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5 08:00:00 作者:王兆锋 来源:大众日报
近几年,冠县投资1400余万元,按照服务半径2.5公里的原则,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86处、规范化卫生室120处,有效破解了农民看病难问题。1月上旬,记者在冠县走访了几家卫生室,感受到了农村卫生事业的显著变化。
每3000人有一处卫生机构
贾镇杨马庄村离县城约5公里。1月7日,甫一进村,一座粉红色的二层小楼就映入了眼帘——这就是杨马庄村卫生室。
屋里瓷砖铺地,墙壁洁白,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分工明晰。身着白大褂的村医邱立珍正给一个孩子看病。
“过去在自己家里开诊所,地方小、药品少,再加上还养着牲畜家禽,卫生条件很差。”邱立珍说,“现在‘公家’掏钱盖起了二层小楼,还配备了30多种医疗器械,卫生室常年储备的药物达到了300多种,很多过去不能看的病现在能看了,可以容纳七八个人同时输液,比原来正规多了。”
带着孩子来看病的杨振平说:“以前村诊所条件差,家里人有病得送到城里大医院去。卫生室是‘公家’办的,条件好多了,看病心里很踏实。”
冠县卫生局局长郭建朝介绍,全县农村已达到了每3000人口拥有一处村级卫生机构的标准。
“公家人”的喜与忧
1月9日来到李八里庄村卫生室时,村医李振玉正在门口架着的黑板上写东西,内容是冬季预防感冒的一些常识。“趁中午头上看病的少,普及一些健康知识。”李振玉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说。
李振玉在村里行医20多年,他说自己就是个“个体户”。一方面是信息闭塞,很多先进的医疗知识学不到,遇到一些疑难病干着急;另一方面自己进药,生怕进得不地道,害人又误己;三是资金有限,改善医疗条件有心无力。
卫生室建成后,在全县范围内统一考试选聘入驻医生,李振玉和其他两名乡村医生被择优录用,派到这里任职。李振玉感到自己成了“公家人”:基础设施有人管了,盖房子、配仪器,包括药橱办公桌椅,全都是县里掏的钱;进药渠道规范了,县卫生局对药物统一招标,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送,避免了假药劣药过期药;自己想开拓一下眼界的愿望也实现了,县里每年组织三四次集中学习,最少60个学时。
身份的变化,使李振玉感到了更多的责任,上级安排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知识宣传等公共服务任务,李振玉干得很带劲,只用3个月时间,就把1000多人的健康档案建好了。
变成了“公家人”,李振玉原来忌惮竞争的心态也有了改变,他现在渴望有更多的人才到村级卫生室来。他说,来看病的人一多,就忙不过来,尤其是卫生室没有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检验人员,诊病就很不方便。他希望上级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鼓励一些有较高水平的人才在农村扎根。
李振玉说,他还有一个担忧: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村卫生室的生存发展将面临挑战,乡村医生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这将影响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他希望上级早日拿出对策来。
门诊费用实时报销
随着农村医疗机构的健全,农村医疗保障政策也随之“下沉”,与新机构相“捆绑”,深入到了农村最底层。
在耿儿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姚学敬正在给村民李维山诊病。了解了病情后,姚学敬给他开了青霉素V钾和牛黄消炎片,一算账,共计6元。扣除新农合报销的30%,李维山需付4.2元。零头免收,李维山只掏了4元钱,在报销单上签完名,就离开了。
“报销的钱我们先垫付,每月底拿着单子到乡镇卫生院兑现。”姚学敬说。
县卫生局副局长石永亮说,在冠县实行的新农合政策中,有门诊费用报销一项,报销比例是门诊费用的30%。但是,过去由于管理制度限制,无法将报销窗口设到村这一级,农民报销周折较多。而新建的村级卫生室由县里统一管理,药价固定,账目清楚,为门诊费用的实时报销创造了条件。目前,这个县已将报销窗口设到了68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010年新建的120处规范化卫生室,今年1月底前统一开通报销窗口。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