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作为“章丘铁匠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年青一代,41岁的牛大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咱就是个打铁的,咱把铁打好了就行了。”在《舌尖上的中国3》播出之后,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到访者,牛大伟只能用这句话应对那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只有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才会让心里那个梦想浮出来:他要用打铁的手艺来搞艺术创作。
老牛和儿子小牛一起打造的铁牡丹惟妙惟肖,仿佛低头就能闻到花香。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 刘晓 摄
2011年,打铁棚里,张光灿(右)指导小牛进行铁艺创作,小牛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张光灿 供图
《舌尖3》播出后
90后加入铁匠这一行
“叮叮当、叮叮当……”作为一个“铁六代”,41年前,牛大伟就是伴着绵延不绝的打铁声出生的。院子里那个父亲支起的烧铁的火炉,便是他看到的第一把人间烟火。“这个炉子比我年纪大,小时候就是围着这炉子长大的。”童年的印象对牛大伟来说,就是这不绝于耳的打铁声和一膛烧红的炉火,“当时冬天特别冷,我父亲就在家里挖了个地窖,覆上塑料布,在地窖里打铁。”
夏天满身汗,冬天手裂口,一年到头的灰头土脸……牛大伟不是没有见过父辈打铁的辛劳,他没有想过自己也会走上打铁这条路。直到初中毕业,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在父亲的鼓励下,牛大伟开始学起打铁,“感觉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打铁和我的生活本身就是分不开的。”
世界上的职业有千万种,同学们有的去了外地发展,有的进了工厂工作,只剩下牛大伟守在铁炉边。你喜欢这份工作吗?牛大伟不止一次问过自己,“刚开始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就是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拉拉火、打打锤,后来真正理解了这份工作,开始干了这一行,才喜欢上了这一行。”作为一个70后,牛大伟的观点和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不一样,在很多家长都将“尊重孩子的兴趣”挂在嘴边时,他却认为,只有用心去做了,才会产生兴趣。
干一行才能喜欢一行,这个观点也不无道理。1996年出生的天奇(化名)应该是铁匠行里最年轻的后生。与前辈们数十年耐得住寂寞的从业经历不同,他是在《舌尖3》播出后,才选择加入铁匠这一行。职高毕业后,天奇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舌尖3》播出之后,身为章丘人的天奇成了同学们调侃的对象,“你们章丘人是不是都会打铁?你会打铁锅吗?”虽然小时候见过爷爷打铁,但是打铁这事离天奇的生活还是差着十万八千里。直到今年春节,一家人聚在爷爷家里吃完团圆饭后,爷爷将天奇叫到身边,“他说我现在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没有手艺,让我跟着他学打铁,将来是个饭碗。”
禁不住爷爷的劝说,天奇最终来到了爷爷的铁匠铺,举起了锤子。“一开始只是好奇,想拍几张照片给同学们显摆显摆。”天奇自己也没想到,几天下来,虽然打锤打得全身酸疼,他却喜欢上了这个行当,“反复的锤打能让你的心静下来,真正投入进去。”如今,虽然才学了半个月,天奇已经是爷爷嘴里的“一把好手”,“他夸我机灵,麻利,适合干这一行。”
铁牡丹铁南瓜铁葫芦
收藏进了文化馆
眼下,当“章丘铁锅”登上了热搜榜,似乎再也没有比“章丘铁匠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一头衔更加光辉的了。作为传承人世家,又是传承人之一,牛大伟对于铁匠这一行业的坚持却并不是出于被动的使命感,而是那颗被启蒙的艺术之心。
2010年,一位不速之客来到了牛大伟家。对方自报家门,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硕士张光灿。此次来访是希望牛祺圣和牛大伟父子俩,能够为其打造一件艺术品。“啥叫艺术品啊?”牛祺圣忍不住问道。对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绕着牛家的院子认真转了一圈。他的目光掠过挂满锄、镢、镰的黄泥墙,掠过红砖砌的火炉,也掠过布满铁锈的砧板,最终落在了牛祺圣手里的两只铁壁虎身上。那是牛祺圣在2000年打造的,“那时候有个大学生打听着找到我,打开笔记本电脑问我能不能制作出图片上这种铁壁虎,我就做了这么一对。”
张光灿告诉父子俩,他想做的就是类似铁壁虎这样的艺术品。简单交谈之后,这位不速之客就住进了牛家的东屋,一住就是一个月。“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干,以前打的都是农具,就在眼皮子底下,他说的东西太抽象了。后来他想出来一个办法,他用泥搓,我们根据他的模型打。”
就这样,反复商榷、磨合,每天打一件或者两件作品,一个月后,一件含义深刻的雕塑品诞生了:各种钢铁锻造的工具密集地矗立在一起,暗示着世界是由他们建造的。“这个他们,包括你我,大家打造了这个世界。”张光灿解释道。
这件雕塑品为牛家带来的除了前所未有的兴奋,还有一笔五位数的收入,“当时张老师问我,想要多少报酬,我说你能来我家我就很荣幸了,哪还能要报酬。后来他坚持要给,而且给的数目远远超过了我的要求。”这个收入让牛大伟震撼:“一年打农具,也就混个三万来块钱,打一件艺术品,就等于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除了可观的收入,张光灿的启发也让牛大伟体味到了艺术的魅力:“张老师说铁有很强的可塑性,不一定要打农具,还能用打铁的方式打造出工艺品。”这个想法也得到了牛祺圣的支持:“我们也得改变,也得顺应时代。”
就这样,在张光灿的启发之后,父子俩反复琢磨、研究,先后打造出了铁牡丹、铁壶、铁南瓜、铁葫芦、铁磨盘等模型,这些作品还收藏进了章丘区文化馆。同时,牛大伟通过网络不断学习和铁艺有关的知识,还在网上推广自己的“大伟铁艺”,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展示自己和父亲的作品。
打造艺术品,似乎为牛家铁匠们的转型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我最近正在给一些大学的学生和教授制作铁艺作品,效果还不错,而且也在尝试着创作工艺品销售。”牛家铁匠铺,似乎在大工业时代背景下,找到了新的出路。
重要的是传承手艺
它有精神层面的东西
相比于打造农具,铁质工艺品的打造确实能够给牛祺圣一家带来更高的收益,但是对于清华美院金属工艺专业的硕士张光灿来说,只有这些还不够,他思考的,是铁匠真正的转型。
2010年,正在清华大学就读的张光灿研究的课题便是《铁匠的生存和转型》。2009年开始,他便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铁匠样本,“去过河北、湖北和山东的很多地方,最后才找到了章丘老牛一家”,这个寻找过程异常困难,“很多铁匠已经放弃生产,还有生产能力的一些人,由于没受过教育,年纪又大,无法交流。”这个过程也让张光灿深刻感受到,铁匠在一点点被淘汰,“没有必要回避,他们就是被淘汰的一个群体,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随着农业机械的规模化生产,铁匠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我思考的是怎么让他们转型,因为铁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但是从艺术品入手对于传统的铁匠来说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我和老牛、小牛一直在磨合。”在这个过程中,张光灿一直在启发牛氏父子俩成为有现代意识的手艺传承人,而这正是工匠精神的内涵。“我们都在说匠人精神或者工匠精神,那么这种精神的本质是什么?”张光灿给出了答案:“就是调动手的思考。”在张光灿看来,他的任务就是改变牛氏父子对于打铁的理解。
张光灿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山东劳动技术学院的老师。在张光灿看来,在职业教育中,调动手的思考恰是中国目前最缺乏的东西:“从教育这个层面来看,目前我们的动手能力很弱,而这也是匠人精神传承最致命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光灿正与清华美院的潘毅群教授一起,尝试策划一个“铁匠营实践计划”,“目前选择了章丘和湖北大冶作为两个传承基地。”
对于“章丘铁锅”热,张光灿认为,正是人们误解了匠人精神传承的意义,“传承的是手艺本身,而不是生产出了多少好东西,手艺之所以需要传承,是因为它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有一套手工方式,里面包含着价值观、生活状态,指示我们这个东西过去是什么状态。”如果人们尊重手艺的传承,则它带来的是更多的好东西,而不只是铁锅。
如今,《舌尖3》带来的章丘铁锅热远没有散去,铁匠这个古老的行当似乎焕发了新的生机,“铁锅热之后,铁匠的生存是没有问题了”,张光灿说,但他更担心另一个问题,与铁锅热相伴而生的对于手工作品的追捧,还产生了仿制铁艺品的产业链。“实际上目前铁匠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创造性,这也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工业革命也好,大工业时代也好,其实最初的发轫都是模仿手工业,但是现在作为手工艺的铁匠却在模仿一些工业制品,这也很让人担心。”张光灿对此忧心忡忡。
不仅如此,在张光灿看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章丘铁匠除了创新之外,还有更多意义:“非遗传承的是什么?不只是技艺,更多是一种信仰的传承,所以现在牛家铁匠的改变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个传承保护,把铁匠存在的意义挖掘出来,比如说对于教育的帮助,对于精神上的传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刘晓)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新春伊始,山东省就吹响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号角,而新旧动能转换离不开科学技术支持,3月16日,一场堪称史上最强的专利拍卖会首站就要来到山东。据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拍卖将重点拍卖与我省产业结合度高的专利。[详细]
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关键节点上,党中央交给山东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表示:“黄海冷水团它的体积是5000亿立方米,按照我们的测算,它应该能形成一个千亿级的海水三文鱼养殖产业,形成海洋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详细]
3日下午,全市实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传达了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在《关于全市禁放烟花爆竹宣传工作情况的汇报》中的批示精神。[详细]
一会儿飙到21℃,分分钟入夏;一会儿又降到零下,重新入冬;一会儿下一场雨夹雪,一会儿再刮一场大风……春节后,济南的天气一直耍着小脾气任性,这也是春日天气的特点。别担心,7日—8日,随着东北风转南风,风力也下降到2—3级,气温将逐渐回升。[详细]
据统计,3月4日8时至3月4日19时降水量(毫米):全市平均8.2mm,市区8.3mm,章丘13.1mm,历城14.4mm,长清7.0mm,平阴7.5mm,济阳4.9mm,商河2.5mm。按照天气实况监测显示,此场春雨在今日空气质量为中度时开始酝酿,此场“及时雨”一下,今日泉城空气多优良。[详细]
如果说1948年的济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那么70年后的今天,从高速旅游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济南正通过“泉城夜宴”打响品质旅游的第一枪。春节期间旅游星级饭店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比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索菲特银座大饭店客房收入同比增长11.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