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非物质文遗产为版权发展提供文化源泉

2019-06-27 07:30:00 来源: 半岛网 作者: 高晓飞

  “黄氏烙画”传承人黄旭烙画的“猪”系列。 即墨花边最新文创产品。

  文/图 半岛记者 高晓飞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深厚的历史积淀为即墨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非物质文遗产又为版权发展提供了不尽的文化源泉。

  任何具有创意性的表达都是版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岁月印痕,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历史见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深挖文化和创新思维,打造版权产业链,带动一方水土或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对祖先和历史的敬重,也是为城市留住最为生动、最为独特的记忆。

  近年来,即墨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把强化版权管理、促进版权产业发展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意挖掘、版权发展,使之成为建设文化即墨、打造文化强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田横祭海节发展版权结硕果

  礼炮鸣放,祭祀乐起,擂起战鼓,渔号献礼,卫兵就位,恭请龙王,祭祀大礼,载歌载舞……2019年3月16日至18日,15万人前往青岛市即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周戈庄村观看田横祭海盛典——三天时间,持续延续着人气爆棚的盛况。

  田横祭海仪式发源于周戈庄村,在当地已经流传了500余年,是青岛先民敬畏大海、“富甲海陬”意愿的完美留存。2008年,田横祭海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荣膺首届节庆中华奖“最佳公众参与奖”。现在,经当地政府的精心策划、包装和推介,田横祭海节不断挖掘文化内涵、注入当地蓝色基因,形成自己独特的祭海文化产业链,开发“海娃贝贝”吉祥物、渔家特色旅游产品等周边产品,已发展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知名的民俗节庆品牌,每年都吸引众多中外游客,以及各地民俗、经济政策研究等领域的专家慕名前来,为当地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版权大咖”。

  无独有偶。对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即墨大欧鸟笼制作技艺,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大欧戈庄村围绕“即墨大欧鸟笼”这一品牌版权,成立了多个鸟笼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研究掌握鸟笼制作核心技艺的同时,培养村庄年轻接班人,依托淘宝等电商平台将大欧鸟笼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地区,还以“鸟语竹韵”为主题,打造出中国唯一一个以鸟笼为乡愁特色的民俗民艺文化旅游村,常年开展非遗展示活动20余次,着力打造“京笼第一村”这一品牌。

  截至目前,大欧戈庄村开展电商业务的业户已有70余户,日均网上发货300余单,电商年销售额过千万元。

  62项非遗项目熠熠生辉

  田横祭海节和即墨大欧鸟笼是即墨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版权产业相融合的一个缩影。即墨政府认识到非物质文遗产为版权发展提供了不尽的文化源泉,版权产业发展则让“非遗”这块“活化石”在述说地方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成为当地产业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指导下,即墨区对普查和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全面登记,建立起完善非遗四级名录体系,并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拉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普通大众的距离,注重“非遗”版权管理和“非遗”版权产业孵化。截至目前,即墨区挖掘申报了5批62项区级非遗项目。其中,柳腔、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和渔民开洋、谢洋节(田横祭海节)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墨大欧鸟笼制作技艺、酿造酒传统酿造工艺等9个项目被列入山东省级非遗名录;九狮图、田横民间故事等28个项目被列入青岛市级非遗名录。此外,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两家非遗保护单位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青岛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项目保护单位入选“青岛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在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即墨区加大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挖掘培育力度。据了解,目前挖掘培育了31名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1人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为山东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人为青岛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区,即墨区重视历史文脉的传承,更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对保存完整的代表性项目引导企业建立非遗专题博物馆。”即墨区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办负责人姜保国介绍,目前,即墨区已有青岛胶东非遗博物馆、即墨老酒博物馆、即墨妙府老酒博物馆、即发博物馆等独立的“非遗”专题博物馆。这些场馆每年举办各类展示、展演活动300余次,让即墨文化遗产走进大众视野,与市民零距离接触,激发了全社会对非遗保护和弘扬的热情,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相识相知中传承,在活态传承中保护,在良好保护中深挖创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成为一项版权产业,更好地走进生活、融入时代,赋予商业模式的创新,带给‘一方水土’、传承人和企业更多的可能,这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最好传承方式。”姜保国表示。

  相关新闻

  胶东非遗博物馆已申请版权登记34项

  在即墨区潮海街道,一处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博览、旅游观光、产业服务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常常吸引着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士前往参观。

  据了解,这里是青岛首个民俗文化产业园、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建筑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2013年6月启用,2015年正式成为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成为全省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走进该馆,惟妙惟肖的布老虎、制作精致的大欧鸟笼、尺寸大小不一的葛村榼子……众多非遗项目一一呈现眼前。同时,该馆还制作了传统历史影像资料片,设立民间文学研究室,建立民间文学电子书库,青岛非遗项目电子书,并招聘12名非遗传承人(民俗专业老师)入驻园区,采取现场教学、活态展示、生产性保护等形式,常年开展传承、授课。目前,已开发出饽花、绣花、风筝、魔术、柳腔、剪纸、传统游戏等50多个实践体验项目,100多种文创产品,申请山东省作品版权登记34项,将博物馆办成了一个“非遗教育大课堂”。

  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即墨区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聚区之一。当前,即墨古城的知名度不断扩大,进即墨古城赏“非遗”成为一种时尚,即墨麻片、葛村榼子、黄氏烙画等都有专门的门店进行展销。即墨古城是另外一个。今年春节前后,即墨区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刻瓷、花边、泥老虎、即墨老酒、地瓜酒等20余项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即墨古城年货大集,以“非遗”带动即墨古城客流量和商业发展。

  即墨花边产品获“中国公益美术文化创意银奖”

  “可以这样说,即墨花边养育了即墨部分地区50年代到70年代3代人的生活,甚至还影响了80年代的部分人。”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华自豪地说,他们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由公司提供材料,由农村散户负责编绣,给农村女性带去了经济来源。

  即墨花边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在即墨长直等地区流行着“小锁扣”和“绣花”两种民间手绣工艺,这两种民间手绣工艺相结合便形成了即墨花边的雏形。1931年,现“即墨花边”传承人王军外祖父于德和前往烟台,向欧洲传教士学习欧洲针法,并被欧洲传教士赠予一幅欧洲绣品。回到即墨后,于德和结合民间编织、刺绣的特点和欧洲针法,在工种、针法、图案上不断创新和改进,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即墨花边,并创办了“德记花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实行公私合营,于德和进入即墨花边厂。王军从小在外祖家长大,耳濡目染下对即墨花边有浓厚的兴趣,从小就喜欢画即墨花边的图样,80年代时更是考入即墨花边厂从事花边设计工作。但随着时代发展,花边逐渐不再是“流行”。1991年,王军担忧祖辈手艺失传,成立了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意在“做成国家的花边”。

  此后,王军从布料、绣线、花稿等方面不断创新,即迎合市场又保留即墨花边独特元素,目前已经有上万种规格上千个品种。任华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后,他们开发了土耳其等中东国家的市场,目前产品主要销往欧美、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几年,国内“文创”“版权”十分火热,青岛国华又开始开发文创产品。目前,青岛国华已获得版权登记40多项,并开发了茶旗、床旗、桌旗、书签、项链、手镯、耳钉、耳环、手提包等150多种文创产品。其中,手提包还获得了“中国公益美术文化创意银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推荐阅读
  • 今年以来山东降水量较常年偏少37%,部分地区旱情较重

    1.jpg

    今年以来山东降水量较常年偏少37%,部分地区旱情较重当前,正值夏种夏管关键时期,持续干旱对粮食及全年农业生产稳定构成重大威胁。6月25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发动群众全力进行抗旱浇水,坚决打赢抗...[详细]

    06-26 07-06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探访四大泉群现状:珍珠泉不见“珍珠” 五龙潭最淡定

    TIM截图20190626073728.jpg

    五龙潭最淡定近期,干热的天气占据了济南的大部分时间,泉水备倍受煎熬。闻名天下的趵突泉也无力托起引以为傲的“三股水”,安静地在水下“吐泡泡”[详细]

    06-26 07-06济南时报
  • 中共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委员会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2018年10月12日至2019年1月12日,省委第十一巡视组对大众报业集团党委进行了巡视。2019年2月25日,省委巡视组向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党务公开原则和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情况予以公布。[详细]

    06-26 17-06大众网·海报新闻
  • 青岛市市场监管局亮食安"答卷":去年侦破违法犯罪案292起

    ▲执法人员对学校的食品安全非常重视。“有了食品安全责任险,赔偿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保险公司去做,餐饮经营单位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6月26日,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安预警,谨防自制泡酒中毒,严格审批自制酒许可,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开展自查自纠。[详细]

    06-27 07-06半岛网
  • 购买书籍、自学技术…青岛版"绝命毒师"落网

    宋某、鹿某用于制毒的反应釜。经过2个多月的严密监控,专案组发现湖北人谭某开始频繁联系宋某,意欲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羟亚胺。10月23日,在商讨好价格后,谭某一行二人连夜从湖北武汉驱车上千公里来到胶州,从宋某、鹿某处购买了1.23千克羟亚胺后返回武汉。[详细]

    06-27 07-06半岛网
  • 女孩购物被打疑因狗叫生摩擦 青岛市南警方锁定打人者

    6月18日晚上8时许,在金茂湾购物中心85度C店内,两名女子发生肢体冲突,其中一位被打倒在地。被打女孩说,在冲突过程中,中年女子除了骂,还“扇耳光”“拽头发踹肚子”,她被对方一巴掌打蒙了,随后店员将打人中年女子拉开,打人者离开现场。[详细]

    06-27 07-06半岛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