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海洋地质九号。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周光辉 摄
■3月20日,“大洋一号”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起航。周光辉 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他所点赞的几项重大科技成果当中,就包含了深海观测等海洋项目。
近年来,我市作为全国海洋科技名城,正在不断为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积蓄新动能,十余条大型科考船组成的科考船队已形成航次共享机制,全球第三条大洋科考船“梦想号”将于2021年下水。海洋地质九号已在青岛入列,未来将在可燃冰开采中发挥重要作用……
功勋卓著的“大洋一号”和“科学号”
5月3日,我国远洋科考功勋船“大洋一号”完成“海龙”“潜龙”系列潜水器海试任务后返回青岛母港。称它为功勋船,是因为这是我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它原名“地质学家彼得·安德罗波夫号”,曾是前苏联的一艘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考察船,1994年引进国内,1995年进行了第一次初步改装,2002年进行了现代化增改装,具备多学科的调查、研究工作条件。“大洋一号”船长104.5米,型宽16米,型深7.4米,排水量5600吨,是我国承担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的主力调查船,曾完成我国首次环球科考,多次接待国内外领导人登船指导工作和参观访问。
2016年12月,“大洋一号”进驻船厂进行改装工程。2017年6月,重装上阵。回归后,“大洋一号”立即承担了“蛟龙探海”重大工程任务,通过在东海、西太平洋、南海开展相关设备试验,推动了“海龙”和“潜龙”系统的发展,同时还在海试期间统筹安排了西马里亚纳海盆海洋调查、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试验工程项目等任务,成功探索了“一船多用、一船多能”。
在青岛,除了“大洋一号”之外,人们最熟悉的一条科考船非“科学号”莫属。“科学号”船舶总长99.8米、型宽17.8米,排水量4711吨,续航力15000海里,是目前国内综合性能最先进的科考船之一。它的应用时间并不算长,自2012年进行海试至今只有6年,但它是中科院为实现“创新2020”战略重点而构建的“中国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重要内容之一,几乎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几条综合科考船的建设“范本”。而且,“科学号”承接了已退役的“科学一号”36年积累的科考经验,每年出远海考察大约五六个航次,在西太平洋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深海实时观测网,能够将深海3000米范围内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数据传输从“录像转播”转变为“现场直播”。
“向阳红”系列担负环球海洋科考重大任务
“向阳红”系列是我市科考船队的一个醒目的标签。
隶属北海分局的“向阳红09”船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艘45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2007年11月,经过中海工业增改装的“向阳红09”成为国内第一艘深潜试验母船,曾载着“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域完成了7000米级海试任务,见证了“蛟龙号”在试验性应用航次阶段成功实施的152次下潜。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向阳红01”船2016年6月在青入列。该船是我国新一代全球级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船,船长99.8米、型宽17.8米,排水量4980吨,具备大气、海面、水体、海底及深海极端环境立体综合海洋环境和资源调查能力。2017年8月,“向阳红01”从青岛起航,航程穿越南半球的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南极半岛周边洋区,是我国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的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活动。此次环球海洋综合考察分为6个航段,整个航次航程38600海里,历时260多天,将于5月18日返回青岛母港。
此前,“向阳红18”顺利返航,它搭载着31套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燕—4000”级水下滑翔机和“海燕—10000”米级水下滑翔机等设备奔赴马里亚纳海沟,共完成了18个剖面的下潜观测,其中超过4000米深度的观测剖面3个,最大工作深度达到8213米,刷新了下潜深度的最新世界纪录。
此外,我市还有“向阳红06”“向阳红81”等科考船,在不同海域贡献着自己的科考力量。
“海洋地质九号”为可燃冰开采添利器
2017年9月,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北斗2”号3000吨级渔业调查船在上海开建。这是农业部迄今投资最多、吨位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渔业科学调查船,被称之为“渔业航母”。
11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300吨级河口浅水型科学考察船“创新二”号在蓬莱正式交付使用。这是一艘适用于长江口附近河口浅水区和近海区的小型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将重点支撑长江口及其南北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观测和现场模拟研究。
12月,“海洋地质九号”在青入列。该船总长87.07米,宽17米,深7.8米,排水量4390吨,是一艘无限航区综合物探调查船,装备有目前世界上先进的长排列多道地震勘探系统,可拖带960道长度达12公里的地震采集电缆,配备双震源共6排最大容量9000立方英寸的气枪阵列,可根据勘探地质目标灵活组合震源、电缆排列方式,既能实施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深海油气资源的地震勘探,也能满足深海深地探测科学研究需求。
其实,青岛科考船队一直在不断“增员”。今年1月,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一代深海大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在上海下水。该船是教育部近60年来立项建造“东方红”系列科学考察船中的第三代船型,其建造标志着中国科学考察船已经挺进世界一流船型行列。据悉,这艘排水量达5800吨的科考船是我市目前最大规格的科考船,其多项技术性能系国际首创,在船舶线型优化、船底多波束安装方式、全船减振降噪等关键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船预计今年年末交付中国海洋大学使用。
随着新的科考船不断入列,我市各个涉海的高校院所几乎都形成了从近海到大洋的科考船队。基于这种优势资源,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搭建了科考船共享平台,不仅将我市各院所的科考船“收纳”在一起,还引进了广州地调局的“海洋地质八号”“海洋地质十号”“奋斗四号”等四五条科考船,通过组织船时、航次、数据共享,努力打破科研力量“碎片化”现状。
“蛟龙号”等船载深潜器成为科考探海神器
近年来,我国深海观测、探测事业成绩斐然,多数有鲜明的“青岛元素”。
最著名的“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它长8.2米、宽3.0米、高3.4米,最大荷载是240公斤,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载人作业型潜水器深潜纪录,目前能够进入全球99.8%的海底。2015年3月17日,“蛟龙号”随“向阳红09”船缓缓停靠国家深海基地码头,正式安家青岛。2017年6月,为期五年的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蛟龙号”即将步入业务化运行。
“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水下有缆潜水器(ROV),设计下潜深度4500米,带有水下定位系统和深水超高清摄像系统,配备Titan4和Atlas两种机械手,能直接抓取重达300公斤以上的生物和岩石,是开展深海探测研究的先进工具。今年4月19日,“科学号”船搭载“发现号”,在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链进行了7次下潜作业,获取了巨型和大型底栖生物的宝贵样品356个,涉及刺胞动物、棘皮动物、多孔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多毛类等135种生物,包括许多之前未见的新奇物种。
目前,在肩负着深海科考重任的国家深海基地,相继已入驻7000米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500米级“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ROV)和6000米级“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AUV)。“蛟龙号”“海龙二号”和“潜龙一号”,是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深海勘查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类典型的深海运载器。
除了这些已入驻青岛的深海探测利器。近期,远洋科考船“大洋一号”搭载我国最新自主研发的“海龙”“潜龙”系列潜水器完成了一系列海试试验。“海龙三号”潜水器完成4500米级深潜试验;“海龙11000”潜水器完成3000米级下潜试验;“潜龙三号”潜水器完成南海海试及试验性应用,最深下潜深度达3955米,最长航行42小时48分钟,航程达156.82公里,创下我国自主潜水器深海航程最远纪录。据悉,“潜龙三号”随“大洋一号”停靠青岛后,正进行一系列设备验收工作,同时为后续试验做好准备。
未来,更多的深海探测利器将入驻青岛,为我国海洋科考续写全新的辉煌。(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娉 郑文斌)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今天白天到夜间晴,南风3~4级逐渐增强到4~5级阵风7级,今天最高气温33℃左右。[详细]
近日,山东省级财政下达2018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奖补资金7.15亿元,按自然科学类2500万元、人文社科类1000万元的奖补标准,对全省32个一流学科给予奖补,支持学校进行学科平台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运行等。[详细]
女白领自述:“我以为她是问我想吃啥,其实她想跟我爸去逛街”同样,在小鱼看来,母亲像是她永远的保护神,失恋时给她拥抱,工作不顺时给她鼓励,生病难受时给她照顾陪伴。[详细]
2017年,山东出版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95.96亿元,较2015年(79.92亿元)增加16.04亿元,增长20.1%;实现利润总额14.1亿元,较2015年(8.13亿元)增加5.97亿元,增长73.4%;资产总额209.41亿元,较2015年(154.74亿元)增加54.67亿元,增长35.3%。”泰山管乐器制...[详细]
最近,位于CBD南侧的转山西路鲜花绽放,成朋友圈里刷屏的最美“网红路”。记者了解到,千佛山西路南头,拆墙透绿垂直绿化样板路段已完工,主要种植藤本月季、凌霄等苗木,整体工作预计7月初完工。[详细]
最近,位于CBD南侧的转山西路鲜花绽放,成朋友圈里刷屏的最美“网红路”。记者了解到,千佛山西路南头,拆墙透绿垂直绿化样板路段已完工,主要种植藤本月季、凌霄等苗木,整体工作预计7月初完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