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6月10日,商河县白桥镇处处弥漫着浓浓的蒜香味,正是大蒜收获、交易的季节,该镇大蒜交易市场内外,蒜商、蒜农、拉蒜的货车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在该镇南董村,一群村民围在村委门口的公告栏前,你拥我挤地抢着看一份公告。看完公告的村民个个笑得合不拢嘴,见到人便会说:这真是件“大喜事”。
原来,公告上的大体意思是:今年蒜薹的实际均价为每斤1.27元,低于保险目标价格每斤2.6元,每个村民每亩能赔付611.54元。这让村民们5月份贱卖蒜薹的沮丧和担心一扫而光:“保本是没问题了。”董孟秀说着,长舒一口气,像是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没想到,这么快就见效了,这真是件大喜事。”
“蒜薹保险首年购买率97%,这好政策,明年肯定继续买。”
今年是白桥镇第一年向村民推广蒜薹政策性保险,董孟秀作为南董村的村支部书记,今年4月中旬和镇上的工作人员一起,发动村民购买保险,那时蒜薹刚浇完第二遍水,距离收获还有1个月的时间。
“推广起来说难也不难,毕竟玉米政策性保险买了将近10年,大家受益了,买保险的意识已经很成熟了;但也不算容易,因为玉米保险除去政府补贴,村民每亩自己才交3块钱,而蒜薹则每亩需要30多块钱。”董孟秀说。
在推广期,白桥镇给每个村派驻了对口宣传干部,发放一张“明白纸”。记者看到,“明白纸”上写明了农民买保险的原则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保险责任为保险期间,当蒜薹实际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每亩保险金额为1200元;每亩保险费84元,其中农民自缴33.6元……
“保险目标价格是2.6元每斤,这个价格已经很高了。我给村民算了笔账,就算能每斤卖到2.5元,每亩还能赔付40元,保费一下子就省出来了,政策还是十分不错的。”董孟秀说。
4月底,在宣传了近半个月后,南董村开始在“大喇叭”里通知村民到村委缴保险费,令董孟秀没想到的是,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全村的保费就收齐了,投保率几乎达到了100%。而整个白桥镇81个村,蒜薹政策性保险首年投保率也高达97%。
大家之所以积极性如此高,一方面因为目标价格和赔付金额都十分称心,另外也和蒜薹种植成本高不无关系。
董孟秀介绍,蒜薹种植过程费心、费钱。每年秋分开始播种、覆膜,到次年5月收获,其间要浇三遍水、施三遍肥,每次水、肥成本在100—150元之间。“最费钱的还不是水、肥,而是收获。”董孟秀说,“收蒜薹的时候,需要将最外面一层拨开,然后将中间的部分抽出来。抽的过程要十分小心,不能抽断了,否则就卖不出去了。所以这是个技术活儿,人手不够则需要雇熟练工来干,每天工钱300元左右,我今年仅雇工收蒜薹就花了6000多元。”
“收获蒜薹不仅需要“技术”,还要看“时机”
“每年5月12日—5月17日是收获期。不能早,太嫩出水;不能晚,太老没人买。从嫩到老,就2天的时间,所以一定要抓住时机。”董孟秀说。
今年5月7日,蒜薹收获在即,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却让南董村村民“慌了神儿”。被雨打过的蒜薹感染了“黄斑病”,薹梢发黄。收获的蒜薹开始还能卖到每斤2块钱,但随着持续降雨,价格开始迅速走低,3天时间就跌至每斤8毛钱。“当天收获的蒜薹如果卖不出去,第二天就彻底没人要了,所以有些村民就贱卖了。”董孟秀说。
蒜薹受了灾,有些村民便开始盘算:上个月刚缴的保险能给赔付吗?实际价格能核算到多少?一边愁着卖不上价格去的蒜薹,一边为保险的事心里打着鼓。没想到,时隔一个月,保险赔付公告就张贴出来,随后10天之内,赔付金就打到了账户里。
董孟秀家里有17亩蒜薹地,每亩赔付611.54元,他一共拿到了10396.18元赔付金:“蒜是一种两收,加上蒜薹卖出的钱和后期卖大蒜的收益,保本是没问题了。”一整天里,南董村村民都在兴奋地谈论蒜薹保险的事。这件“大喜事”给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明年要不要继续买?“那是肯定的,这么好的政策,谁不喜欢。”董孟秀说。
“只要是能保障农作物的险种,我都买。”
“能不能再多买一份保险啊?”“不行了,政策性保险和商业险都只能买一次。”
7月4日,平阴县菩露种植家庭农场的经理李子顺追问着当地三农保险村级协管员。李子顺是农业保险的忠实“粉丝”,只要是能保障他那近300亩小麦和玉米的险种,他都要买。
做企业出身的李子顺2013年转型家庭农场产业,那时他对农业保险并不感兴趣。“当时觉得,农作物买啥保险,有那个必要吗?最后还是村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协保联络员,以及三农保险协管员给我做了好久工作,才同意买的。”李子顺说,“人不都是这样,不出灾的时候意识不到保险的重要性。没想到,我买了保险的第二年就受益了。”
2015年7月,连续几天的大雨让李子顺农场里300多亩玉米地变成了“沼泽地”,天气一晴,水排不出去,人进不了地,加上高温,地里的积水被晒得发烫,眼看玉米要被烫死,好在镇上及时派来了抽水机,2天时间将水全部排了出去,但一眼望去,仍有一大半玉米受灾,李子顺当时心都凉了,这时他想起了自己买的政策性保险。“15块钱每亩,政府给补12块钱,自己就缴3块钱,我这300亩地,一共才缴了900多块钱,保险公司能给赔付多少?”李子顺当时心里很没底。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大雨当天晚上12点多停了,第二天早晨7点多,平阴县农业局的农业专家和保险公司的联络员就来了,他们对受灾面积进行初步核算。随后在玉米收获前的两个月里,农业专家多次来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尽量将玉米受损程度降到最低。在收获前,专家和保险联络员对受灾面积进行了最终核算。
“核定受灾面积150余亩,每亩赔付300元左右,一共赔付9万多元,这真是没想到的,加上没受灾的玉米收益,保本绰绰有余。就是那一年,我坚定了一直买农业保险的决心。现在除了政策性保险,我还买了商业险,双重保障,继续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心里就有了底。听说马上大豆也能买保险了,我那40多亩大豆也能有保障了。”李子顺笑着说。
“太阳晒着,蹲在地里数灾苗,麦芒扎得又疼又痒,一数就是一星期。”
济南6月中旬的天开始逐渐变热,中午头太阳下的麦子地里,热得能把人晒晕。6月10日上午11点,在平阴县东阿镇小庙头村,该县农业局的农业专家马树喜、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协保联络员张召奎,坐在麦子地里。马树喜和其他几个农业专家一根根仔细数着受灾的小麦,张召奎则认真记录。
今年4月下旬,平阴县气温突然直降20℃,此时正值小麦生长关键期,很多小麦因此受灾,该县农业专家和保险公司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核实受灾数目,并指导农民做好善后工作,减少损失。6月中旬,临近小麦收获期,农业专家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则及时赶到进行最终核损。
“从受灾的片区抽几个点,每个点随机抽20株麦子,数出一亩受灾的麦穗数,再数出每一穗的受灾麦粒数,最终核算出受灾面积。这个活费时、费精力,但是只有做到准确核算,才能保障农民利益。”马树喜说。每个测算点测算完需要半小时时间,从早晨7点到晚上8点,马树喜和张召奎“马不停蹄”,一天能测算10多个点。汗水将他们衣服浸透,烈日再将衣服烤干,蹲在地里数麦苗,麦芒刺破衣服扎在肉上,又疼又痒。马树喜今年负责东阿镇和洪范池镇两地小麦受灾面积核损工作,120多个测算点一周时间内就按时核算完成,确保了农民赔付进度。
而在东阿镇,为了方便农民投保,该镇安排保险公司和农保站“合署办公”。“农户把钱集中缴到村里,我们再把钱集中缴到镇上。农保站和保险公司在一起办公,我来咨询农业政策,顺便就把保费缴了,很方便。”小庙头村保险协管员刘宪明说,“这两年农民买保险意识和十年前刚推的时候大不一样了,原来是挨家挨户拍门收保费,现在只要村里大喇叭一喊,大家就主动来村里缴保费。这些专家和保险员也给上心,不仅面积核算得准,手续走得也快,村民心里舒坦,买保险自然积极性很高。”
近年来,我市惠农政策性保险范围逐渐扩大、险种逐渐丰富,从农作物到蔬菜,从受灾面积保险到价格指数保险,而随着受益深入、显著,农民的保险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农业保险种类包括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大田作物,其中小麦、玉米保险已在11县全面推开。另外,2017年我市还创新性开展设施蔬菜保险。随着保障逐渐完善,农民种地基本利益得到保障,种地便有了“定心丸”。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请在收到建议书后两个月内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回复本院。”在泰安宁阳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室,副检察长王永建主持了一场检察建议公开送达仪式。因发现县国土局未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检察机关向该局提出检察建议,当场出示证据并公开送达。[详细]
3日和6日中午,记者沿河堤溯源而上,试着寻找沿线的排污口。徒步8公里河道,记者花了约7个小时,沿线至少有4处疑似排污点。6日记者再次探访时发现部分污水漏点和河堤正在维修,但通往污水处理厂的疑似污水管却中途断裂,难以流入厂内。记者就此发现,南部山区的污水处理和...[详细]
在连续多日的“烧烤模式”和“蒸煮模式”交替考验之后,7月8日,阴沉沉的天气带来了分散降水,高温天气霎时得到缓解。同时,本周泉城济南“多雨模式”将开启,并带来“2”字头气温的夏日福利。 [详细]
让世界了解青岛,让青岛走向世界。上合峰会的举办,无疑是一场精彩的青岛旅游营销,通过办会,不仅向世界展示了美丽青岛的国际形象,也在世界旅游版图中刻上了深深的“青岛印记”。正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对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成功举办作出的重要指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详细]
省人社厅官方网站6日发布通知称,今年8月1日起山东将瑞戈非尼等14种药品纳入大病保险支付范围。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如使用此次纳入大病医保的拜万戈,它是一种治疗肠癌、肝癌的肿瘤靶向药。[详细]
到2020年,山东争取创建国家质量提升示范区(基地)30个,培育消费类名牌产品1000个以上,主要消费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95%以上,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大幅提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