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谈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2018-01-08 17:57: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回望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盘点省委一年来抓的大事、干的实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价值导向。一份份悉心周密的谋划部署,一项项温暖可感的政策举措,展现的是,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须臾不忘的人民立场。发展前行的每一步、每一程,都牢牢踏在了人民需求这个根本落脚点上。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民生改善是最真切、最生动、最温暖的诠释。为民谋利,替民解忧,凡事都把“为民”的初心摆在价值序列最前端,是一种坚如磐石的信念,更应该是一种坚定有力的行动。过去一年,省委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持之以恒抓民生,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民生“答卷”。聚焦精准抓扶贫,滩区群众告别了“垫台建房”,80万人口实现了脱贫;狠抓生态环保,气质、水质大为改观;扭住安全生产不放,坚决不要带血的GDP;打造更高质量的产业服务业,120多万人找到了工作;老百姓腰包更鼓了,吃得更安全了,用得更放心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未像今天这般强烈。过去的成绩是动力,也是压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环境。进入新的一年,我们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继续把民生保障放在突出位置,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民生工作是个良心活,要的是实打实,心碰心,讲求的是不打折扣、尽力而为。所谓尽力而为,首先是一个选择干什么的问题。看条件,看积累,做好当前的民生工作,关键在于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关键在于分清轻重缓急,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抓扶贫,要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资金、项目、举措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抓安全,要重点加强“农田到餐桌”的食品监管,紧盯化工产业安全生产等关注度、敏感度高的民生问题,把每一样民生实事都做到点子上,争取取得满足群众民生需求的最大最优效果。所谓尽力而为,还是一个怎么干的问题。民生工作艰巨而复杂,“实”字当先,讲实际、求实效、办实事,真抓实干,不惜力气,才能做到群众心坎上。“农村七改”推进怎样,气代煤、电代煤工程进展如何,限产停产企业涉及的就业问题有没有抓好……做好这些工作,不能只看数字报表,每走一步都要回头看一看,问一问群众满意不满意。尤须强调的是,大量需要我们尽心尽力去做的工作,看起来并不那么光鲜,解决起来还很费劲,但这都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烦心、最忧心的事,瞄准这些事全力以赴、尽力而为,不图虚名,不做虚功,努力保证资金投入到位、政策支持到位、工作推进到位,是我们所必需肩负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和感情责任。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讲求科学精神,温温吞吞做不好,超越条件和阶段也办不成,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数十年努力,几代人接续奋斗,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实现这样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是心血和汗水,更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跨入新时代,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每一个民生问题的解决,都要看基础、看家底,都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随意调高民生指标。比如医养结合、化解大班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都有一个保障水平从低到高、覆盖范围从小到大的过程,急不得也急不来,必须有计划按步骤推进。脱离实际好大喜功,靠借债办民生出“政绩”,不顾条件一哄而起,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用不了多久,势必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的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细水长流。把握好“度”,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永葆为民情怀,把握客观规律,一件一件办,一步一步走,一定能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推荐阅读
  • 百度新闻,能看能听,懂你所想给你所愿,快下载试试看!

    百度新闻是一款致力于热门资讯头条、语音阅读播报的APP。专业权威的百度搜索技术,您可以在这里随意搜索各种新闻、资讯、百科。研发个性化算法,让您在有限时间里,读到最想看、最需要的新闻资讯。语音技术实现情感语音播报新闻,让您在开车、健身等,需要解放双眼双手场合,也能尽情收听新闻资讯。[详细]

    百度新闻
  • 盘点这些年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山东人

    1_副本.jpg

    今天,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育成小麦和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新品种“小偃6号”,成为中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详细]

    01-08 14-01齐鲁壹点
  • 青岛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80万人 去年引才13.1万人

    2_副本.jpg

    鼓励中介机构和个人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将奖励力度从过去最高5万元提高至30万元;实施顶尖人才引进培养工程,给予新培养、新引进的顶尖人才500万元生活补贴、顶尖人才团队最高1亿元的项目资助;(资料图)  侯立安院士团队所在的青岛国际院士港,自启动建设以...[详细]

    01-08 14-01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 本周济南将迎入冬以来最冷一天,雪可能又要来了

    3_副本.jpg

    10日晴间多云,南风转北风都是3级,最低气温济阳、商河、章丘-11℃左右,市区及其它县区-8℃,最高气温1℃左右。9日夜间到10日白天,半岛北部地区天气阴有小到中雪局部大雪,其他地区天气晴到少云,北风,半岛地区5~6级阵风7级,其他地区4级阵风5~6级。[详细]

    01-08 14-01齐鲁壹点
  • 济滨城铁或年内开建 未来济南将实现高铁环城

    1_副本.jpg

    高铁时代来临,作为京沪线上的节点城市,济南持续发力,建设区域性的米字形高铁网。按照规划,济青高铁将于2018年底通车,济莱城铁将于2020年通车,济郑高铁将于2021年通车,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三年内,济南“米”字形高铁网将最终成形。[详细]

    01-08 14-01齐鲁晚报
  • 五谈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服务中与地方发展共生共长

    各条战线的人才队伍,自觉服务全省中心工作,融入改革发展大局,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地方发展共生共长,是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的重要保障。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的迸发,将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产业配套条件的完善,都离不开良好的氛围、环境和成长土壤。[详细]

    01-08 17-01大众日报
  • 三谈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环保力度不能降

    这个冬天,细数身边美好变化,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蓝天多了,空气清了,最美天际线正向人心延伸。继续加大环保力度,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钉钉子”精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一抓到底。[详细]

    01-08 17-01大众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