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新六产" 齐鲁大地唱响"田园变奏曲"

2017-09-05 07:52: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以前光知道种小麦、玉米,后来搞起了‘两菜一粮’套种,效益明显高多了。”在山东省泰安肥城市桃园镇种植大户郭红振的账本上,种植结构调整的收益清晰可见:一亩土地,土豆纯收入近3000元,玉米大约1000元,白菜、西兰花能赚2000元,一年下来总收入就有6000多元。

  肥城市有机蔬菜办党支书尹逊民感慨:农民操持的农产品,由低效、低附加值向高效、高附加值转变,种植结构一调优,收益明显见涨。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增加优质供给,“田园变奏曲”正在齐鲁大地奏响。近年来,山东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好农牧结合文章,重点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适度减少籽实玉米种植面积,扩大青储玉米、苜蓿等饲草作物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在19个县开展了“粮改饲”试点,去年全省收储全株青贮玉米200万亩以上,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增加了10多万亩。

  实践证明,就生产抓生产、只满足于生产初级农产品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转向全产业链谋划,向产业“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让农民更多享受技术创新和加工流通的增值收益。近年来,山东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着力打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和智慧型“四种业态”。2015年以来,山东连续两年成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省,先后选择16个县区和40个经营主体开展试点。截至2016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7.3万家,家庭农场4.8万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9400多家。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2万家,从业人员60多万人,年接待游客超过1.36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50亿元。

  调好调顺调优农业结构,绝不意味着忽视粮食生产。“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消费大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前提就是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省农业厅厅长王金宝说,山东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要求,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全省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面积已超过1850万亩。

  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9%的粮食、13%的蔬菜,这是山东的成绩,也是山东的瓶颈。山东别无他途,必须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2014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耕地质量提升计划,连续四年每年投入7000万元,重点实施了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重金属污染修复等6项工程,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

  省农业厅数据显示,目前山东省已累计在131个县(次)实施了生态能源类项目,配方肥推广面积5200万亩,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4500多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130万亩。

  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品牌化、高端化、个性化的农产品将成为消费主流。山东出台了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省级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发布了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首批遴选了11个区域公用品牌、100个企业产品品牌和20个品牌农产品体验店,山东农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2016年,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62.9亿美元,占到全国的1/4左右,连续17年领跑全国。(完)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