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三八节”促销忙改名 从“妇女”到“女神”称呼转变意味深长

2018-03-08 07:57:00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 闫珍珍

  “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市民李女士发现,这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国际节日随着消费升级出现了变化——“三八节”正成为各大品牌和电商促销的新战场,而“妇女”这两个字在品牌零售商的包装下渐渐转变成为“女王”、“女神”这样的称呼。

  “国际妇女节不是应该呼吁为女性争取权益吗?”李女士感到不解,庆祝活动怎么变成了消费节?也有受访者认为,妇女节变成购物节,不仅折射出女性物质生活的富足和生产经营条件的改善,也反映出女性的经济地位在上升。

  节日促销避开“妇女”二字

  3月5日,在泰安路一家花店,经营者陈女士说:“这几天已经开始忙了,没想到的是,这次‘三八节’收到的订单竟然比情人节还要多。”虽然离“三八节”还有几天时间,但陈女士已经收到一家网络公司的订单,给单位女员工订了100多束花,还叮嘱一定要上午送到,因为下午女员工就放假了。提及热卖原因,陈女士表示,情人节只是男女朋友或者夫妻之间互相送花,而在“三八节”,公司可以送员工、孩子可以给母亲、闺蜜之间也可以互相赠送,顾客群体比较大。

  在德州路的一家花店,市民李女士于3日晚花30元买了9枝绿色康乃馨,“店员告诉我,从周一开始就要涨价了,离‘三八节’越近涨得越多,估计节日当天得15元左右一枝了。”李女士说。记者了解到,一些花店收到的订单特别强调要写祝“女生节快乐”或者“女神节快乐”而避开“妇女”两个字。

  而在泉城路和万达广场等商圈,一些商场打出了“摩登女王节”的促销海报,有的还将此次购物促销称为“女神节”。在这样的趋势下,“三八节”在电商平台已经成为和“双十一”、“双十二”、“6·18”一样的重点购物节。网易考拉推出了“女神盛典”,阿里巴巴推出了“女王节”。据阿里巴巴工作人员介绍,早在去年天猫便把“女王节”调整为S级——代表着这一购物节已经跻身该公司全年最重大事件之列。“只有在整个中国消费社会形成了节日化的事件才能有这样的评级,”工作人员说,“以前这个节日还没有如此被重视过。”

  商家为何给“妇女节”改名?

  实际上,在我国司法解释中,把14岁以上的女性都称为妇女。“以前印象中,‘三八节’都宣传或肯定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中的贡献或者打一些女权主义的口号,这两年‘三八节’完全变成一个女性甚至是全民的购物节了。”李女士说。

  从“妇女”到“女神”、“女王”,这种称呼的转变意味着什么?互联网络信息分析师高爽认为,社会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在个性化占据制高点的现在,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传播的受众,他们首要关注的都是情感的认同。因此,相比于“妇女”二字,消费者和传播受众更容易接受“女生”、“女王”、“女神”这些带有情感的称呼。

  有数据表明,在消费和生活理念提升之外,女性的经济能力也在增强。《中国女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女性就业比例近70%,近半数女性个人消费占家庭收入的1/3以上,已经形成了市场价值至少在5万亿元以上的“她”经济。女性消费者无疑已经成为了消费行业持续增长的风口。高爽分析认为,年轻女性消费意愿更强,对新消费形式、新消费品类更愿尝试,更注重交流分享,而她们的挑剔也将激励互联网消费模式创新与服务品质提升。

  作为主要购物群体,女性消费的目标这些年涉猎越来越广。天猫数据显示,近一年中,女性购买“拳击手套”的金额增长了75%,就连“五金工具箱”这种很男性化的产品也被女性买走了355万件。在健身方面,购买“跑步全套装备”的女性用户猛增1389%。同时,她们在“买买买”上毫不亏待自己,有300多万人在一年内买了5支以上的口红,超过35万名女性都在一年内至少入手了12个包包。

  七成女性掌握家庭理财大权

  在银行工作的董晓群认为,鉴于大部分家庭是女性掌管“经济大权”,所以目前银行理财客户大约有七成以上是女性,这一方面说明女性自身的经济能力增强了,另一方面也说明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上升了。“以前每到节日就喊提高女性地位,现在女性地位上升了,也不用喊了,都通过消费来体现了,这也不失为一种进步。”董晓群说。

  据统计,目前国内女性消费群体已达4.8亿人。在中国,有75%的家庭购买决策由女性决定或影响,有50%的男性产品也由女性购买,女性成为许多电商的目标群体。为了精准抓住女性的钱袋子,一些金融企业也借节日打出“女性特供”的旗号,推出与女性有关的理财产品,而且收益率比常规产品有所提高,以招揽女性客户。

  不过,李女士也感慨,“让孩子和老公能在妇女节包揽家务”是最实在的,“女性平时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照顾孩子,如果男人们都分担一下,让女人们彻底放松一天,也是一种不错的节日体验。”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崇敏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