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各地

粮农逯金亮:规模化带来好“钱”景

2011-02-10 07:24:00    作者:宋庆祥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2008年春,当了3年“包工头”的逯金亮听说国家鼓励规模种粮,镇上对百亩以上的农户奖励每亩100元,并且村里出面牵头办流转手续。经过合计,他觉得回家包地比在外垒砖强,就拿出全部积蓄,以每亩225公斤麦子的价格,一口气签了45份合同,“流转”了村里260亩土地。

  【阅读提示】  去年12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强农惠农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减弱、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政策信号?如何在粮食喜获“七连增”,农民增收“七连快”,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的基础上,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难题和日益凸显的矛盾如何解决?“小账本”折射大变化,看看农民的“收入账”,或许看出破解之道。请看本报记者来自粮农、菜农、养殖户、农民工等不同行业的样本调查。

  □ 本报记者 宋庆祥 本报通讯员 刘明明 孙洪峰

  “小麦平均亩产1150斤,玉米1380斤,260亩地实现净利润20万元。”

  虽是“大寒”节气,但明媚的阳光照得身上暖融融的,茌平县冯官屯镇前赵村种粮大户逯金亮拨弄着去年的种粮成绩单,黝红的脸膛绽放着笑容。

  收益多,得益好政策

  “种粮大户的好日子靠的是国家政策和规模投入。”逯金亮这样解释自己的“优异成绩”。

  2008年春,当了3年“包工头”的逯金亮听说国家鼓励规模种粮,镇上对百亩以上的农户奖励每亩100元,并且村里出面牵头办流转手续。经过合计,他觉得回家包地比在外垒砖强,就拿出全部积蓄,以每亩225公斤麦子的价格,一口气签了45份合同,“流转”了村里260亩土地。

  逯金亮购置了农机具,将流转的土地整平。由于将户与户之间的田埂整平了,还“多”出了15亩可耕地。

  最让逯金亮兴奋的,莫过于党的惠农好政策:“去年优惠幅度大,补贴项目多,涵盖了从种子到收购的整个粮食生产过程。就拿农机具来说,我采购的旋耕犁、联合收割机、宽幅精播机和拖拉机,总价值40多万元,我只拿了30多万元,那10多万都是国家补助的。”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农资、化肥、工钱、承包费等直接成本1400元,再扣除银行利息、机械折旧、水利等,亩产1000公斤粮食的利润就能达到500元。去年遇到春寒秋涝的灾年,不仅没减产,还多打了3万斤粮食,效益远远高于一般农户。

  设施全,不看老天“脸色”

  前赵村以前是出了名的“西瓜村”,全村1300亩地80%属于半沙地,土层薄,留不住水,粮食“种一碗收一瓢”,只能种西瓜。

  “这几年,俺这里挖沟凿井的‘动作’一年大过一年。”逯金亮说,是“小农水”改变了生产条件——从2006年开始,县里投入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项目区,前赵村成片的农田彻底变了样。

  2007年,前赵村开渠17公里,筑起“红旗渠”,历史上第一次用上黄河水。第二年,全村打了28眼机井,实现了旱涝保收。去年,村里铺设电缆20公里,机井全部配套“智能卡”,浇地成了轻松的事。

  “小农水”通达,种田不再看老天的“脸色”。去年秋涝,逯金亮从地头开个排水口,积水乖乖地流走,挽救了200多亩玉米。最近持续冬旱,他家麦田早早就“喝”了个饱。

  “种田不靠天,得靠科技。”逯金亮深有感触地说,去年他在县农技推广班上学到的“氮肥后移”技术,加重了拔节到抽穗期的氮肥比例,亩产至少提高了5%。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