布在24处工业遗产(厂区)。其中,9处优秀工业遗产建筑(不可移动文物),19处比较重要工业遗产建筑(推荐历史建筑线索)和64处一般工业遗产建筑(推荐传统风貌建筑线索)。

  济南市规划部门将工业遗产首次纳入法定保护体系,推荐三个保护等级的名单,动态纳入历史建筑和名城保护体系。梳理“强保”工业遗产名单,推荐纳入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其中,9处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录,19处纳入历史建筑名录。

  9处优秀工业遗产建筑遗产价值突出,具有全国或区域重大意义。济南市规划部门建议对9处优秀历史遗产建筑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要求,划定保护范围,落实保护设施。19处比较重要工业遗产建筑将以历史建筑本体为保护范围,严格保护特色构建,改造活化工程中不得破坏内部结构,不得破坏整体的外观风貌。

  另外的64处一般工业遗产建筑,济南市规划部门建议在保持外观风貌可识别的情况下,内部加层扩容改建。在工业历史风貌保护范围内的一般工业遗产不应拆除。在工业历史风貌区范围外,因应开发需要可改造拆除。对其保留改造、建议给予用地指标的奖励,以奖促保。

  将老工业厂区

  融入遗产廊道

  与国内很多城市类似,济南工业遗产保护也一度存在重视欠缺、家底不清、保护经验匮乏、措施不力等问题,使不少工业遗产成为当时城市建设发展的牺牲品,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为了保护工业遗产,济南市规划部门还对现存工业遗产价值特色进行提炼,并结合城市风貌格局,划定工业遗产的工业历史风貌区、工业遗产廊道,明确城市格局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要求。

  济南市以中心城区的“中调内优”为抓手,将老工业厂区融入小清河、工商河、胶济铁路、津浦铁路的“两河两路”遗产廊道。通过绿道和公共景观提升优化“工业围城”的城市风貌。

  济南市还根据工业遗产布局划定9个发展功能分区,指导遗产融入城市转型。这9个发展功能分区为党家工业区、西南工业区、历史城区、大金工业区、七里河工业区、洛口工业区、黄台工业区、北商埠工业区、王舍人工业区。

  据介绍,济南市规划部门还将探索济南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模式。济南市规划部门将研究典型产业类型项目在用地管理、审批等方面的创新。妥善处理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关系,因地制宜,采取完全保存、局部保存等不同方式,对开发项目中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妥善利用,明确用地和建设控制要求,确定合理的规划技术指标,推动一批工业遗产保护项目实施落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蒋龙龙 实习生 任秀)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推荐阅读
  • 郑济高铁将在长清设站!开通后济南到郑州仅需2小时

    11.jpg

    5月2日,记者从济南市相关部门获悉,郑济高铁的走向有了最新进展。目前,已经明确郑济高铁肯定会经过长清并且在长清设站,但线路的线位和站址还未最终确定。另外,最新传出的一份“郑济高铁山东段车站表”规划方案提到,郑济高铁山东段将在聊城境内设莘县站、聊城西站、茌...[详细]

    05-03 07-05齐鲁晚报
  • 青岛15条河道干流将有市级河长 实施方案发布

    而《青岛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提出的河长制主要任务则包含6大项35个小项任务,包括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等。 我市将建立河长会议制度,形成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间的河长制联席协调机制,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工作督察督办制度。[详细]

    05-03 07-05青岛早报
  • 醉驾入刑青岛六年查处4919起 交警还将放大招(图)

    “我现在很后悔,再也不敢酒后开车了。 从近3年统计数字看,2014、2015、2016年,警方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起数分别为6482起、8020起、13518起;查处的醉酒驾驶机动车起数分别为:528起、684起、1751起。[详细]

    05-03 07-05青岛早报
  • 青岛小伙获联合国和平勋章 讲述维和经历(图)

    王艺华在利比里亚维和期间展现了中国维和警察良好形象   头戴蓝色贝雷帽,身穿维和警服,胸前佩戴着联合国授予的“和平勋章”,年轻的面庞还稍显青涩,但强壮的身躯却散发着朝气和力量。[详细]

    05-03 07-05青岛早报
  • 青岛打造全国领军智慧城市 锁定五大领域

    我市日前制定2017年度智慧青岛建设工作计划。 近年来,我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各行业领域的智慧应用和智慧产业发展,2014-2016年,累计推进建设总投资179.7亿元的智慧青岛重点项目228个,82%的项目投入运营。[详细]

    05-03 07-05青岛日报
  • 济南老年人“微信控”:很痴迷,外出蹭网在家通宵玩

    五一假期,济南王官庄社区的耿宜昌老人也没闲着,每天一大早打开微信,给自己的合唱团拉票。老年人每天人均发送微信信息次数有44次,典型用户(80后、90后)有74次,95后用户81次;老年人更喜欢用语音和视频聊天。[详细]

    05-03 07-05齐鲁晚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