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主站->中国山东->山东新闻->山东新闻专题->新规划·新泉城->新泉城规划  

 

东拓:新城+产业带

来源: 大众网-齐鲁晚报    2004-11-30 16:59:39

  济南市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对“东拓”的描述为:向东沿“胶济产业带”形成未来城市的主要产业发展带,东部城市发展空间从东向西分别为“东部产业带”和“东部新城”。
  展望东部新城 
  城市新区代表着城市的未来,而未来的城市不仅仅是现代化程度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竞争,特色的竞争和环境的竞争,因此未来的城市新区形象,应该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环境优美宜人,地域文化和国际城市发展趋势完美结合,人工和自然相辉映的场所。东部新城在规划设计上就鲜明体现了这一形象—— 
  东部新城位于主城区东部二环东路以东、大辛河以西,南起龙洞风景区,北至华山风景域区,形成城市景观结构中的重要轴线之一,地域面积约58平方公里。先期拟重点规划设计工业南路以南至南部山体28平方公里区域,该区内九山环抱,三水穿越,综合环境良好,规划发展为兼具商贸金融、文化体育、生活居住、旅游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新城。
  新城规划方案构思充分体现“观山、览绿、亲水、知文、感新”的主题,形成南北发展纵轴。中心区布置广场及商贸、文化、会展等标志性设施,充分展现新城形象。环绕中心区形成体育公园和4个生活居住组团。人口规模15—20万人。
  解读东部新城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是东部新区的主要规划设计单位,该院规划一所所长杨德智,作为主要参与专家之一,向本报记者解释了东部新区的“观山、览绿、亲水、知文、感新”的规划设计主题,他说,该地区先期规划的地区地势高亢,山环水抱。区外,南依泰山余脉,和龙洞、浆水泉风景区相连,和华山、卧牛山互望。区内,群山环抱,三水穿越,是生气集结之地。他这样解释东部新区的规划设计主题:
  ●观山:山是大自然的体脉,也是城市的和地域特色的集中体现。济南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南为连绵起伏的群山,北为各具特色的“齐烟九点”。规划中的东部新区内有牧牛山、五顶茂岭山、燕翅山、马山坡等,看山几乎是近在眼前。
  ●览绿:绿代表着优美的环境与和谐的生态,现代社会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给人们带来紧张和压抑的生活氛围时,人们越来越向往一片绿色的和谐和宁静。未来的东部新区将处处见绿,时时有绿的生态环境的规范。
  ●亲水:济南以泉水而闻名遐迩,泉是济南永恒的特色和主题。东部新区内既有长年不干的浆水泉和砚泉,也有三条可以理水的山洪沟系。济南这次规划中利用现状大辛河理水造景,在经十路两侧形成叠落式水面,和人工喷泉结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亲水景观特色。
  ●知文:济南灿烂的历史文化浓缩于“山、泉、城、湖、河”独具特色的风貌带中,这是大自然和先人留归济南的宝贵财富。历史的车轮进入了信息时代、科技时代的21世纪,日新月异的新世纪必将孕育出新的文化和文明。该区,从北到南,具有2600多年历史文化的华山和新区产业带之间,是一横亘千年的时空脉络。文化信息轴的设想使城市在时空深度上立体起来,并让市民和外来者清晰感受到历史的震撼。
  ●感新:新世纪的都市新区,体现新的生活观念,感受新的生活气息,展示新的都市风貌。
  “产业带”魅力四射
  除了东部新城外,根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内容,东部还有极富魅力的“东部产业带”。
  东部产业带地处主城区东侧,大辛河以东,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济钢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片区。规划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环渤海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走廊;山东省的新型工业化基础、技术创新基地和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基础;生态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备、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规划建设用地约1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70—90万人。
  总体布局以经十东路与工业北路为东西向交通走廊,采取“带状组团式”分片布局模式,自西向东形成西、中、东三大组团,各组团之间结合河道、高压线、高速公路、快速路和山体等作生态隔离,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新的产业发展空间。
  大辛河
  规划区内的主要河流大辛河发源于矿村十六里镇东的猪耳顶,由马蹄峪、黑峪、大小虎峪、龙洞西峪、陈家峪、蒋家峪、老石峪等九条较大的峪沟汇集而成,依石河岭、穿经十路、胶济铁路,经黄台发电厂西进入小清河,河长21公里,其中在工业南路以南约长10公里。
 

 编辑: wyf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 “十字诀”搭起新泉城
下一条: 中疏:恢复历史风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是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新闻网站。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山东省车界高峰论坛
·记者节庆典晚会
·中国—东盟两会一节专题
·中国网络媒体安徽行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山东与世界500企业峰会
·2004年东北亚经济论坛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