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娜
文|张永红
在邹平县城和东面的长山镇之间,有一个叫礼参店的村庄。初来此地的外地人往往会对村子的名称感到好奇,当地的老人会娓娓道来,向客人讲起范仲淹和村庄的一段往事。
北宋一代名相、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以勤政爱民、为官清廉和名篇《岳阳楼记》闻名于世。虽然不是山东人,但他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山东度过的,他的青少年时代与一个已经消失的千年古县——长山县结下了不解之缘。
范仲淹出生于江苏苏州的吴县,自幼身世坎坷。两岁时生父去世,母亲贫困无依,无奈改嫁给山东籍的小官朱文瀚。
4岁时,范仲淹随继父回到故乡——山东长山县的河南村(今邹平县长山镇范公村),并改名为朱说。此后,他在长山生活了20年,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少年时代。
范仲淹自幼很有志气,读书非常用功。长大成人后,他常去家乡附近长白山麓的醴泉寺拜师苦学,跟随僧人一起晨昏诵读。
当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拌着切成碎末的咸菜,早晚各食两块,吃完继续读书,成语“划粥割齑”的典故即来源于此。在长山生活了近20年后,范仲淹长大成人。
23岁那年,他告别家乡,外出求学。他先来到位于睢阳(今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求学,三年后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榜,考中进士,开始了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仕途生涯。后经奏请朝廷批准,恢复范姓,更名仲淹,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道路。
可以说,长山是他人生的起点,长白山麓的苦读为其一生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范仲淹从政为官后,始终不忘对他有养育之恩的长山县。在辞世的前一年,62岁的范仲淹奉命到青州任职,途经长山,特回哺育自己的故乡省亲。闻讯而来的众乡亲在距县城十里的地方列队迎接,范仲淹早早下马步行,频频拱手,“礼参甚恭”,向家乡父老嘘寒问暖。
当时正值小麦抽穗的初夏时节,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留别乡人》诗:“长白一常儒,荣归三纪余。百花春满路,二麦雨随车。鼓吹罗前部,烟霞指旧庐。乡人莫相羡,教子苦读书。”为纪念这段佳话,后人将其当时回乡大礼参拜之地改名为礼参店,并一直保留至今。
康熙年间邹平县志里的邑境全图
长山县建县历史悠久。隋朝统一以前,河北省武强县曾侨置于今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的固玄庄一带。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其境内西南有长白山,将侨置的武强县改名为长山县,并将县治迁至今邹平县的长山镇。至1956年被撤销,长山县共存在了1358年。
历史上的长山县辖区范围包括今邹平县中南部、淄博市周村区大部、张店区西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商业重镇周村,直到1950年和张店合并成立张周市之前,一直归长山县管辖,是当时长山县名气最大的乡镇。
在当年范仲淹寄宿就读的醴泉寺景区新建的范公祠大门两侧,镌刻着一副对联:“宰相出山中,划粥埋金,二十年长白栖身,看齐右乡贤,依然是苏州谱系;秀才任天下,先忧后乐,三百载翰卿著绩,问济南名士,有谁继江左风流。”这既是对范仲淹经历和政绩的高度概括,更道出了他与长山古县的一世情缘。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娜
7月6日,山东省公安厅公布《关于调整驻鲁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省内新生户口迁移政策的通知》,规定自2017年起驻鲁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的省内新生,可自愿选择是否将户口迁至学校所在地。该政策调整前,我省自2008年开始,山东省大中专院校录取本省新生不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详细]
2017年,山东省级财政筹集普通国省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资金102亿元,支持普通国省道大中修、改扩建、新建改线及日常养护,并推动穿城路、瓶颈路、断头路改造及安全风险路段整治提升。[详细]
近日,全国高校自主招生入选资格考生相关信息已公布,一则排行榜也被疯转。作为领跑山东的山大,也是获得自招资格的济南考生扎堆的地方,共有88人,其中获得降至自招线录取资格的有32人,56人为低于高校模拟投档线下20分以内录取。[详细]
近日,莱西市民去水集街道水沟头文化市场游览时,在众多藏品中发现一件清代木胎冰箱,精巧的设计让他赞叹不已。据史书记载,清代的一些达官显贵使用冰箱的场合很多,不仅盛夏时皇帝御膳时需要,有些官员的家里也使用。[详细]
山东日前出台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新规明确,为促进人才流动、推动“双创”热情,山东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可暂不转移养老保险。山东省人社厅相关人士表示,这项规定解除了离岗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可以让这部分科研人员全身心地投入...[详细]
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并查实的,教师本人、校长和学校均会受到相应惩戒。对学校,一学年内出现1起教师有偿补课并查实的,在全市范围进行通报批评;一学年内查实2起的,取消本学年学校评先树优资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