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大意义

2018-06-20 07:37: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郭振宗
  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要求我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亦曾指出,山东“要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总书记交给山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刻认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开创山东“三农”工作新局面。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承载了三层重大意义:推动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再造新优势、再育新动能、再创新成就;肩负为全国乡村振兴探路子、创经验、树样板的重任;为解决世界乡村衰落问题提供“中国方案”的具体蓝本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创造了很多经验,各个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具备了在乡村振兴中继续走在前列的良好基础和优势。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对我省来说具有三层重大意义:
  推动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再造新优势、再育新动能、再创新成就。我省在长期改革发展进程中,凭借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传统优势以及改革创新精神、开拓精神、首创精神等,创造了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凡业绩。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变化,我省农业传统优势日渐势弱,发展动能日显不足。因此,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首要意义在于,我们要立足山东实际,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挖掘和创造农业农村新发展优势,积极培育农业农村新发展动能,着力解决我省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肩负为全国乡村振兴探路子、创经验、树样板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给予充分信任,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勇于担当、不负重托,立足山东、着眼全国,锐意改革、大胆创新,遵循乡村发展趋势和规律,立足差异性、坚持多样化,当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创造乡村振兴的可复制经验,打造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全国其它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路子、创造经验、树立样板。
  为解决世界乡村衰落问题、推动乡村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的具体蓝本。在现代化过程中,世界各国基本都出现过或仍存在乡村衰落问题。发展中国家因大都实行工业化赶超及城镇化超前发展战略,乡村衰落问题普遍比较明显;发达国家也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虹吸效应,普遍出现过乡村衰落问题,甚至一些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之后仍存在乡村衰落问题。所以,一些学者断言,乡村衰落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是一个普遍规律。那么,乡村衰落到底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规律,还是一个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避免的现象?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此作出具体部署,这就对这个问题在理念和思路上给出了明确的中国答案:乡村衰落确实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并非客观必然,更不是难以避免的“铁律”,只要及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甚至避免。如何把这一重大战略和顶层设计,转化为有效现实行动,谱写到实践“答卷”上,不仅决定着我国乡村振兴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进而促进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而且关乎我国能否真正为世界各国解决乡村衰落问题贡献中国智慧、给出中国方案。因此,我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要胸怀全球、放宽视野,努力打造乡村振兴中国方案的具体化样板,为世界各国解决乡村衰落问题、实现乡村现代化提供可操作、可借鉴的具体经验。
  粮食问题是一个事关现代化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大问题,现在看起来似乎粮食供给充足,粮食安全没有问题;但一旦出问题,下滑很快,恢复很慢,因此粮食安全问题永远都不能掉以轻心。我省必须进一步强化粮食大省作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充分认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大意义,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落实总书记要求,以扎扎实实的行动、科学有效的举措、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守住底线红线,加强风险防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树立底线思维,严守改革发展底线,不可触碰和逾越红线,防范各种风险,尤其不能犯颠覆性错误。首先,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体看,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到时候谁也救不了我们”。所以,粮食问题是一个事关现代化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大问题。现在看起来似乎粮食供给充足,粮食安全没有问题;但一旦出问题,下滑很快,恢复很慢,因此粮食安全问题永远都不能掉以轻心。我省必须进一步强化粮食大省作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严格落实总书记此次考察山东所要求的:“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其次,要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如果耕地非农化了,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就没有了”。总书记讲得语重心长,也很严厉,因此我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确保耕地不能减少,这条红线要牢牢守住。第三,要坚持“四个坚持”、“四个不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农村改革,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跨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守的最大底线。第四,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农村改革发展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所以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以牺牲乡村生态、乡土文化为代价,要留住乡风、乡貌、乡愁。最后,要加强风险防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系统工程,需要改革打破一些旧制度,创新建立一些新制度,在很多方面既没有国外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国内先例可循,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农民承包地及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担保、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等,都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出台制度规定,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
  遵循普遍规律,突出山东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诸多普遍规律,如生态循环平衡规律、产业演化规律、区域差异化发展规律、村庄分化规律、农民主体规律、文化传承规律、城乡融合规律等。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遵循这些普遍规律,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份的有益经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立足省情,着眼我省乡村实际,不盲目照搬国外做法和省外做法,而是深入研究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历史、现有基础和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及现代化发展要求,用齐鲁智慧和方案解决好我省农业农村问题,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坚持“两化”同推,加快城乡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切实贯彻城乡统筹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坚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两化”同步推进。最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目标,把“两化”同推归并于城乡融合化发展上来,既从根本上避免因城镇化超前发展及其虹吸效应所导致的“乡村衰落”现象,打破所谓“乡村衰落铁律”,也从根本上避免因农业农村现代化“单兵”突进而导致缺乏新型城镇化所创造的宏观条件支撑。
  省级以下规划要抓紧制定。各级规划制定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专家和农民的作用,尤其村级规划制定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多听农民意见。在科学制定规划的基础上,乡村振兴应更加注重质量,不搞运动、不刮风,从容推进
  凝聚多元之力,用好复合之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我省新时代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解决好农业农村问题的总抓手,更是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促进现代化目标实现的重大战略措施,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具有放眼全社会的开阔视野,凝聚多元主体之力,用好复合之手。具体来说,要发挥党委政府之力,用好有形之手;发挥农民主体之力,用好农民自立之手;发挥社会之力,用好各界参与之手;发挥市场之力,用好无形之手。尤为重要的是,要突显和发挥各类主体优势,整合各类主体力量,实现各类主体职能和作用衔接,使各类主体凝聚成共同推动我省乡村振兴的巨大合力,使多元之手相加、相乘为更加有力的复合之手。
  坚持规划先导,加强制度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关乎我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以及现代化全局的长期战略任务,必须层层制定好科学规划。目前省级规划已经发布,省级以下规划要抓紧制定。各级规划制定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专家和农民的作用,尤其村级规划制定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多听农民意见。同时,规划制定要建立在科学研究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既要研究乡村发展及城乡融合发展规律,也要研究世界乡村发展趋势和国外经验,更要研究我省各地各自实际和特点,注重长远性、强化系统性,制定出符合规律趋势及各地实际的科学规划。在科学制定规划的基础上,坚持乡村振兴以规划为先导,更加注重质量,不搞运动、不刮风,从容推进。与此同时,要着力加强制度创新和供给,加快改革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农村投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科技创新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业生态补偿和保护制度、农村人才培育引进制度、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制度、农村组织及社会治理制度等,加强制度有效供给,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
  依靠改革动力,抓住关键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要靠改革推动。因此,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推进改革逐步由“搭建四梁八柱”向“补砖添瓦”转化,由“试点”向“推开”、由“多点推进”向“集成突破”转化,提高各项改革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要紧紧依靠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尤其要通过深化人才培育引进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业农村投入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业科技创新制度等改革,突破人才、土地、资金、科技等要素瓶颈。要通过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农业农村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等,解决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这个重点问题。
(作者系山东省委党校教授)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娜

推荐阅读
  • 端午假日,山东这些旅游目的地更招人喜欢

    QQ截图20180619080559.png

    龙口南山景区推出了“端午节亲子研学、穿越历史体验一日游”,举办钻木取火、活字印刷术、祭孔仪式、唐三彩、古代四大发明、马术等体验活动。青州古城举办“寻找神奇少年”展示活动、“萨克斯”演奏和民俗体验等活动;荣成举办了首届“美丽乡村”文化艺术节,各地乡...[详细]

    06-19 07-06新锐大众
  • 青岛市委、市政府《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

    搜狗截图18年06月19日0821_1.jpg

    举世瞩目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已经圆满落幕。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是今年我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是全球瞩目的盛会。做好峰会服务保障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山东和青岛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详细]

    06-19 08-06青岛新闻网
  • 山东公车改革配套新政:异地任职干部探亲不得公车接送

    10035208_980x1200_0.jpg

    为解决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近日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公务交通补贴发放、调研接待用车和班车管理使用等作了明确规定。政策规定,异地任职干部往返任职地与家庭主要居住地的城市间交通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详细]

    06-19 07-06大众日报
  • 山东发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民办教育实行全链条审批

    1495588204129.jpg

    各级政府要将民办学校建设用地纳入供地计划,在民办学校新建、扩建的征地过程中,统筹安排占补平衡指标和年度用地指标。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聘、科研立项、培养培训、国内外进修、奖励表彰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详细]

    06-19 07-06大众日报
  •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临沂日照签订区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

    ■经协商,双方将重点围绕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加快推进24项具体合作事项;经协商,双方将重点围绕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加快推进24项具体合作事项;远期,随着全面合作的持续深入开展,进一步推进更多更深入的合作共建事项。[详细]

    06-20 07-06大众日报
  • 济南这五人演一场追尾骗保好戏,竟被行车记录仪戳穿

    由于更换车大灯花费较高,斯巴鲁女车主就伙同4S点和汽修厂人员伪造一起追尾事故来骗取保险公司理赔金。近日,济南历城公安分局王舍人庄派出所破获一起车险诈骗案件,参与案件的5名嫌疑人均被行政拘留。[详细]

    06-20 07-06齐鲁壹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