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在画院画画的村民
柱子(化名)从事工笔画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他种过地,也出去打过工,现在选择了在家乡画工笔画。对他来说,这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谋生的活,而是一门手艺。从农民到画师,柱子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也算是吃上了“文化饭”。近几年菏泽市巨野县越来越多的农民,经过专业的绘画培训,从农民走上了画师的道路。吃上了这碗“文化饭”,2017年,巨野县2500余户贫困户脱贫。
文/图 记者刘云鹤
农民画师
房间有几百平,是多间平房打通的,里面摆了很多桌子,这里就是村民们的画室。
画室很安静,坐着十几个人,多数是中年人,还有几个看上去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坐在桌子前,专心画着工笔画。
柱子今年28岁,也是附近村子的村民,这已经是他在画院待的第四年。柱子很早退学,同龄人打工的打工,种地的种地。柱子一开始跟着父母在家种地,但他不想像父母一样种一辈子地,一直琢磨着干点什么。柱子也出去打过工,但是发现都是卖力气的活,也赚不了多少钱。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村里有不少人画工笔画,一下子来了兴趣。
“我本来就喜欢画画,既能画还能赚钱。”柱子说,24岁零基础的他开始跟着老师学习。
柱子伏在桌子上,桌上铺着一张白色的宣纸,上面是未成形的牡丹。他左手拿着一张画样,右手握着两支毛笔,一支笔蘸色,另一支蘸清水,在纸上涂染,来回交替,操作自如。
柱子介绍,这道工序叫做分染,是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先是色笔在纸上着色,再用水笔将色彩洗染开去,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按照图纸,往上涂抹颜色,看着很简单的动作,柱子说只有外行人才觉得简单。“我们学工笔画都得学一年才能独立进行绘画。”柱子表示,村里有不少人在画,不过都分布在不同的绘画基地。
柱子所在的画院叫鲁西书画院,位于菏泽市巨野县董官屯镇刘管屯村,附近很多村子的村民都是这个画院的“画师”。
创办画院的徐凤秋回忆,2000年左右,她从打工的地方辞职回家。徐凤秋说自己之前学过工笔画,于是在家一边带孩子一边画画。有村民觉得不错,就过来跟着徐凤秋学习,后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徐凤秋的屋子已经装不下了。“从2006年开始,徐凤秋自己建了房子专门当画室。”
徐凤秋告诉记者,一开始画的人并不多,大家都觉得这不是种地的人能干得了的活,“后来画的人多了,大家就知道只要用心,零基础也能学。”
称比打工强
柱子介绍,平时一般就是画花,画鸟,自己画牡丹画的比较多,根据尺寸不同用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四五天就能画一幅。“刚开始学的时候,半月才能画一幅。”他表示,每幅画根据难易程度和绘画的质量来定价,“一般一个月能赚两到三千块钱。”
黄桂是巨野县大义镇人,已经画工笔画七八年了。从最开始技艺不熟练一月赚两千块钱左右,如今黄桂一个月已经能赚到四千元左右。“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打工赚不到这些钱。”黄桂说,前几年自己也出去打过工,但是后来结婚就不愿意再出去,“出去打工毕竟顾不上家。”她告诉记者,画画时间比较自由,可以在画院画,也可以拿到家里画,因为自己觉得画院里有氛围,画起来效率比较高。“在家里的话很容易分散精力,一会孩子闹腾,一会邻居串门。”黄桂表示,所以自己更喜欢待在画院。如今黄桂不但自己画画,还会指导别人画已经成了半个老师。
黄桂表示,自己当时也是学了一年才能正式上手,工笔画中,线条是骨架,也是灵魂,画线条技艺的提高几乎没有什么捷径,主要是靠多练。“对初学者来说,最起码要能做到粗细均匀,线条流畅,转折自如。到了后期,线条还要讲究弹性、力度、节奏、空间、虚实、质感等方面的变化。”
销往国外
徐凤秋回忆,一开始,工笔画的销售渠道并不是一帆风顺。
“那时候我带作品带着学生上门推销,就跟要饭的似的,经常遭到别人的冷眼。”她说,没建画院的时候,都是和丈夫骑着摩托车挨家送样品,最后再收回成品来,“那时候去济南,15块钱的车费,我们只带着50块钱去,没钱。”徐凤秋告诉记者,当时建画院的时候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建起来了几间房子。
她介绍,鲁西书画院发展了十几年,一开始主要往全国各地的文化市场销售,随着绘画技术的提高,现在会往各大文化公司、大型企业销售,还会结合菏泽牡丹之乡的称号,将工笔牡丹作为礼品销售。徐凤秋说,现在县里的绘画基地销售渠道大致都是如此,“我们现在每年好的时候销售额能达到六七百万,一般的年份也能到三百多万。”
徐凤秋还告诉记者,也多亏当地政府对工笔画的宣传力度,如今已经打开了国外市场,“国外也越来越认可我们的国画。”
吃“文化饭”的人
柱子开玩笑说,虽然自己没考上大学,但现在也是吃文化饭的人。
“能画画对我们农村来说,听上去还是很‘高大上’的。”柱子说,“当时能坚持学,也是觉得这是一门靠得住的手艺,毕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轻易上手。”
张霞也是附近村子的村民,见到她时,正在画樱花。张霞今年已经52岁,算是画院里年纪比较大的人。“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也已经成人,在外地工作,我自己也想找点活干。”张霞说,一开始就打点零工,因为没文化只能干力气活,但是因为身体不好力气活也干不了多少,“后来知道可以画工笔画,自己就跟着学了一年。”张霞说,以前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会种地的农村妇女,现在感觉不一样了,就算是称不上画家,也算是一名技师。
徐凤秋介绍,现在画院里有很多村里的留守妇女,画工笔画是一份不错的工作,照顾家庭的同时,还有一份生活保障,再者就是变得自信起来。
“画”出路子
巨野县万丰镇白楼村白汉德,今年34岁。这些年因为母亲患有糖尿病,他需在家照顾不能外出打工。这期间,他一人挑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在给母亲看病的过程中花掉了所有积蓄,而且还欠了不少债。
一次偶然的机会,白汉德接触到了工笔牡丹画。在巨野县书画院办的培训班上学习后,白汉德成了一名画师。后来白汉德带着村民绘画,规模一点点变大。如今,白汉德成立了自己的书画院,也带动周边村庄的村民学习绘画。
村民除了打工和种地,又多了一种选择。
徐凤秋说,现在鲁西书画院从事绘画的除了留守妇女,也有不少年轻人,很多人觉得能在家门口就业,就不愿意再跑出去打工,“现在鲁西书画院已经成了一个扶贫点,只要是贫困户,在这里参加培训,学费和住宿费全免。”目前,鲁西书画院已吸纳周边贫困农民1800余人从事绘画产业。
记者了解到,巨野县现在有16处绘画培训点为贫困户和贫困村提供免费培训。
现在,自称“中国农民绘画之乡”的巨野县有1个农民绘画培训基地,4个绘画专业镇,50多个专业村,1000余个专业户。到目前,巨野县销售书画作品90余万幅,实现产业增加值5亿元。记者从巨野县扶贫办了解到,把书画产业与精准扶贫结合,2017年,巨野县2500余户贫困户通过绘画脱贫。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职称制度改革在集聚乡村人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基层人才的职称评审服务,建立职称评审信息化平台,打造“互联网+职称服务”模式,实现网上申报、审核、评审、查询验证的“一条龙”服务,使基层人才参加职称评审更便利、更高效。[详细]
山东移动5G实验基站首开暨业务体验仪式4月23日在李沧区院士港举行。据介绍,4月18日下午,山东移动首个5G通话已经由青岛移动公司及华为公司技术人员在李沧区打通,系首个基于真实核心网和外场5G基站的通话,速率达到1.8Gbps。[详细]
1980年秋,新华社记者李锦拍摄的杨庄村民杨成海从生产队领取奖金的照片 “包产到劳力”的杨庄村民杨成海从生产队里领了两千多块钱,新华社记者李锦用一张照片记录了这一瞬间。正是通过李锦的照片,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茌平县博平公社的杨庄也就有了“山东小岗村”...[详细]
4月23日,济南市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济南市政府常务会近日研究通过的《关于推进济南“侨梦苑”建设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或“侨六条”),为“侨梦苑”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融资保障。[详细]
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今天下午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刘家义主持会议并讲话,王清宪、于国安和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出席。[详细]
《方案》明确,到2020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区域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主要创新指标迈进全省前列。2020年争取全面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顺利进行、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实现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