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台,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

2019-05-22 07:22:00 来源: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作者: 卞文超 通讯员 李颖慧

搭好台,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

胶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共建百姓身边精神家园

■编者按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项强基固本的战略之举。山东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涌现出一批好做法、好经验。为更好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开创新局,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文明实践在山东”栏目,敬请关注。

从宽敞明亮的市级中心大厅,到12个镇(街道)文明实践所,再到659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在承担全国试点任务的胶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如火如荼。

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胶州通过党委领导、党员带头调动志愿者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搭建起“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的实践载体。

发现群众需求 梳理服务菜单

4月22日,高义芬需要充水卡;4月24日,杨素英家水龙头坏了……

刘家村481户2000多名村民,谁家有了困难、有了需求,就会走进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条一条记录在台账上。

这些需求受理后,由刘信瑞联系志愿者服务队办理。刘信瑞是村党委委员,也是刘家村“一缕阳光”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刘家村志愿者服务队由163名党员、70多名群众志愿者组成。

“党员先锋”小分队是这支队伍的“指挥员”。20名党员各自认领岗位,分工明确,承诺上墙,带头走街串户,了解群众需求,引导文明生活方式。

刘信瑞认领了助困岗,牵头党员先锋、爱心联盟、文明管理三支小分队。他发现残疾卧床的村民高四清在家中被炉子烫伤,于是马上联系爱心联盟志愿工作者,在村里组织募捐了9000元。

文明润泽心田,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心滴灌。胶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锦秀说,胶州文明实践活动的生命力就在于贴近群众,实行精准的菜单化服务,更接地气、更有人气、更暖民心。当地梳理部门服务清单和镇(街道)服务清单,推出理论宣讲、扶危济困、心理疏导等140项志愿服务项目,在不同村庄以不同的形式落地:村里能解决的就近解决,不能解决的由镇级站点、市级中心满足需求。文明志愿服务“飞入百姓家中”,直抵群众内心。

三级架构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

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重要形式。“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聚焦关键问题,胶州坚持党委领导、党员带头、社会参与,围绕群众需求建菜单、建队伍、建制度。截至目前,胶州已注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达15.3万人。

邱进宝是一名资深志愿者,他曾任队长的星火义工队有2000多人。“志愿者工作要长期持续,

必须有良好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邱进宝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恰恰以组织和制度的形式,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志愿服务活动支持。

胶州市构建起“市级中心、镇(街道)实践所、村庄(社区)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将志愿服务制度化,为志愿者队伍提供更有力的组织保障。由市委书记兼任总队长,在镇(街道)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由党(工)委书记兼任分队长。党员干部“一缕阳光”义工队、村庄(社区)志愿服务队、专业志愿服务队以及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四支队伍”,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现群众需求时,党员的带头先锋作用可以高效地调集资源,三级组织服务联动,形成乘数效应。

平台聚合资源 文明蔚然成风

5月18日,新娘姜姗姗和新郎冷彬身着中式礼服,走过风景优美的同心桥,步入新时代文明婚庆礼堂。在大沽河旅游度假区孔子六艺文化园内,首个以传统特色婚礼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领了当地的时尚潮流。

礼堂上,婚礼仪式一条龙服务:拜礼父母、夫妻对拜,孝老爱亲的仪式感其乐融融;市领导作为证婚人送出祝福,市民政局现场为新人颁发结婚证书,当地书法家挥毫赠出墨宝“天作之合”;胶州茂腔剧团演员和编钟乐器演奏,为婚礼渲染了喜庆气氛。

简约、文明、仪式感强,还节省大笔开支,比大摆宴席更有意义。姜姗姗一家非常支持这种新的婚礼形式。胶州市的两处新时代婚庆礼堂,档期已经约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现有资源的盘活激活。胶州市围绕解决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小而多、散而乱的问题,发挥县级枢纽统筹作用,以“小中心”盘活“大资源”,优化整合党建、民政、教育等59个部门分布在基层的人员、机构、设施。在胶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是一块牌子或一个场所,而是一个聚合公共服务资源的平台,更是一个成风化人的创新实践载体。

试点以来,胶州有13.5万余户创建成“洁净庭院”,占比达到65.5%;676个村庄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优秀村民评选活动,把传统美德评到了群众身边。作为百姓身边的精神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涵养起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