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山东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纪实

2019-02-25 07:34: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廉卫东 杨学莹 张春晓 齐静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

  ——山东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纪实

  

  图①:烟台中集来福士制造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图②: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农村新面貌。图③:员工们在浪潮高端容错计算机产业基地生产线上工作。图④:沂南县马牧池换于红军小学的孩子们在红嫂纪念馆听老师介绍“沂蒙母亲”王换于的事迹。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一直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在山东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标注目标定位,指明前进方向。

  不负深情厚望,勇于担当作为。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一切发展思路以此来谋划、一切发展布局以此来展开、一切发展举措以此来制定、一切发展成效以此来检验,确保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山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山东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动实践,反映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发展变化。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廉卫东 杨学莹 张春晓 齐静

  泰山脚下、黄河之畔、黄渤海滨,新时代前行的铿锵脚步,留下一串串奔跑追梦的足迹,留下一片勃勃生机。

  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滚滚浪潮中,处于爬坡过坎关键阶段的山东苦干实干,不断突破,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重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省上下士气高昂、干劲充足。人们不禁要问:山东这种蓬勃的发展势头、昂扬的精神状态从何而来?

  回望这些年山东的发展历程,有一条脉络分外清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贯穿于每一个关键发展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既为山东确立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目标定位,又对实现这个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极强的战略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恰如航标和灯塔,为山东的发展标注了航道、指明了方向。

  “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一切发展思路以此来谋划、一切发展布局以此来展开、一切发展举措以此来制定、一切发展成效以此来检验,确保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山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省委书记刘家义说。

  在深入调研谋划、摸透省情特点的基础上,山东已经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目标,以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军民融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八大战略布局为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的整体发展格局。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逐项细化为具体的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和制度机制,山东全省上下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作答。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齐鲁儿女勇当弄潮儿、奋进者,以永不停息的脚步汇聚成实干追梦的时代最强音。

  摸透省情谋篇布局

  山东站上发展新方位

  早春的日照天高海蓝,繁忙的岚山港内,隆隆作响的大型输送带如同长龙,绵延三四公里,将矿石和焦炭源源不断送进现代化的厂区,宏大的气势引人惊叹。到2022年,聚集在此的山钢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和日钢集团,钢铁产能将达到4000万吨,且中高端产品占比超过90%。

  壮阔景象背后,是山东钢铁产业的一场巨变。分散在全省12个市的钢铁企业和产能,正逐步向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和莱—泰内陆精品钢生产基地转移。到2025年,省内产能前2位的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将达70%以上,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将翻一番。

  这是一个工业大省新起点上的新跨越,其实质是告别既有的增长路径依赖,从外延式增长转入真正的内涵式发展。

  这是一个空前激荡的时代,风云际会中潜藏风险,也孕育着无数可能与希望。地区之间的竞争分外激烈,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船到中流浪更急”,先行一步的山东到了紧迫关口,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前行路径。

  “锐意改革,敢创新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对做好山东工作提出这样的殷切希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这是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新时代山东工作提出的总要求。

  “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这是总书记对干部政绩观的热切叮嘱。

  “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意味特殊的使命;“锐意改革,敢创新路”,呼唤特别的担当。这些希望和嘱托,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厚爱,集中展现了总书记对山东面临形势任务的深刻洞察和战略思考,是做好山东工作的根本指南,全省上下须臾不忘。

  将总书记的嘱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山东明确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总体思路和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构想,干出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实绩。

  将目光放得更宽广一些就会发现,如同钢铁产业这样全省范围的战略布局,正在山东多个领域稳步推进。

  从生产布局看,山东的地炼、电解铝等七大高耗能行业都在大刀阔斧地调整。其核心是放眼未来10年产业发展趋势,对标世界一流水平,瞄准“新、特、优”方向,重拳倒逼落后产能市场出清。到2022年,山东地炼行业位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和炼油能力在300万吨及以下的地炼炼油产能将整合转移,电解铝省内精深加工率将达到50%左右。

  从区域协调看,山东完善城市群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济莱行政区划调整,高水平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促进东中西部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方面,山东对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作了重大优化和调整。新组建的渤海湾港口集团注册资本135亿元,整合东营港、潍坊港、滨州港所涉资源,统一负责渤海湾港口的建设和经营。与此同时,济南、青岛、烟台、菏泽等机场新(改扩)建加快推进,济郑、鲁南等6条高铁已开工或即将开工。

  将视线从各地的发展变化中收回,专注观察山东这几年的发展路径,也会发现很多新意。

  一个显著特点,是山东将规划引领、谋篇布局放到突出位置。以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为根本指南,山东从战略层面统筹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发展海洋经济等重大事项,进行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各地再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各自规划和工作方案,明确施工表和路线图。如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山东编制实施了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形成了“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的发展态势。在打好三大攻坚战方面,山东出台了总体规划方案,又作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12项重点部署。

  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工作方法论。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山东启动实施省级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平台;在乡村振兴方面,山东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找准找实那些牵扯面广、带动力大的突破口,山东向前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有针对性。

  思想引领前行,战略布局未来。一场加速高质量发展的大戏在齐鲁大地精彩上演,新的号角吹响了!

  聚焦高质量瞄准新动能

  从浴火重生到征途如虹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考察浪潮集团高端容错计算机生产基地时,仔细察看了智能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看到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闯出了一条新路,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

  工业机器人、服务器产量分别增长100%、76.2%,生铁、水泥产量分别增长1.8%、下降4.5%……2018年岁末,山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快一慢”的统计数据,向总书记交上了一份亮丽答卷。

  山东是实体经济大省,但大而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如何冲破几十年形成的传统路径依赖,是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新时代考卷中,一道必须答好的考题。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一以贯之的关切重点。2013年11月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就明确要求山东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总书记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山东主要是看怎么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看怎么优化产业结构,怎么继续起到领头雁、火车头的作用。2014年、2015年,总书记对山东工作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山东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

  这些殷殷嘱托,为山东经济往哪里走、怎么走,指明了方向。

  在总书记亲切关怀下,历史性机遇再一次眷顾山东。2018年1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国家战略与山东人民改变现状的迫切愿望相互激荡,在齐鲁大地上汇聚成动能转换的滚滚洪流。

  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山东下定决心甩掉低端产能的坛坛罐罐。近3年,山东压减粗钢产能1152万吨、生铁产能505万吨,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8.5万家。2017年,全省年度能耗总量实现20年来首次下降。在工业大市淄博,钢铁厂从3年前的11个压至现在的“2个半”;焦化厂从8家减少至1家;煤矿更是基本全部退出。

  对新动能,山东精心培育、大力招引。山东设立了6000亿元规模的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基金,圈定“十强”产业,逐一制订发展规划、成立工作专班。2018年全省开工360个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自身质量高,更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轮胎产能占全国1/4的东营,花大力气引进了一汽集团华东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项目,由此站上5G时代无人驾驶汽车的风口,当地轮胎生产企业研发新产品也有了现代化平台。

  如今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已全面起势。新动能革命性的力量,

  像春天的种子一样破土生发。全国首个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委员会在济南成立,88家山东企业入围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40个品牌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山东发展的脚步日渐轻盈。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总书记交给山东的重大任务。2018年以来,山东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5个工作方案,印发实施农业“新六产”发展规划,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9600家、20.3万家和6.37万家。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也在快速发展。

  2018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力度堪比“农业自贸区”。这片诞生过“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诸城模式”的土地,开始孕育更多希望。在潍坊市坊子区洼里村,当地引进吸收荷兰、美国等国家的技术,研发出“智能植床”,每亩年产可达108万元。他们还请以色列专家规划了覆盖15个村4万亩地的田园综合体,一二三产统筹布局,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田园。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标准引领非常关键。怎样算振兴,如何算样板,都要有章可循。“山东今年将研究制定齐鲁样板标准体系,探索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分类推进机制,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机制,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省长龚正表示。

  齐鲁大地的肥沃田野,日益焕发青春活力。 

  聚力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再出发

  一家无主管部门、无行政级别、运营管理完全自主的新型研究机构,日前在山东开建了。这家名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机构,被人戏称为“四不像”: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不完全像事业单位。

  筹建者解释说:“怎么样对科技研发有利,我们就往哪边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让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处在滚石上山关键时期的山东,要想在发展上走在前列,必须先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上走在前列——这个对现实情况的深刻判断,已经成为山东全省上下的共识。

  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山东有过领风气之先的辉煌,也经受了“在产业升级上慢慢落伍了”的困窘。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山东时指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出现什么干扰,都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可谓切中要害。

  牢记总书记谆谆教诲,山东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持续营造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浓厚氛围,将思想上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以改革上敢领风气之先推动发展走在前列。

  2018年2月,山东召开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省委书记刘家义在会上坦承差距,呼吁奋进,激活了山东“一池春水”;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明确指出,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激励广大干部敢想敢干、敢为人先;2018年7月,山东组织党政代表团赴粤浙苏三省学习,在对标先进中深挖差距根源……

  与粤浙苏三省相比,山东的重要差距在制度创新。抓住这个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山东全力补齐短板、加固底板。

  梳理这些年山东推进制度创新的诸多举措,可见两条鲜明的主线。一条线是深化所有制改革,释放和激活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另一条线是市场运行机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此基础上,山东全力做好“放、创、废”三篇文章——大幅“放”,把权限最大限度放到市县基层;大胆“创”,鼓励放开手脚,大胆探索试验;大力“废”,破除各种无效制度束缚,搬掉“绊脚石”,撑起新空间。

  围绕这些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山东出台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制度创新的决定,着力推进51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创新,首批推出15个改革成果,搭建起制度创新的“四梁八柱”。山东还先后出台非公经济发展10条、国企改革10条、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人才新政20条等政策措施。全面推行“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扩权强县、园区体制等重点改革。

  如巨石入水,这些改革举措在各领域激起层层波澜,不断刷新“山东速度”“山东效率”,重塑山东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

  2018年12月12日土地摘牌成交,12月14日即核发不动产权证等“四证”,并同步实现开工建设。占地500亩的费斯托济南全球生产中心二期项目,刷新了济南建设项目快速审批的记录,也创造了建设领域规模以上外资项目快速审批的全国第一。

  这种“拿地即开工”模式,是山东“一次办好”改革的生动注脚。自去年6月启动以来,山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已经从180天减少到45天,“一次办好”成为山东一张响亮的名片。

  配置资源的空间越大,效率就越高,这是市场经济的铁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山东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这为新时代山东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打开了视野的山东人,把自身发展放到全国、全球的大格局中谋划推进。省委成立了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领导小组,高标准制定相关措施。

  2018年6月召开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是山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历史性机遇。以此为契机,山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放大“上合峰会效应”。去年10月,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欧亚班列统一运营平台“齐鲁号”,加快融入“一带一路”的步伐。2018年山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快速增长,参与度指数跃居全国第二。

  利用全国乃至全球资源,山东将“双招双引”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活动、首届儒商大会……去年以来,山东打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作交流品牌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充满活力的“双招双引”平台,让世界重新认识山东,不仅带来人气和信心,更带来实实在在的资金和项目。

  用优秀文化化人育人

  汇聚强大精神动力

  2018年11月,3天时间里,山东接连举办了两场高规格研讨会,主题分别聚焦沂蒙精神与新时代党群关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巨大反响。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这样叮嘱山东的干部群众。

  当今世界,除了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比拼,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文化愈来愈成为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当我们用历史的长镜头端详,从世界维度的广镜头俯瞰,就能更深刻理解总书记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沂蒙精神的这份关注。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山东勇于担当文化使命,始终走在前列。

  近年来,山东实施“儒学大家”计划,筹建孔子大学,打造具有全球引领力的儒学研究中心。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东率先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推进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让传统美德融入现代生活,齐鲁大地日益呈现“郁郁乎文哉”的美好气象。

  每到年底,曲阜市吴村镇前寨村都会举办“百姓儒学节”,村民齐聚文化广场,参加邻里饺子宴,“孝贤之星”表彰……热闹背后,传递着文明新风和传统美德。“百姓儒学节,是百姓自己的节日。大家从中感悟传统美德,加深了邻里感情。”村民们这样诉说。

  春节之前,位于曲阜的全球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正式竣工。2016年以来,这里边建设边开放,相继举办了中韩儒学对话会、全球孔子学院院长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经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师生来此体验儒家文化。

  在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中,山东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勇立潮头,把国外的优秀文化“引进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领略中华文明的魅力。

  文化是最深沉的力量,当人们内心深处的自信迸发出来,各项事业就有了强大精神动力。首届儒商大会让全球宾朋齐聚山东,“厚道鲁商”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带来的软实力,成了山东招贤纳士的“磁石”、营商环境的基石,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硬实力。

  山东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了沂蒙精神。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干部群众把沂蒙精神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责任担当,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2017年6月,山东省委常委班子第一次集体学习,就来到沂蒙老区。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省委常委班子又到山东党史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更好扛起时代重任。沂蒙精神时刻提醒着每一名山东党员干部: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在沂蒙山腹地的沂南县常山庄,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村旁的红嫂纪念馆里,参观学习者一拨接一拨;红色影视基地内,剧组人员进进出出……近年来,已经有300多部影视剧在这儿拍摄,不少村民都客串过群众演员。

  山东有660多万名党员,32万多个基层党组织,走在前列,关键在把党员教育管理好,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好。山东依托沂蒙根据地丰富厚重的红色资源,打造党性教育基地,让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到这里学习传统、锤炼党性。基地每年培训干部主题班次500多个、4万多人。

  “沂蒙精神是活的,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中、具体生活里。”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自豪地说。

  担当作为狠抓落实

  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美好蓝图鼓舞人心,但如果落不了地、抓不到位,一切只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这样叮嘱。2018年6月再次视察山东时,他殷切希望山东广大干部群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挑山工,是泰山上一道独特风景,被誉为“行走的脊梁”。他们肩负重担,脸淌汗珠,步履沉稳,目标坚定,一步步,一级级,不气馁,不懈怠,历尽艰辛,直达山顶。

  踏上新征程的山东,身处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关键时期,既要化解盘根错节的老难题,又要应对风险累积的新挑战,绕不过去也无法回避。全省干部群众必须像泰山“挑山工”那样,矢志不渝、砥砺前行。

  2019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山东用一场“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动员大会开局。省委书记刘家义在会上提出的“狠抓落实四问”,让所有党员干部心头为之一震。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自己负责的工作不落实、落实不好的时候,特别要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追求卓越的境界,有没有迎难而上的担当,有没有一抓到底的激情,有没有常抓不懈的执着。”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板,在公司大会上逐字逐句念了省委书记的这段话,以此激励员工找准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状态。

  狠抓落实,山东从深入基层一线干起,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山东明确要求,从省委常委做起,省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同志都要以上率下,带头抓重点工作跟踪问效,除了本职工作、分管工作外,每人牵头负责推动2-3个全局性重点项目或重大事项。

  2月16日,山东通过媒体发布了2019年重点民生实事落实工作方案,涉及中小学大班额、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等20项民生事项。这些是关注重点,更是推进难点。方案中的工作要求,第一条就明确提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负总责,省委副书记牵头抓总,各相关副省长是分工民生领域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

  “与以往相比,现在省里出台的重要文件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对所有任务逐一明确牵头负责人和责任部门,分工非常清晰。”省委政研室有关负责同志说。

  狠抓落实,还需要提高“善谋”“善作”的本领。

  鲁迅的任教聘书、陶行知的信札印章、“时代楷模”黄大年的手稿……去年10月,中国教师博物馆规划展暨首批文物隆重开展,1000余件教育文化珍品汇集曲阜师范大学。谁能想到,筹建中国教师博物馆之初,曲阜师范大学有的仅是一个好创意。

  从“善谋”到“干成”有多远?曲阜师范大学校长张洪海说,要善于学习、把握规律,还要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相关人员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开展工作,同时广泛争取各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最终使这座珍贵的博物馆呈现在世人面前。

  真正抓好落实,除了个人的良好状态,更需要干事创业的环境。去年以来,山东不断拿出务实举措,以制度体系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省委先是出台22条意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对评选出的“担当作为好干部”和“干事创业好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优先提拔使用;对年度考核连续三年确定为优秀等次,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随后又出台容错纠错办法,从制度层面建立起责任明晰、措施具体、程序严密、配套完善的容错纠错体系,为勇于担当作为的干部免除后顾之忧。

  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一个充盈着干事创业激情的山东,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活力和魅力。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翔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