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上雕花”功夫已传承四代 修脚师刘晓芹:专业的修脚术渐渐断代

2017-09-21 08:36:00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于悦

  曾几何时,遍布大街小巷的浴池是老济南人放松的地方,修脚师傅则是老浴池里必不可少的行当。济南有个非遗项目叫刘派修脚技艺,传承人刘晓芹的曾祖父刘洪贞就曾在济南铭新池做修脚师,历经四代传承,这项技艺已被传扬至国内各地。

  文/片 本报记者 于悦

  14把修脚钢刀

  变着花样治脚病

  14把样式不一的刀在面前一字摆开,刘晓芹开始准备给顾客修脚,她用的每一把刀都有不同的名称和功能,“这把最大的刀叫片刀,是修脚皮用的;这把稍小的叫锛刀,是打薄趾甲用的;还有剪指甲的平口刀、刮脚缝的刮刀、刮老皮的柳叶刀、修嵌甲用的条刀……”

  一套钢制修脚刀具需要花上千元专门定制,样式最多的有21种。修脚刀刃都十分锋利,不经过专业训练很容易划伤。刘晓芹说,她刚开始学习时会拿肥皂、筷子、土豆这些常见物品练习,甚至直接用自己的脚做试验。脚上的疾病细分起来有十多种,常见的有灰指甲、甲沟炎、鸡眼、脚垫等,每种脚病都需要不同的刀法,施行修、削、剜、劈等技巧,对症下刀,配合外敷药治疗,从而解除患者一段时间内的行动不便和痛苦。

  因为是在脚指头上变着花样“动刀”,这门技艺也被形象地称作“肉上雕花”。刘晓芹说,修脚在国内分三大派别,除了鲁派,河北、江苏的也较为出名。“咱山东的修脚技术与南方最大的区别就是手法没那么花哨,比较实际,比起基础的修脚更偏重治疗脚疾脚痛。”

  继承家族手艺

  开办4家门店

  早在1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对于修治脚病的记载,古代由于裹脚、缠足等陋习,加之道路不够平坦,许多人年纪轻轻就得了脚病。到了清代,由于达官贵人多穿官靴,更是时常得脚病,修脚也成为一门行业,“修脚匠”从一开始的沿街游方,慢慢被引进澡堂。

  济南的浴池由来已久,从1892年第一家浴池顺德池在济南开业,浴池在济南维持了一个多世纪。刘晓芹的曾祖父刘洪贞、爷爷刘灿发都曾在济南最有名的铭新池给顾客修脚,“爷爷是中医出身,学会修脚术后两相结合,治疗脚病更是拿手,后来这门技术又传给了我的父亲。”

  刘晓芹从小耳濡目染上一辈的修脚技术,但直到2003年才真正开始学习和从事这个行当,“考虑到面子问题,女孩子做这行的比较少。”她说,自己也是兜兜转转最终选择了继承家族手艺,并最终爱上了修脚这门功夫,如今她已在济南陆续开办了4家门店。

  多数修脚师超过40岁

  希望能有年轻人加入

  刘晓芹的修脚技术并没有止步于家族传承,开店后她又四处拜师学艺,归纳了一套较为规范的修脚术,十几年来陆续收过的徒弟也不在少数,“基本上每个季度都有三四十个,来自全国各地。”但最让她头疼的还是年轻修脚师的匮乏。

  老浴池关闭后,由于大多数修脚师傅年龄较大,眼花力衰,已经不能从事修脚服务。街上新兴的足疗店大都只提供足浴和按摩项目,能提供修脚服务的却很少,大医院更是不提供修脚服务。专业的修脚术渐渐断代,38岁的刘晓芹算是修脚师中较年轻的一个。

  “修脚面向的人群很广,进入的门槛并不高,但从事这行的都是年纪大的人,许多年轻人追求时髦体面的工作,不愿意沉下心来做这个。”刘晓芹的徒弟们年龄一般在40多岁,基本上学满三个月就离开了,流动性很强。如今她最期待的就是能有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像自己一样下功夫钻研、终身学习传统修脚术。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