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济南!焦家遗址为济南“中心”变迁填补重要一环

2017-06-14 10:08:00 来源: 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 钱欢青

“最早”的济南!焦家遗址为济南“中心”变迁填补重要一环

  近日,济南焦家遗址的考古发掘引起了众多市民的关注,考古发掘的种种迹象表明,焦家遗址是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焦家遗址作为该地区大型的中心聚落遗址,也为以城子崖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找到了重要的源头。

  换句话说,如果说以城子崖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是距今4000多年前“济南的中心”,那么在更早的5000年前,这个中心在焦家,在更早的8000年前,这个“中心”在西河。这些重要的遗址让我们更为清晰地看到了济南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让我们看到了“最早的济南”。西河遗址8000年前济南先民的生活

  济南地区时间最早的大规模聚落遗址,是位于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龙山三村西北的西河遗址。西河遗址是山东省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最具典型性的山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以及众多房屋遗迹,清晰地呈现了8000年前济南人的生活。

  西河遗址发现的30多至70多平方米的房子有近30座,那时候的房子都是半地穴式朝阳房,房内分居住、炊饮、活动三个区域。那时候的人用陶釜、烧灶做饭,喝小米粥,已不完全靠采集、狩猎生活。而烧陶技艺还较原始,陶器颜色深浅不一。

  专家估算,40至50平方米的大房子能居住十几个人,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也可以住七八个人。从房屋布局看,西河遗址的一排房屋,是由若干个核心家庭组成的一个家族,若干排房屋,则是若干家族组成一个氏族,最后由一两个氏族构成聚落共同体。这应当是当时较为普遍的社会结构。而此时的社会形态还属于母系氏族社会,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还处在公房制走访婚阶段。所谓走访婚,是一种以女系为主招夫同居的临时性婚姻,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形式。

  焦家遗址 5000年前等级差别不断加强

  如果说8000年前的西河一直还是人与人基本平等的原始社会,那么到了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焦家遗址,社会分化和等级差别已经产生并不断强化。其中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焦家遗址迄今发掘的205座墓葬,出土了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大量器物,墓葬有不同的规格,陪葬品也有多少。比如,焦家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唯一的“重椁一棺”墓葬,级别就很高。而很多墓中陪葬的玉钺、玉刀等物品,都是墓主人具有较高的身份地位和军事权力的象征。

  焦家遗址发掘的104处房址则呈现从半地穴式向地上式转变的过程。有意思的是,焦家遗址的房址大部分都是十二三平方米,面积明显比西河遗址时期的房址要小,因此显然不再是那时候的“公房制”,以住房区分的“社会单元”开始变小。从出土的陶器来看,焦家遗址也比西河遗址要精细很多,不仅有陶鼎、陶鬶等多种形制,还有彩陶和黑陶,这些物品表明,焦家遗址已经为此后龙山文化时期的物质文化奠定了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在发掘区南部发现了城墙和壕沟的线索,这进一步证明了焦家遗址是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在距今5500年前后,中国境内有六大文化区都开始从基本平等的原始社会迈向有等级差别的社会,这一时期被考古学界称为古国时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伯谦因此认为,焦家遗址恰好处在距今5000年左右,是黄河下游进入古国阶段的典型代表和确切例证。考古人员下一步也将重点探明并发掘城墙和壕沟,如果城墙和壕沟得以完整呈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焦家遗址将凸显更为重要的考古学意义。

  城子崖遗址 4000年多前的龙山文化“城”

  焦家遗址作为鲁北地区中心聚落衰落之后,另一处重要的中心崛起,那就是距离焦家遗址只有4公里的城子崖。城子崖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命名地,享有中国考古圣地的美誉。城子崖龙山文化城面积约20万平方米,始建于距今45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早期,城垣由堆筑、版筑方法结合筑成,城属台城,有南北门,其间有道路连接。这也是全国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之一。有专家认为,城子崖龙山城是古代中国东方某一方国的都城。这一古国存在明显的“都、邑、聚”三级结构,其周围的黄桑院、宁埠乡马彭东南、明水马安庄、枣园季官庄、相公牛官庄、刁镇小坡等遗址,面积都在五六万平方米或更大,属于方国的乡邑,是二级行政权力所在。其他几十处龙山小遗址,则是方国的村聚,是方国的社会基础。这些村聚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血缘亲族关系在村聚内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古国的统治中心,城子崖龙山城也是当时整个济南、鲁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大辛庄3000多年前商王朝经略东方的统治中心

  如前所述,西河、焦家和城子崖都在如今的龙山街道办事处,各个遗址相聚很近,但到了3000多年前,情况有所变化。那时,由于商王朝统治中心的逐渐东移,在商王朝对东方的战争中,济南成为商王朝经略东方的重点地区,大辛庄中心聚落的兴建就是最好的证明。有考古专家因此认为,大辛庄应该是商王朝在济南一带所建诸侯国的都城。

  位于历城区王舍人镇大辛庄村东南的大辛庄遗址,涵盖的文化遗存包括龙山、商、西周、战国和汉代各时期。但商文化是其主要内涵,它也是山东地区最重要的一处商文化遗址之一。大辛庄遗址历经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众多文物。其中包括殷墟之外唯一的甲骨卜辞。另一件铜鼎,直径40厘米,通高60厘米,堪与郑州商城出土之同期大鼎相媲美,应为当时的重器。甲骨卜辞、青铜器和玉器等文物的出土,充分说明大辛庄遗址是商王朝经略东方的统治中心,在商代前期后段至后期早段,为我国东方地区规格最高的一处遗址,在商代考古与历史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东平陵城2000多年前的“老济南”

  商王朝在大辛庄建立据点,首先是出于军事地理方面的考虑,目的是为了实现向东部海岱纵深地区大举扩张的战略构想。因此,随着商王朝大踏步地向东扩张,大辛庄的衰落也不可避免,到了周革商命,改朝换代,大辛庄就连小区域中心的地位也保不住了。

  而济南的“中心”也再一次回到了龙山一带。城子崖遗址有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周代三个时期的城址堆积,城墙年代的下线在春秋末年,到战国时已被废弃。而在战国时开始兴建、繁荣于两汉的,是距城子崖只有2公里的东平陵城。东平陵城位于龙山街道阎家村北,为汉代济南郡、济南国、东平陵县治所。东平陵城呈正方形,边长约2000米,四周墙垣至今犹存。城内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城中还发现东西总长50余米、南北宽30米的宫殿基址。虽然宫殿上部的梁架、屋顶等木构结构早已不复存在,但夯土台基外围的散水相对保存较好,与散水连接的地面廊道还残存着部分铺地砖、柱础石、柱洞。从发现的大量的瓦片堆积,以及瓦当、钱纹空心砖等分析,该建筑基址基本可认定始建于大约西汉中晚期,一直到东汉时期仍沿用。考古人员根据现场的发掘资料,复原出了这座宏大宫殿建筑的想象图。另外,东平陵城是汉代中国北方的手工业基地,如今的东平陵城遗址也是全国保存最好的古城址之一。

  西晋永嘉(公元307年到312年)后,济南郡治所由东平陵西迁至历城,济南的“中心”再一次转移,并延续至今。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