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内筑台建房,东明滩区居民住进“航空母舰”

2017-10-17 07:58:00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连绵的秋雨飘洒在干净整洁的竹林新村,村头的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在四米高,占地八百亩的村台之上,他们再不怕下雨涨水,家园被毁。在大水中结婚生子的忧伤,房倒屋塌时的呼救声,都随岁月远去。做为黄河入鲁第一县的菏泽东明,正陆续开工建设24个新村台和一个外迁安置社区,让32539户滩区百姓的家不再是一座座垫高房台的“孤岛”。

  大型防洪村台,建新农村社区

  都说黄河是铜头、铁尾、豆腐腰,而菏泽东明就在这豆腐腰上。这里一片平原,沙质土地极易被冲刷,汹涌的“黄龙”在东西大堤间翻滚,当地人称为“滚河”。据统计,1950年以来,东明县发生水患灾害20余次,上世纪70年代几乎年年遭灾。

  虽然水患严重,但东明县世代在这里居住耕作的12万人却不愿远迁。因为哪怕是从滩内搬到滩外,也远远超出3里路的耕作半径。“再搬就十多里地,种个地隔着大堤,那不方便。”

  筑台建房,群众的智慧被吸纳进方案。当地负责迁建工作的干部这样形容:“这个大村台就相当于航空母舰,这个小户台就相当于一般的战舰。如果花园口到了12370立方米/秒,它的水面最多离台的距离还有一米,基本上能够保证安全问题。”

  刘根老人在自己的房前说:“全村都一个规格” 齐鲁晚报记者 张中 摄

  搬出水患房,走上致富路

  10月12日下午,菏泽市东明县竹林新村,一派丰收、挣钱了的景象。

  村民李景莲正在修整村里合作社新建的蘑菇棚前的土地,每天能赚到五十元工钱。

  村民许水喜的玉米庄稼丰收了,刚卖了一万两千元钱,正笑嘻嘻地点着手里的钱。

  几百米外的一个扶贫车间里,一群女工在做电子元器件加工,计件计算工钱。“多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两千多元,还不耽误回家做饭。”她们说话时翘起的嘴角,显示着满足的幸福。

  蘑菇棚负责人郭俊峰说,6月新建的这十座蘑菇棚种了十亩多平菇,需要上百劳动力。装料进袋一袋能赚三毛,一天装四五百袋就是上百元收入。这几座棚流转了五户农民土地,每家每年每亩还有1000元收入。

  竹林村新修建的蘑菇棚可以为村解决来许多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齐鲁晚报记者 张中 摄

  “乡里用竹林新村土地置换出来1000多亩地,今年种了700亩秋葵,从6月摘到9月,一天需要两三百个劳动力,每人每天能赚六七十块钱。”长兴集乡党委副书记王方领指着前面一大片地说,乡里还流转土地1400多亩,给新引进的现代农业企业,发展豆丹(豆虫)养殖,每亩投入三四千元,亩产150斤左右,从种到收需用工约三百人,企业承诺保底60元/斤收购。

  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5000人的大村,很难想象以前竟然是水患严重的贫困村。黄河滩区在黄河主河槽与防汛大堤之间,正常情况下,黄河河水在河槽中流动,而遇到较大洪水,河水会漫过生产堤进入滩区。村民为防止水淹,盖房前需要先在地基上自行垒土台,光地基就有4米多高,不仅牢固性差,还需要时常翻修。“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好不容易还完账,又来一场大水……”滩区的村民垫台子、盖房子,却难逃因房致贫、因房返贫。

  如今,竹林新村的村民居住的是一座高四米,占地800亩的村台。村台填筑采用黄河淤沙吹填方式,先在村台四周用粘土填筑围堤,再在围堤内吹填形成台身。吹填时,要让泥沙沉淀在围堤里,清水排出去。这里未来至少可以抵御黄河花园口每秒12370立方米流量的洪水。2010年以来,周边竹林西村、竹林东村等5个自然村,5000多名村民陆续搬进了这里,才终于搬出了“穷窝”,摘掉了“穷帽”。

  新村台慢慢“长高”,1302户村民翘首以盼

  竹林新村几公里外的姚庄村,87岁的李青阁虽然腿脚不太利落,可最近总喜欢到姚庄附近的工地溜达。“咦,淤得和桥一样高了,真好!”这些住在黄河滩区的村民,对这片慢慢“长高”的新村址格外期待。

  今年5月15日,东明县长兴集乡和焦园乡两个8号村台试点工程正式开工,预计11月15日前完成吹填。其他22个村台也将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12个村台工程已经启动,施工方正在陆续进场,计划工期190天,明年4月30日将完成吹填。随着大量黄河泥沙通过输沙管线输送到这里,人们要在低洼的黄河滩区上垫高地基,用吹填泥沙的方式造出一片高台来。未来这里将是菏泽市东明县长兴集乡东黑岗、北许庄、崔庄、姚庄四个村1302户村民的新家。

  未来,这里将像竹林新村一样,建起一排排红顶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水泥道路平坦整洁,村里文化广场、幼儿园、学校、养老院、卫生室等一应俱全。公交车跑到村门口,直通县城。

  记者从竹林新村居民那里了解到,迁建过程中,政府每户补助了5万元左右,旧村土地通过增减挂钩政策,等土地复耕后置换出一部分资金,群众再自筹一部分钱。建好后,户均宅基地面积0.33亩。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滩区有了经济基石

  73岁的竹林新村村民孙二秀,住了大半辈子“趴趴屋”,没想到自己晚年能搬进大别墅。她的家被儿女们装修一新,一进气派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整面墙的艳丽的“富贵牡丹”壁画。宽敞的客厅,白色的地砖,时尚的电视背景墙,各种家电应有尽有。“我们家有三个卧室,卫生间、储物间就各有四个。冬天通暖气,可暖和了。”孙二秀笑着说。

  漫步村中,偶见一只锈迹斑斑的铁船废弃路边,才能依稀看出这座村子和黄河水的渊源。如今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不再成为他们家园的威胁,而正为东明滩区新家园的建设奠定着基石。

  竹林新村只是东明发展滩区产业的一个缩影。从东明县扶贫办了解到,东明县实施了总投资1.9亿元的黄河滩区土地整治项目,计划整理土地10.8万亩,可新增耕地4.1万亩。并多方争取资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在焦园、长兴集等滩区乡镇,建设新型日光温室大棚300座,目前正在紧张施工,预计10月中旬全部建成,年前大棚蔬菜上市。投资500万元,在长兴集乡新建食用菌拱棚350座,即将全部完工。争取到的省农业厅1200万元秸秆还田综合利用项目资金,也将全部用于滩区乡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姜晖

推荐阅读
  • 山东高速路或推差异化收费,时间路段车型将为标准

    2.jpg

    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高速或借鉴国家正在试点的差异化收费办法,逐步探索在不同时间、不同路段、对不同车型实行差异化收费,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12日,省政协举行专题协商会,邀请部分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围绕“降低企业成本,着力...[详细]

    10-16 07-10山东商报
  • 蓝天越来越常见,原来是山东燃煤减少

    1.jpg

    今年,不少人有明显的感觉,各地的蓝天白云天数变得多了起来,这一改观令人十分欣喜。数据显示,山东正在推进包括“外电入鲁”在内的一系列能源供应结构调整,成为了“蓝天白云”天数增多的重要原因。[详细]

    10-16 08-10齐鲁壹点
  • “非遗文化进校园”:平度泥塑讲述抗日故事

    3.jpg

    十九大召开在即,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民间技艺,弘扬民族文化,以内心喜悦生发到指尖的传递,以文脉从过去向未来的延续,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10月13日,知名民间泥塑艺人金振镛带着他近期为迎接十九大的召开而创作的抗日作品来到...[详细]

    10-16 07-10新锐大众
  • “乡间寻宝美如画”日照举办首届田园风光定向挑战赛

    4.jpg

    10月15日,日照市“喜迎十九大 健康每一天”首届田园风光定向挑战赛在东港区西湖镇举行,来到了日照水库湖畔——花仙子风景区,山湖交映,风光旖旎。彭欣雨是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的一名大学生,这次跟几个同学组团参加了比赛,用时47分钟,获得了成人组的第一名。[详细]

    10-16 16-10新锐大众
  • 国家级新区第一家 西海岸新区招才中心成立

    作为推进国家引智示范区和山东省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西海岸新区日前成立专门的招才引智机构——招才中心。招才中心作为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置为全额拔款正处级事业单位,内设综合统筹部、人才政策部、招才引智部、平台建设部四个部门...[详细]

    10-17 08-10青岛日报/青报网
  • 东平为滩区居民建安居房,1600元/平带电梯中央空调

    10月15日,对于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村来说是一个大日子——举村搬迁。自此,783户2331人搬出世代居住的黄河滩区,开始新生活,与黄河相伴了600多年,饱受水患侵扰的耿山口村终于告别了黄河滩区的旧时代。[详细]

    10-17 08-10齐鲁壹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