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头上求索:"泥饭碗"如何炼成"金饭碗"(图)

2018-01-25 14:14:0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 崔璞韩小伟

  在北宅生产基地展示大棚,“慢妈”张莹展示她种植的多肉。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崔璞韩小伟

  近年来,岛城数以万计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广袤土地上的生力军,他们在各自的一方天地里“化茧成蝶”。实际上,每一名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之路都有独特之处,他们都需要用智慧和努力克服困难。成功虽然可以复制,但历程个个不同。有“85后”新农民加入农场联盟共谋发展,有一家三口上阵各管一摊……自己到底能不能种好地,能不能卖好?“泥饭碗”如何才能炼成“金饭碗”?对于新农民来说,“练级通关”之路,他们要做、要学的还有很多,因为干农业一定要脚踏实地,不求一时之快,需要长久之功。

  种地之炼

  能种好地吗? 

  住房抵押贷款

  种出精致多肉

  张莹

  新农民能种好地吗?与传统农民相同的是,他们一年四季也在地里忙活,以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为职业。对于自己行不行,被称为“慢妈”的张莹有深刻的认识。

  “慢妈”张莹,33岁,丈夫“慢爸”赵辉,同岁,两人都大学毕业后在青岛工作,收入高且稳定,3年多前夫妻俩放弃公职和白领工作辞职,在北宅街道开办了园艺农场“慢悠花房”,专门培育多肉植物,经过几年的打拼,这家以两个女儿名字慢慢和悠悠命名的“慢悠花房”已经享誉多肉圈,拥有3个生产基地60多名员工。

  1月19日,在北宅生产基地展示大棚,半岛记者看到,一排排多肉植物多姿多态,争相斗妍。张莹一边给记者介绍不同种类的多肉,一边告诉记者,她和赵辉没辞职前就特喜欢多肉,在家里养着玩,当初,“我做人事工作,他做蓝藻生物燃料研究,与多肉行业跨度比较大。”因为喜欢加上看好这个看似小众的市场前景,两人先后辞职了。

  看似平淡,实则不易,当创业后,两人发现种植多肉远没有那么简单,项目选址、选种,到多肉种植都走了不少弯路。一开始积蓄加筹借的400万元很快就投了进去,并没有获得多少收益,缺钱怎么办,撤还是上?两人就商量着把住房抵押贷款,缓解了资金压力渡过了难关,加上两人都是半路出家,只好不停学习,“说起来不怕丢人,当初连大棚覆盖膜都分不清正反面,所有都靠自己摸索。”张莹说,有一次,自己配的生物喷剂成分剂量不对,给多肉喷洒了后,第二天发现一大棚多肉全死掉了,一下子损失了10多万元,让人欲哭无泪。

  “慢慢悠悠是两个女儿的名字,我也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做这份事业,”张莹一边介绍,一边整理着多肉,“有品质的好多肉”一直是慢悠花房的情怀,耐下性子做,才能培育出好看好玩的多肉。有的多肉养殖几十年,顶级的在日本能值一套房。她指着一盆叫玉扇的多肉告诉记者,它值4万元,不同的玉扇根据花纹和年限,价格又不同。

  张莹介绍,经过三年多发展,他们的农场生产面积从600平方米已拓展到3万平方米,在北宅、鳌山卫、龙山都有了生产基地。为了做强做大,夫妻俩就吸引了合伙人合作,目前慢悠花房共有5个合伙人,农场也从一个作坊做成了一个现代化企业,而且员工非常年轻化,有创意有干劲,60多个员工有43个年轻人。由于在公司分管销售,张莹对市场把握比较准,慢悠花房坚持做终端销售,产品要么卖给电商,由电商卖给消费者,要么卖给批发商,批发商通过花鸟市场再卖给消费者。”

  现在谁能说我们种不好地呢?张莹说,当初周围的质疑已经烟消云散,对于如何种好地,她认为,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遇到挫折不倒下,首先选好入门的品种,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利用好电商平台等等,目前公司已经标准化生产,多肉植物成品年产量达400万株,常年生产的多肉品种有50~60个,全年总销售额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三。对于农场的未来,张莹表示,花房的目标是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多肉植物生产企业之一。

  人员之炼

  哪些人能成? 

  一家三口上阵

  致富亮出绝招

  梁彩香

  哪些人能成为新农民,并且取得成功呢?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农民应该是有情怀、懂生产、懂经营、善管理的人,十三五规划发展现代农业,农村也渴求这样的人才,大学生村官、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创业者、返乡农民工等已经成为新农民的主力。而在田地里成长起来的梁彩香,练就一身种茶本领,已经通过学习实践成为生产经营管理的一把好手。

  今年53岁的梁彩香是青岛三山春茶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公司位于王哥庄街道囤山社区,大门虽然看上去并不显眼,提起三山春这一名字,在崂山茶这一领域里却是小有名气。虽然这家茶叶公司自己“仅有”6亩地,受益的茶叶却是成百上千亩茶园。

  与梁彩香签订协议的社员有100多户,实际上就是100多家农户,家家都种着茶叶。他们会根据协议内容,细致到如何施肥、用药,生产出协议约定质量的茶叶。梁彩香会安排人对茶叶进行检测后收购起来,这个价格肯定会高于市场价,一亩地能够提高收入两三千元。

  梁彩香介绍,2012年,公司申请下来QS标志,“场地、设备……各方面都更新了一遍,终于申请下来,生产过程要求非常严格。”梁彩香对这个来之不易的标志格外“小心”,对鲜茶叶的要求高了,对生产过程要求也高了。

  说起企业、品牌,梁彩香说的头头是道。实际上,梁彩香是初中毕业,这些“大道理”大多是通过接受相关的培训学习来的。最初,梁彩香家里也仅有1亩地,种着茶叶,周边普遍的现象是妇女没有收入。她最初的设想是,王哥庄山好水好土好,种出来这么好的茶叶,怎么才能给妇女们带来收入呢?从1996年梁彩香种茶叶的同时,她从小作坊起步了,从一台机器开始了茶叶生产。为了走上正规化道路、合力发展,2009年梁彩香带头成立了合作社,慢慢走到了今天。

  从无数次相关培训上,梁彩香认识到,单打独斗的力量太弱小。她也是幸运的,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她有了得力干将,那就是她的家人。平时,她是公司总负责人,丈夫是“总生产”,生产方面的活儿都是他的。儿子是“总技术”,他本来在一家大型通讯企业工作过数年,受家庭影响,七八年前辞职回到家,“他负责收购茶叶,把关生产质量。年轻人脑子好用,还自己创新,设计出‘崂山松针茶’,很受欢迎。”梁彩香坚信,她一家三口都成了新农民,会一直坚守在这片沃土上,做高效高质现代农业。

  能力之炼

  如何能卖好? 

  和多家农场组联盟

  80后小伙圆乡土梦

  兰斌

  如今,农业不仅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靠“卖得好”倒逼带动“种得更好”,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增收。如何才能卖得好呢?80后小伙儿兰斌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国家这么大的力度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自然,新职业农民也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增强自己的本领,反哺到现代化农业发展与经营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经营能力、学习能力、互联网知识、新技术运用能力,新型职业农民不仅仅是会种地,更应该是一个多面手,以土地为媒,打通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与默契。

  兰斌从小对苗木有浓厚兴趣,上大学时选择了环境艺术专业,2008年毕业后去了邮政局工作,两年后升至李沧区邮政局支局长。这份工作说得过去,兰斌却另有打算。他还是想顺从自己的内心,追寻乡土梦。恰逢此时,北安街道泥洼村土地流转,兰斌瞅准时机承包了200亩土地,并联合周边五家农户,注册登记了“兰斌林木专业合作社”。开荒整地、打井架线,仅用大半年时间,兰斌的农场便初具规模。在农场里,兰斌带人主要培育园林绿化苗木,现在已经种植了2万多株速生杨、金叶榆、水杉等品种,还有大樱桃、核桃等经济林木。同时,他还在农场里搞养殖,在广阔的土地上不断将想法变成行动。

  1985年出生的兰斌长得高高壮壮,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看上去与城市里忙碌的白领一般无二。但要经营一个农场,他承担的压力不是普通白领可以相比的。最大的压力来自资金。将钱花在农业项目上,即使不起眼,数目都可能很惊人。“到现在投入已经有120万元了。”兰斌说,这笔钱里有他赚的,也有父母的积蓄。在投入时,他能体会到“花钱如流水”的感觉。比如用工,在农场附近雇工人,女工每天的价格是80元,男工是100元,还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轻点的工人要价更高。有一次他要对农场里的树木进行修剪处理,需要有相关经验的工人,最后他在平度找到了9人,最后讲好一棵树5元,需要修剪的树木共1400棵,“还要管饭、包住宿,这么不起眼的一个活就要花不少钱。”

  相比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民,兰斌脑子活泛。趁“农闲”之际,他去杭州待了9个月,重点去淘宝万堂学院学习了电子商务、线上经营。作为个体不够“强壮”,兰斌也明白抱团发展的重要。在即墨区新兴路上,有一家门头房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如优质的地瓜、面条、水果和蔬菜干。在这里,兰斌的农场和另外20多家农场组成乐活联盟,取长补短,延长生产链。

  心态之炼

  有啥烦心事? 

  想要大展身手

  还需高手相助

  林先勇

  在投身农业的过程中,一般会遇到什么烦恼和困惑呢?农业风险大、资金、工人人力成本增加等“瓶颈”都让人犯难,但对于企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林先勇来说,更希望得到“高手”相助,来自生产技术方面的帮助和扶持。

  今年49岁的林先勇在岛城一家大型企业工作了20年,在生产线上是数得着的大拿级人物。2013年,他成为青岛碧海蓝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带着大伙儿种茶叶、搞生态旅游。

  青岛碧海蓝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位于崂山风景区内,这里拥有大型生态茶园130余亩,标准化厂房1万多平方米,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化道路。

  林先勇种出来的茶叶,在2017年获得了不少成绩,生态农业园也积攒了不少人气。这背后,林先勇背负着别人没看到的压力。2013年,生态农业园光在流转土地费用上就花了1300万元,4年里投入3000万元。

  那段只花钱不挣钱的时间里,林先勇心里既焦急又忐忑。在“养地”的过程中,林先勇也在培养自己。他和团队里的另外几名同事先后多次参加相关的农业培训,把自己从一名工厂技术人员,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时,找到机会就去向同行学习,短短数年,林先勇和同事们感觉收获很多。“最近刚学到一招,在地里覆盖上秸秆、稻糠之类的东西,能够保水,一场雨后很多天土壤还是湿的。”林先勇说,地面覆盖之后不会长草,因此不用锄地,省去了人工费用;而且,腐烂后还能成为肥料。这一做法,让不少老茶农都大开眼界。

  既然在农业上投入了巨大的资本,也花费了无数精力,林先勇就想在这一行里做出点成绩。但要做出成绩,他觉得还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虽然不断接受培训、学习,林先勇觉得,目前在技术、管理、品种等方面,更多的还是依靠经验,专业性还不够强。“我们团队里还缺少这样的人才,需要科班出身的加入进来。”林先勇的生态农业园里,也曾有多名农业和茶叶相关学科的学生实习过,后来都没留下来。

  在生态农业园里,除了茶园,还有多个大棚,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在茶园地头,整齐地种着樱桃树、桃树;有些茶园里,林先勇学到了一个巧招,在空里种白菜,白菜味道很好受到欢迎……在茶园地头,树立着相应的信息牌,上面写着茶叶品种、负责人等信息;整个园区东西多却不乱,林先勇正在把工厂里的严谨带到农业生产上。

  [解读] 想捧“金饭碗”,一定要迈过4个坎儿

  新职业农民成长的路上还要迈过多少坎儿?还有多少考验去克服?

  近日,青岛市农广校校长刘思成表示:“2012年以来,青岛在职业农民培育中坚持‘分层、分类、分模块’,提高了培育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在培训对象上,重点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劳动力、农资经营人员、返乡农民工、下乡创业人员、复转军人,以及村级农技员、农产品质监员、农药协管员、农业信息员等。“青岛根据农业主推技术和不同对象,按不同产业、层次和对象,分别实施精准培育。”

  刘思成回顾岛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历程时介绍,在推进培训的过程中,很多人虽然没有拿到“补贴”名额,但还是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农民群体对于知识的渴望可见一斑,背后则是这一群体渴望致富的决心。刘思成说,2018年,计划重点在岛城75个经济薄弱村建立田间学校,搞一个“一村一校”,以这种方式支持全市扶贫工作。

  将“泥饭碗”炼成“金饭碗”,本身不是一个容易的事。在参与培训时,刘思成都会告诉下面听课的学员,一定要认真从4个方面进行提高,实际上,也是4个要迈过的坎儿。第一个是自身能力,只有自身能力过硬,才能成为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第二个是打造团队的能力。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不少农场、合作社的发展都遇到了人才困境,找不到合适的人。在刘思成看来,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观念落后。“找人才不是招员工,更应该是找合作伙伴。”刘思成介绍,还有一个方面是战略眼光,刘思成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最后,则是品牌建设的素养和能力,也要学习、提高。

  目前农村从业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刘思成说,下一步还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提高学历水平,也就是提高综合素质。”无论是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还是生产经营,在做大做强之时都会“考验”着这些新型职业农民。

  新农民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而政府也大力扶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比如青岛西海岸西区大村镇农业服务中心日前举办设施蔬菜暨电子商务培训班,邀请了专家进行了授课,并组织实施了考试,做到学员参训率100%,培训合格率100%。崂山区农业和水利局刚刚印发了《崂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创业创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类人才”培训行动工作方案》,紧密结合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018~2020年,预计累计培训各类人才千人次。实现行业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大幅提升。培训范围包括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家队伍,农村创业创新人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经营业主、专业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等。

  [权威声音]

  ■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合作社学院)院长、教授李中华

  新型职业农民

  要“又新又专”

  李中华告诉记者,通俗地说,新型职业农民就是新时期以农业为主要职业的农民,并具有“三高”和“三主”的特征:文化素质高、生产技能高、经营能力高;以农业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居住在农村或集镇为主。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是乡村振兴的主人公,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十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我们设立了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联合设立了枣庄新型农民培训学院,为全国各地培训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和农村实用人才等累计达6万多人人次。最近,我们又设立了国际商学院,准备借鉴国际经验,把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我们也有针对地对一些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重点帮扶和指导。

  新型职业农民要与时俱进,不断进步,一定要做到“又新又专”,即思路新、观念新、手段新、装备新,能力专、业务专、产品专、市场专。在实践中,还要做到四有:有团队、有智库、有品牌、有规划。

  ■中国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薛永武

  吸引科技人才

  到农村创业创新

  薛永武告诉记者,“新型职业农民”是在适应城乡一体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体现了传统农民自觉向现代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其本质是向现代农业工人的转变,其中包括熟悉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农业工人,具有经营农产品的现代经济人才,熟悉农业生产管理的管理队伍。

  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可谓任重道远。2017年1月29日,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如何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第一,加强对农民的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第二,在农村形成自由组合的现代农业联合组织,吸引优秀的城市青年或农村青年到农村创业;第三,加强对农民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训。第四,注重对农村优秀人才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研发与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把全国农业科学的中心逐步由城市迁移到农村或城乡接合部,吸引科技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 百度新闻,能看能听,懂你所想给你所愿,快下载试试看!

    百度新闻是一款致力于热门资讯头条、语音阅读播报的APP。专业权威的百度搜索技术,您可以在这里随意搜索各种新闻、资讯、百科。研发个性化算法,让您在有限时间里,读到最想看、最需要的新闻资讯。语音技术实现情感语音播报新闻,让您在开车、健身等,需要解放双眼双手场合,也能尽情收听新闻资讯。[详细]

    百度新闻
  • 2018山东楼市怎么走?房价还会涨吗?开发商这么说

    1_副本.jpg

    从预期看,在全省668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有77.5%的企业认为明年一季度房价走势预期平稳,6.1%的认为房价预期下降,而认为房价预期上升的企业仅占16.4%,全省房价预期总体平稳。[详细]

    01-25 14-01齐鲁壹点
  • 万万没想到,去年山东省就业率最高的竟是这几个专业

    1_副本.jpg

    近日,省人社厅、省教育厅联合发布《2017山东省高校毕业省就业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学科门类来看,研究生就业率最高的学科是工学,就业率为94.98%;其次是农学,就业率为94.59%;除此之外,就业率超过90%的学科还有4个,分别是管理学、经济学、医学和...[详细]

    01-25 08-01新锐大众
  • 厉害了!青岛又拿了个全国第一 含金量十足

    2_副本.jpg

    ★东岸城区的李村商圈、新都心、金家岭及香港路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区域全日拥堵指数由1.68降为1.59,高峰降幅较为明显,达10%左右。★地铁沿线的黑龙江南路、哈尔滨路、海尔路、深圳路、香港东路、香港中路等重点道路全日平均车速由40.3km/h提高至41.3km/h,道...[详细]

    01-25 08-01青岛日报
  • 大国重器上的又一青岛制造 新型相机随北斗上天

    3_副本.jpg

    国际上首次在中高轨开展图像监视,实施对组网卫星太阳帆板运行过程可视化监测  太阳帆板展开后,卫星传回的太阳帆板监视相机拍摄画面。此次发射的卫星上,搭载了由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太阳帆板监视相机,该相机对太阳帆板展开过程进行了拍摄,拍摄图像...[详细]

    01-25 08-01青岛日报
  • 一线工人去哪了?探讨破解企业招工、留人难题

    “根据国家日前公布的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前三个职业是电子器件制造人员、饭店服务人员、工业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对于招工难的困境,赛轮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长赵永刚感触颇深,因为他直接负责企业...[详细]

    01-25 14-01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 青岛6工程获2017年度 “华东地区优质工程奖”

    青岛建设领域再传喜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委获悉,青岛6项工程荣获2017年度“华东地区优质工程奖”,获奖数量占全省四分之一。华东地区优质工程奖是华东六省一市建设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每年评审一次,由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建筑(行)业协会联席会审定。[详细]

    01-25 14-01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