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放管服改革山东篇章 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政务环境

2017-09-28 07:48: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张春晓 杨伟刚

  □大众日报记者 张春晓 通讯员 杨伟刚

  日前,青岛环球集团的陈秀艳到青岛西海岸新区行政服务大厅,办理项目开工业务。让她没想到的是,原本要跑七八个部门,需要三个月至半年才能办完的事儿,只跑这一次递交相关材料,一个月后就能在家收到快递送达的证照。

  放管服改革,根本而言是转变政府职能。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将放管服改革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刀刃向内,掀起一场从观念到体制机制的深刻革命,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政务环境,谱写放管服改革的山东篇章。

  在削减行政权力上,山东把精简存量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坚持量质并举,以行政审批事项为重点,大力简政放权。2013年以来,省政府分11批累计削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601项,提前完成了本届政府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二分之一的目标任务;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由7371项精简到4066项,压减了44.8%,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由平均6543项精简到3756项,压减42.6%,县级由平均4842项精简到3670项,压减了24.2%;全省各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015年底全部取消,清除了权力的灰色地带。

  畅通投资渠道,连续两年修订省级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累计取消下放省级核准、备案事项62项,减少50%;简化整合项目报建手续,取消了银行贷款承诺等18项核准前置手续,最大限度赋予企业和地方投资自主权。

  针对简政放权后的监管工作,山东各地有不少创新做法。推进综合监管、全程监管、智慧监管、随机监管等,在人员组合、编制调整、互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

  我省开展省市县政府部门“三定”规定集中修订工作,调整完善了省政府45个部门主要职责,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对削减的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在“三定”中衔接落实,取消主要职责12项,向社会组织转移7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职责85项。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年底前实现双随机抽查全覆盖。截至今年5月底,各级均公布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省级301项、市级平均387项、县级平均270项随机抽查事项纳入清单。

  我省还突出重点领域监管,在乡镇普遍建立安全生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监管机构,全省1826个乡镇(街道)均设立了安全监管机构、充实了人员力量,进一步强化了基层监管。

  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解决“重审批、轻服务”这个由来已经的问题,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我省持续削减繁文缛节,省市县三级编制公开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省级精简审批条件220余项、申请材料400余项,

  减少市县初审环节190余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省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由116项减至35项,压减了70%。

  聚焦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我省进一步深化公益事业体制机制创新。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革,在17市1.3万多所中小学建立校长职级制度,推动教育家办学;率先在全省550多家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全面推行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落实编制人事、收入分配、经费管理等自主权;率先推进特检机构整合改革,将省内25家特检机构整体转企改制,组建山东特检集团;率先全面推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成立省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省级在公益文化、科研事业单位开展试点,市县实现公益性事业单位全覆盖。

  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完成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目前,全省各级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公示、预审、办理、咨询、查询和投诉,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行政许可申请53.5万件,网上申请45.2万余件,占84.5%,办结率99%。

  一系列放管服改革举措,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营造了良好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8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764.1万户,比改革前增长80.1%;其中,实有企业213.4万户,比改革前翻了一番,增长127.4%。改革3年多来,全省平均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3962户,远高于改革前的1716户。新设小微企业活跃度达73%,改革的红利效应充分显现。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