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娜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朋友圈越来越大,动辄几百甚至上千人,但朋友圈里的好友却感觉越来越少,经常发个朋友圈,激不起一点涟漪,点赞者寥寥,评论者更少。腾讯旗下企鹅智酷公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显示,近六成用户新增微信好友来自职场,八成用户使用微信有工作相关行为。当朋友圈变成工作圈,你还留恋吗?
朋友圈大了好友却少了
“刚开始用微信时,那朋友圈里真的都是朋友,但现在工作关系的人占了更多。”徐先生用微信四年时间,刚开始用微信那阵儿,微信好友很少,也就二三十人,那时他每天都要看看有没有新朋友加入到微信队伍中,看到一个,就迫不及待加上好友。
“每一条朋友圈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会认真点开看一看,然后点赞或者评论。”在徐先生的回忆中,那时的朋友圈,就是朋友间的一块自留地,只有关系特别好的朋友,才会加微信。不过,这两年,徐先生在朋友圈里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感觉。他的朋友圈里现在有500多位好友,大部分是工作关系,能称得上好友的不足百人。
“刚有微信的时候,如果不是好朋友,你都不好意思加微信,但现在只要是两人见个面,各自手里拿部手机,就要互相加微信。”在徐先生看来,现在大家加微信,就跟当年发名片一样,你也不好意思拒绝。
徐先生打开他的微信通讯录,往下拉了下名单,“这里面很多人,我都已经想不起来是谁了,可能就一面之缘,后来再没交集。”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徐先生已想不起来,同样,徐先生发朋友圈,每次积极回应的也就是一些老朋友,其他人像隐身了一般。
而微信群的兴起,让朋友圈的扩张速度更快。采访中,有人的朋友圈好友达到四五千人,问及朋友圈庞大的原因,回答说每次只要加一个新的微信群,就会把群里所有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加一遍好友,虽然有人不加,但加的人就不少了。
被工作绑架的朋友圈
“有个周末,我抽空带孩子飞出去玩了一趟,然后分享了朋友圈,结果回来后有好心同事提醒我低调点儿。”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崔女士,笑称自己的朋友圈已经被领导掌控。
崔女士说,自己单位有微信公众号,公众号上的内容,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转发,转发之后领导会在下面点赞,不转不行。“有些内容完全是工作性质的,也就内部人看看,其实朋友圈里大多数人连打开都不会打开。”
除了硬性转发为单位做宣传,也有人把朋友圈变成了另一个工作阵地,在朋友圈里秀加班、秀努力。
“我带孩子出去那次,有同事在朋友圈里发周末加班的照片,被领导赞赏。”崔女士说,自己把照片发朋友圈,是为了和朋友们分享,很多朋友家里都有孩子,大家去哪儿好玩都会互相交流。但在领导眼里,别人在加班,你却带娃儿出去玩,这差距也太大了。那次之后,崔女士专门在朋友圈里把同事单列出来,非工作内容的朋友圈,直接同事“不可见”。
不少人和崔女士一样,选择了朋友圈分类,将工作和生活分开。有人做得更彻底。喜欢呼朋唤友的卢小姐,称现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自己。朋友圈中的她,勤勤恳恳、充满正能量,不是工作就是学习;微博上则都是吃吃喝喝,加各种负面小情绪。卢小姐觉得微博还是属于自己的,而朋友圈已经充公了。
朋友圈变成了广告圈
“好像就几天的时间,朋友圈里那么多人做起了微商,朋友圈简直变成了广告圈。”很多人说起自己的朋友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从事媒体工作的李女士,朋友圈好友超过千人,她说自己加好友比较谨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朋友圈和广告圈不沾边儿。但慢慢地,朋友圈里做微商的朋友也多了起来。
“我不会因为朋友做微商就拉黑。”李女士说,对于做微商的朋友,她并无天然的反感,觉得那只是一种选择,她们发的内容她有空也经常会看看。
看多了,她也总结出了规律。那就是朋友们刚开始做微商时,朋友圈发得都比较有情怀,很少刷屏,发的内容一看也都是精心斟酌过的,每天看一看并不觉得是负担。但微商做的时间长了,情怀逐渐就淡了,直白推广产品及效果的信息越来越多,一天十几条信息很正常。
微商朋友刷屏后,李女士选择了不看她们的朋友圈,但是不会拉黑。“不忙的时候,就会再打开她们的微信看一看,但平日里朋友圈就安静多了。”
采访中,像李女士这样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对于微商朋友的直接动作就是“拉黑”。
做微商一年的小静,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知道哪一天就会被朋友拉黑。小静说,她们发朋友圈,主要是发产品信息,还有一部分是晒娃儿。谈到晒娃儿的原因,小静表示,记录孩子成长是一部分,另外晒娃也是判断朋友有无拉黑自己的极好方法。“原先在晒娃信息下积极点赞评论的朋友,如果突然不再露面,那基本就是拉黑了。”
记者随机采访的10人中,有1人已关闭朋友圈1年,称朋友圈实在没啥值得看的;有3人平时不看朋友圈,有工作任务时到朋友圈中转发;有6人基本每天看一下朋友圈,但主要看原创内容,转发内容点开的不多,除非朋友转发时带推荐语,且推荐语有诱惑力的。
从熟人社交向“泛社交”转变
腾讯旗下的企鹅智酷发布的《2016微信影响力数据报告》显示,半数以上的微信用户拥有超过100位好友。
2014年时,好友在50人以下的占37.3%,到2015年时,这一比例降到21.3%,下降了16个百分点。朋友圈好友200人及以上的,2014年占13.2%,2015年到了28%,翻了一番。
根据企鹅智酷公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到2016年,个人好友数量在200人以上的接近45%,“大朋友圈”的比例进一步提高,500人以上的被访者比例占据13.5%。
调查显示,朋友圈信息流中,用户更关心好友发布的生活状态,关注度占比超过六成,转发内容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占比约三成。
微信朋友圈用户互动意愿中,点赞占比最高,接近六成。评论好友的朋友圈,占比超过自己发布信息。一成用户只看不互动。
调查还显示,微信作为一个社交沟通工具,近年来整体关系已经从熟人社交向“泛社交”转变,新增好友里面来自于工作环境的越来越多。近六成用户新增好友来自职场,职业社交已经成为了微信社交重要的一环。
八成用户使用微信有工作相关行为,其中一线城市用户是微信办公的主力,较四五线城市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当然,相对于这个泛工作化的趋势,大多数用户还是将朋友圈视为个人领域,六成的用户将朋友圈用来记录个人生活,也希望在朋友圈看到更多私人化的内容,如心情日记、生活记录等,而不是工作相关内容。
社交圈与工作圈的胶着
对于朋友圈变成工作圈,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薇认为,微信属于一种沟通工具,它只要便捷,成为工作沟通工具是很正常的。就像电话,短信,QQ和MSN一样,这些都曾经成为工作沟通工具。
但是微信还附带朋友圈功能,可分享超出工作范围的生活内容,因此附着了营造和维持社会关系的功能,这个是其他沟通工具所不太具有的,包括点赞转发和评论等等,因此朋友圈就不纯粹了。有人会更看重其情感功能,所以不愿意发言,或者发言是进行朋友可看的限制,有些人则更利用其社会性的一面,塑造形象,传播理念。
胡薇认为,相关调查显示近六成用户的新增好友主要来自于职场,其实说明了中国人在社交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我们是不是还缺少一些工作之外的生活?比如你参与的社团、社区、各种兴趣组织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本来是工作跟生活逐渐分离才对。”在胡薇看来,目前由于人们日常社交生活的缺乏,导致大家的很多社交圈反而凝聚到了工作圈当中。胡薇说,从这一角度来讲,微信朋友圈正在失去它原来那种私密情感交流的功能,但人还是需要的,所以或许有其他社交工具将会产生,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娜
记者从山东省审计厅获悉,山东省近日出台《关于深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意见》,提出要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防和警示作用,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至少进行一次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范围方面,山东省要求,在推进市...[详细]
10月31日晚,首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闭幕式暨大型交响音乐会在济南举办,标志着首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落幕。文化惠民消费季期间,戏曲、书法、广场舞、讲座等各类艺术形式,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广泛开展活动,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的人文素养。[详细]
10月31日,随着最后一片U梁稳稳落梁就位,青岛地铁13号线工程U梁架设任务全部完成,实现全桥贯通。青岛地铁13号线全长约70公里,贯穿青岛西海岸新区,是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目前地铁规划项目中最长的一条,预计明年将建成通车,届时青岛西海岸新区也将迈入地铁时代。[详细]
记者自市北区获悉,市北区2017年区办实事项目之一“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升级改造项目”于近日顺利完工,向周边群众开放使用。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位于安阳支路17号,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0-5000人休闲活动,是市内占地面积最大、功能最全、受益人数最多的户外...[详细]
轮渡自首车至9:50期间,开往康宁路方向,原线路运行至“费县路火车站”车站,沿费县路、广州路、莘县路、冠县路至“小港”车站,恢复原线路行驶。西镇自首车至11:00期间,开往隆德路方向,自“费县路火车站”车站,沿费县路、广州路、莘县路、小港一路、中山路、胶州路至“...[详细]
原本是一些农家自行种植之后当作玩件的亚腰葫芦,如今成了鳌山卫街道和崂山区一带农民的增收手段。张美莲老人说,过了秋收,只要家中没事,她就会用小铁车推着自家种的葫芦到村东路边出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