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娜
回收公司内堆积了大量废弃农膜。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永端
这几年,莱西市农民老孙感觉“农田养分不足”,为此他找来农业专家进农田查病因,才发现是常年累积在土层下的农膜阻止根系生长作祟。
在莱西、平度和烟台等地农村,这种疑惑已不是个例。显然,早年为促进农业增收使用的地膜,已演变为“白色地魔”。
中国农科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室相关负责人指出,消除和遏制农田“白色污染”,除了生产商严格执行地膜的新标准外,各地应建立地膜回收制度,同时引导农民多使用降解地膜。
面对田间地头的白色垃圾,莱西应运诞生了废弃农膜收购公司,并形成产业链。单就某家农膜收购公司为例,每年收购的农膜高达3000吨。
“尝甜头”之后出现忧愁
对莱西市院上镇的瓜农老孙而言,这些年他明显觉得瓜田里残留的地膜越来越多。
7月上旬的青岛,已经进入炎炎夏日。早在半月前,老孙将他瓜田里的最后一批甜瓜摘完,并将瓜秧全部拔除,准备种植下一季农作物。瓜秧被拔除后,瓜田里裸露出的白色地膜格外刺眼,这些白色地膜下覆盖着仍要拼命外拱的小草。
“每年种植甜瓜都得用地膜。”老孙告诉半岛记者,“用了地膜,甜瓜苗会早出,同时还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抗旱、抗荒。”
一直和土地打交道的老孙,从2003年以后开始在农田里使用地膜,使用地膜的时间超过15年。老孙所说的抗荒,是指土地覆盖上地膜后,一些小草被地膜覆盖着长不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甜瓜生长。
“‘地膜甜瓜’要比不用地膜的甜瓜早上市10天左右。早上市,显然会多赚钱。”用地膜种甜瓜,这对于老孙和当地同样用地膜的众多瓜农而言,尝到了甜头。
收获了甜瓜,地膜随着土地的翻耕被覆盖到了土下,继而再种植其他农作物。用地膜七八年后,当拖拉机的扒犁划过土地时,老孙发现,早些年被深埋泥土的地膜被翻了出来。随着地膜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利用,老孙发现,甜瓜“营养不良”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肥料少了,甜瓜不长。”老孙说,发现这个异常后,他还专门找过种子站和肥料站的农业专家。被埋到土地里的地膜越来越多,这些深埋土内成了碎片的地膜显然阻挡了甜瓜根系的舒展,如此一来,土壤中的养分跟不上,用的肥料也就多了起来。
“化肥用多了,土地出现了结板。”老孙说,“地膜还阻挡了甜瓜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浇水更多了。”
当年的“甜头”已经演变成了浇水勤、化肥多、耕地费时的现状,“成了一大愁事”。
传统地膜不易降解
当下,正是土豆的收获季。在莱西市经济开发区新安村的一块农田里,66岁的农民史金波正驾驶着土豆收获机收获他的40亩土豆。
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土豆收获机将土豆收获,翻出土的还有一片一片的白色或黑色地膜。
史金波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年种植两季农作物,每亩每年要用14斤地膜,他种植土豆已经整整10年,这样算下来,现在深埋在每亩地里的地膜至少140斤,40亩地就整整埋了5600斤地膜。
在平度市仁兆镇的一块农田里,正在翻地准备种植其他农作物的大蒜种植户老王,在蒜地里挖了一个30多厘米的深坑,现场验证发现铲出的泥土,都能见到地膜的痕迹。
莱西市张官庄村是个有着70多户村民的小村,记者在村东的一块大姜地里发现,大姜地里除了被白色地膜覆盖之外,还有蓝色地膜。
当瓜农老孙意识到地膜的危害后,这些年尤其是近5年来,在深耕土地前,他会将土层表面的地膜和深耕土地后翻出的地膜专门拽出来,随手扔到地边。实际上,当地的农民都是这么做的。
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张平告诉半岛记者,“传统聚乙烯地膜深埋土壤内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会降解。”
挥刀斩向“地魔”
如今,沿着青岛平度、莱西,烟台招远、莱州和莱阳,以及潍坊寿光、高密、诸城等地的高速公路行驶,从地膜到蔬菜大棚等农膜,高速公路两侧白茫茫一片。
除了这些正在利用过程中的农膜外,在上述地方采访,几乎所有的农业密集区都能找到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农膜。
这些被遗弃在地头田间的地膜,在一些废旧物资收购公司看来,是可以重新利用的。正是基于此,一些重新利用废弃农膜的新兴行业应运而生。
张青本是平度市人,他和父亲3年前从平度到了莱西,并在莱西院上镇政府南租了土地,建起了一个专门回收农膜的公司。“农膜尤其是地膜用量最多的还是蔬菜和水果。”张青说,莱西市院上镇周边的蔬菜和水果种植户多,所以他将地址选在了莱西院上。
早上6点,天刚亮不大一会,两辆满载30吨农膜的大卡车离开了张青的农膜收购公司,从公司发往东营再加工利用。
张青告诉半岛记者,他的农膜收购公司成立3年来,已经在莱西、平度、城阳、即墨和烟台的部分区域形成了一个收购网络,有近百处近百辆三轮车专门为他下乡收购农膜。
以白色地膜为例,张青根据地膜的厚度,确定了从4毛到1元每斤不等的收购价。这些农膜被收购来,公司的工人再进行晾晒、类别分拣和机器除土。除土之后,再进行分拣和打包,之后装车运往再生资源公司。“农膜中以地膜居多。”张青说,光他这一家公司,每年收购的农膜就超过3000吨。
近两年来,莱西已经诞生多家收购地膜的公司。
治理“白污”需社会发力
莱西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莱西目前的农业用地约为130万亩。莱西农业局相关统计显示,现在绝大多数蔬菜、花生和一些粮食作物的种植都用农膜。
“‘地膜’或成‘地魔’。”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张平说,“单靠收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张平表示,欧美等国家也使用地膜,但这些国家地膜的厚度有着严格的生产标准,如果地膜厚度不达标将不准进行销售。德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的农民是拿着旧地膜来置换新地膜。
张青表示,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尽管比多年前有所进步,但由于绝大多数农膜太薄,在拾掇过程中能回收起来进行出售的仍是极少部分。
早在数年前,尽管国家出台了地膜的厚度标准,但一些地膜生产企业生产的地膜往往是一卷膜的两头厚,中间薄,弄虚作假,逃避检查。
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和1992年版国家标准相比,地膜最低厚度从0.008mm提高到了0.010mm。
中国农科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室相关负责人曾指出,消除和遏制农田“白色污染”,除了生产商严格执行地膜的强制性标准外,各地应建立地膜回收制度,同时引导农民多使用降解地膜。
2年前,吉林省开始禁止农田利用聚乙烯地膜。江苏省的农田禁塑计划正在出台。2017年起,山西全面开展废弃地膜回收利用试点的同时,对地膜回收企业进行一定资金奖励,鼓励地膜回收。
北京绿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半岛记者表示,生物降解地膜的原材料为秸秆和玉米,这些地膜用到农田里可降解,不会形成“白色污染”。而在淄博等地,一些专门生产生物降解地膜的公司已诞生……
针对地膜污染的阻击战已经打响,办法总比困难多!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娜
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在艺术方面投入的时间不同,学生的学业成绩总分有明显差异,学生在艺术活动上的投入时间与学生学业成绩呈倒U形的关系。山东省高中二年级有75%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天吃早餐,高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6年对我国六个省市调查所得的62.4%。[详细]
在经济效益上,2017年,“百强高企”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44.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711.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利税率达20.6%,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个百分点。百强高企近3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19.5%,实现跳跃式发展,有效带动行业加速发展。[详细]
2014年初,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得到国家批复,成为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也意味着财富管理真正成为国家金融改革发展的前沿重点。虽然我国财富管理发展前瞻性指数相比前几年有一定的回落,但该指数在数值上仍超过100%,说明我国财...[详细]
去年7月29日,济青高铁正式进入铺轨阶段,首对长轨在济青高铁青州北站开始铺设。随后,轨道铺设单位采用两台高铁铺轨机从青州北分别向济南和青岛两个方向同时进行铺轨作业。目前,济青高铁所需钢轨基本都运抵钢轨铺轨基地,可以满足铺轨正常进行需要。[详细]
对于德州乐陵44岁的曲先生来说,他曾经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也很幸福,他有两个女儿,两个儿子,自己和妻子在外打工挣钱。这个暑假,作为哥哥的李建闯来到济南,为了给妹妹筹钱,自己学习别人,扮演起小猪佩奇,卖起家乡的特产。[详细]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有了明确的管理区域。先行区基本形成南至黄河、北至徒骇河、东至济阳县回河街道办事处边界、西至天桥区桑梓店街道办事处边界的区划范围,总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共涉及308个村居,户籍人口23.07万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