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戏可演到一年千场,乐陵河北梆子剧团迎第二春

2018-02-28 07:35:00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李榕 刘潇

  2月18日,大年初三,天朗气清,冬日的冷风有了柔和的阳光相伴,犹如花旦的水袖拂过清凉的湖面,留下了淡淡香痕。这样的天气对于乐陵河北梆子剧团而言,是难得的奢侈。上午9时许,剧团2018年新春首场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开锣。演员们对镜上妆,互相矫正妆容,美丽的脸谱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社区里大戏上演,居民心里真敞亮

  “昨夜晚在上房偶得一梦,赵郎夫中状元他身穿大红。梦醒来倒叫我心神不定,梳妆台整装妆颜红日高升……”在乐陵市杨安镇崔刘社区的文化广场,流动舞台车搭建的临时戏台上,高亢激越的梆子腔回荡,经典曲目《喜荣归》正在精彩上演。戏台下,观众随着剧情或揪心或喜悦或愤慨,热情丝毫不减。高昂的唱腔和着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为平日寂静的小村庄添了无限活力。

  演出当天,“乐陵河北梆子剧团来唱大戏”的消息在社区广播上传开后,乡亲们就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近的扶老携幼,拿着板凳、马扎儿走着来;远的骑着电动车、摩托车裹着厚棉衣赶来。离演出还有半个多小时,不大的广场上已经挤满不少看戏的人。

  “俺们就喜欢听河北梆子,这回可让俺在家门口过足了瘾。”听说大年初三有戏看,80岁的“老戏迷”尹风岗吃了早饭一撂筷子就赶了过来。“梆子锣鼓一响,这心里也敞亮了。盼着以后他们多来家门口演出。”尹风岗说。

  老剧团饱经沧桑,曾停演十年

  演出现场,里里外外忙着张罗的是乐陵河北梆子剧团业务团长张兰胜。检查完最后一遍舞台,他讲述了剧团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兴衰。

  河北梆子是德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德州唯一的一家国有河北梆子剧团,乐陵河北梆子剧团成立于1958年,排演过《算粮登殿》《辕门斩子》《秦香莲》《四郎探母》等几十出剧目,当时红极一时。

  “曾经历过两次鼎盛时期,分别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及80年代初。”张兰胜坦言,最鼎盛时期整个剧团有专业演职人员100余人,分成多支演出队分赴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三省等地演出。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传统文化艺术逐渐式微,乐陵河北梆子剧团开始走下坡路。“邀请我们演出的越来越少,整个剧团入不敷出,甚至保证不了剧团演职人员每月的工资。”张兰胜说。

  63岁的郭建民也是剧团的老资格,他1971年进入该剧团,负责吹奏笛子和唢呐,去年已退休,后被剧团返聘。据他回忆,待遇一落千丈后,剧团人员流失严重,全团自2003年便进入停演状态,演员们纷纷改行自谋生路。

  “送戏下乡”续命,演职员有了归属感

  转机从2013年开始,随着乐陵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把非遗传承以及文化惠民当作构建幸福乐陵的重要元素。“近年来,乐陵重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把以前演河北梆子的老演员都召回,重组剧团,由当地财政出资,定期组织开展送戏下乡及周末剧场活动,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延续保留了生存空间。”张兰胜说。

  41岁的张凌晓是剧团较为年轻的演员,因为爷爷、父亲、母亲等人均为剧团演员,耳濡目染之下,他也走上了这条“艺术路”,更是见证了剧团的整个变化。在张凌晓的记忆中,父辈的演出条件非常艰苦,演出棚是大帆布搭起来的,遇到阴雨天被淋是常事儿。夏天高温,演员需要穿上厚厚的戏服,一场戏下来,衣服全部湿透了。冬天露天演出,很多演职员患上感冒,咳嗽、发烧,仍坚持演出。武戏演员在冰冷的土台子上翻爬滚打,受伤时有发生。“自2013年市里推出‘周末剧场’,有了‘送戏下乡’惠民政策后,剧团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家收入更稳定了,终于有了归属感。”张凌晓说。

  一年走遍1089个村,每场演出1.5小时

  从无戏可演到现在的一年千余场演出,大家体味良多。“每天至少演出两场,一般一天要跑两个乡镇四个村,每场演出平均一个半小时。”张兰胜说,“周末剧场”由乐陵市政府买单,送戏下乡活动由省里拨付专项资金,而剧团负责编排河北梆子名段,每逢周六在乐陵市文化娱乐中心演出,其他时间利用流动舞台车在乐陵17个乡镇(街道)巡回演出,将戏曲送到百姓家门口。“一年365天,只要不是极恶劣的天气,我们都在送戏下乡的现场,走遍了乐陵1089个村。”

  昔日逢年唱戏,如今四季有娱。作为承载着乐陵市文化惠民送戏下乡重任的乐陵河北梆子剧团,全团一共30余名演职人员,年纪最大的72岁,最小的也有40多岁。“老百姓愿意看、愿意听,我们苦点累点也值得。”张兰胜说。为使剧目永葆生机和活力,该剧团改编推出了《嫦娥奔月》《花甲颂》《墙头记》等20多个叫好又叫座的创新剧目。

  站在后台准备上场的演员李红心对记者说:“戏比天大。对于我们,这只是上千场基层演出中的一场,而对于台下的老百姓,听戏就像过年一般快乐。我愿意给他们唱,给每一位热爱梆子的老百姓唱,无怨无悔。”(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榕 刘潇 通讯员 王志)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 山东力争2020年万元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17%

    2_副本.jpg

    2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日前发布的《山东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行解读。在实施路径中,我省将坚持精准施策,采取一系列推进技术改造的真招、实招。[详细]

    02-27 16-02新锐大众
  • 全国首个!海尔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

    1_副本.jpg

    2月27日上午,记者从海尔集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海尔COSMOPlat成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平台”。这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标志着海尔成为国内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头雁”。[详细]

    02-27 16-02新锐大众
  • 济南北部拆迁拉开大幕 泺口片区逾3000亩地冻结

    16313469544352811428.jpg

    天桥区泺口涝洼地区位于济南老城北部,目前这里集中了大量厂房、仓库、城中村建筑和零散工业、企业,区域面貌较差,市民盼望旧城更新。从地理位置看,泺口片区作为济南北跨的桥头堡,其拆迁改造将成为济南北部升级的突破点之一。[详细]

    02-27 09-02舜网-济南时报
  • 青岛:糖球会上看稀奇表演 吞剑变脸样样叫绝(图)

    302877934049741323.jpg

    今天是2018年青岛萝卜 元宵 糖球会的第三天,多彩多样的文化大展演活动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老北京天桥第三代艺人丁育春在搭档的协助下,表演了口吞宝剑的绝活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肖桂森表演古彩戏法鸳鸯棒[详细]

    02-27 08-02青岛新闻网
  • 去年山东出生人口175万,占全国1/10,绝大部分是二孩

    2月27日上午,山东省卫计委在济南召开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据山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袭燕介绍,去年山东出生人口174.98万,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  与此同时,2017年我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10.21/10万、4.12‰和5.16‰,再创历史...[详细]

    02-28 07-02齐鲁壹点
  • 统计公报显示我省经济稳中向好,大户型房子卖得好

    “我们的冶金产业中,有色金属延压加工行业实现增加值567亿元,是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1.3倍;钢延压加工行业实现增加值535亿元,是钢铁冶炼行业的2.7倍。2017年,山东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除了人均可支配收入、支出等数据继续亮眼外,包括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等也得到了改...[详细]

    02-28 07-02齐鲁壹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