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车,曾经是中国旅客列车的代名词,但随着中国铁路一次次的提速,绿皮车不断地被新型列车所取代,数量越来越少。铁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铁路部门将投入资金达9.4亿元对“绿皮车”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整治。记者从济南铁路局青岛客运段获悉,今年岛城仅剩的2趟绿皮车也将被空调列车所取代。从此,岛城将彻底告别“绿皮车”时代。运行了60余载、承载着很多人记忆的绿皮车将完全淡出我们的视野。今年是两趟绿皮车最后一次忙春运。昨天,记者登上了绿皮车体验了一番。
跑一趟烧煤1.5吨
昨天早晨7时,记者和青岛客运段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站台上,远远地就看到了一辆墨绿色的火车停靠在站台边。 “这就是咱们仅剩两趟绿皮车之一。这趟车是青岛至菏泽的5026次列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列车再过一会儿就要发车。
记者看到,与其它的列车不同,在绿皮车的每节车厢车顶都有一个小烟囱,在不断地往外冒着烟。 “这个小烟囱是绿皮车的特征之一。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绿皮车属于内燃机车,需要靠工人在车上烧煤来完成运行。
来到车上,记者看到一位工作人员正在两个车厢之间里的锅炉前,用大铲子用炉子里填煤块。列车长管志军告诉记者:“我们这趟车每节车厢每跑一趟就需要10袋煤块,每袋100斤。整个列车14节车厢,就需要14000斤,再加上其它的一些用煤,每跑一趟就需要用煤1.5吨。 ”据了解,车厢里的小锅炉不仅为车厢供着热,还为旅客们提供着热水。车上所有的值乘人员都会轮流负责这些锅炉。
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值乘人员每隔40分钟就要来添一次煤,每次往炉子里填煤,即使再小心,填完了之后,脸上都会被熏得黑乎乎的。等今年换上空调车以后就不用烧煤了。 ”
跑得慢票价低人气超旺
从青岛站发出的列车全部改为空调车和动车组
跑全程票价只有49元
上午7时20分,距离5026次列车发车还有20分钟,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已经早早站在列车下帮助旅客们搬行李。 “绿皮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车票便宜。像我们这趟车从青岛跑到菏泽9个小时,全程票才49元钱,而现在的长途车车票都已经180多元钱了。我们车票还不到长途车票的三分之一,学生票也才只有24.5元。 ”列车长管志军告诉记者,因为车票比长途车都便宜,沿途有很多地方是外来务工人员省内主要输出地,所以这趟车很受农民工和学生喜欢。车票提前10天就卖光了,列车一出站就满员!
随着开车时间的临近,上车的人越来越多,最后一次忙春运的老列车员袁春本车上车下忙前忙后地帮着乘客们找地方放行李。虽然站台上很冷,但他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汗珠,喘着粗气说:“这趟车最大的特点是行李多。到年底了,农民工和学生都需要把铺盖带回家,所以每个人都带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平均每个人都有2个行李包。因此,这趟车上的列车员还有一个角色,就是搬运工。 ”
刚出青岛站车上就超员
7时40分,列车驶出了青岛站。打开硬座车厢车门,记者被眼前一幕惊着了:黑压压的人,座位上、走道里、洗漱间里都是人。走道里甚至连一个人通过的空隙都没有。
“我们这趟车一到春运的时候,趟趟超员,一出站就超员。 ”列车长管志军对记者说:“春运期间加挂车厢,还是天天爆满。一路上不断上人,车厢里的人越来越多。每次到了城阳站,就已经超员50%了,过了胶州站甚至达到100%超员。 ”
当车到了城阳站,果然记者看到众多的旅客如潮水一般从站台上涌向了火车。这时列车上的乘客,甚至都不敢轻易地挪脚,生怕一抬脚就没有再下脚的地方。没有买到坐票的一些乘客居然能7个人挤在洗漱间狭小的空间里。
硬座车厢里人满为患挤都挤不动,而软卧车厢里却空无一人。管志军感慨地对记者说:“因为坐这趟车的旅客都是学生和收入比较少的外来务工人员,即使硬座车厢再拥挤,他们都不舍得买180多元的软卧车票。 ”
绿皮车今年换成空调车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绿皮车是咱们铁路上的主力军。 ”在列车上工作了三十多年的5026次列车车长管志军对记者说,“绿皮车”是中国铁路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中国旅客列车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那个时候,青岛站发出的列车几乎都是绿皮车。记者从客运段获悉,青岛最早的绿皮车就是1950年4月1日开通的首趟青岛至北京旅客列车。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铁路部门不断加大“绿皮车”的淘汰和改造力度。每次中国铁路大提速,都要进行铁路客车车辆更新、升级,都会淘汰一批“绿皮车”。 “绿皮车”逐渐由构造速度更高的、设施更先进的空调客车替代。至21世纪初“绿皮车”在干线上已少见,但在支线和短途以及慢车等旅客运输中,还有一大批“绿皮车”运行。
青岛至北京的绿皮车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换成了空调车。 2010年1月,在青岛-西宁线驰骋了30多年的K172次列车也换成了高科技的红色电力机车。随着列车的更新换代,目前从青岛站始发的“绿皮车”仅剩两对。除了青岛开往菏泽的5026次(与K8252同一套车底),还有一趟发往曹县的列车。今年,这两趟绿皮车都将换成空调车。届时,岛城将彻底告别绿皮车的内燃机车时代。
列车的变迁
绿皮车是最早的车型。改革开放以后列车升级,但依然是绿皮的,而车上的配套更好一些,厕所、坐席、车铺都有了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北京到上海、广州的线路上就出现了舒适的新型空调车。90年代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连接大江南北的火车越跑越快,1997年中国铁路开始第一次大提速,那次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开行最高时速达140公里的快速列车。在随后的六七年里铁路又连续实行了四次大规模提速。 2004年4月18日铁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首次开行到上海、南京、苏州等11个城市的19对时速160公里的一站直达Z字头列车。一大批新型列车投入使用,全程卧铺、全程空调列车档次越来越高,旅客出行也更加舒适了。
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之后和谐号动车组驶入了我们的生活中,流线型的车身犹如一道闪电,能以200公里时速往来奔驰在千里的铁路线上。如今,京沪线上奔跑着国内最先进的动车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