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洪武四年开挖至今,经历了600多年的济南护城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脏、这么臭过。对于老一辈的济南人来说,在昔日的记忆里,他们还可以追忆到护城河曾带给过他们的那些童趣和回忆;但对于新一代的济南人来说,如今的护城河却已经很难再为他们承载起这些纯真的东西,留下难以泯灭的回忆。曾经与老一代济南人相依相伴的护城河正日渐从新生代的情感中“消逝”。5月初,一项近16年来最大规模的护城河清淤工程悄然启动。工程能否让护城河恢复原来的风貌,护城河的现状到底怎样,屡治屡臭的症结在哪里,今后该如何治理? 是谁弄脏了 泉城的“项链” 走近护城河,首先感受到的便是阵阵恶臭;特别是在炎炎的夏日里,这种味道就尤为“浓烈”。垃圾、污水、恶臭,便是沿护城河绕行一番之后记者的第一感受。昔日清泉潺潺、鱼戏浅底、杨柳依依的情景,恐怕只能在记忆里追寻了。 在东护城河的河道里,灰白色的河水泛着气泡,散发出一阵阵令人恶心的臭味;水面上,漂着片片油污和杂物,可乐瓶、塑料袋随处可见。至老东门附近,河水的颜色变成了酱色,异味更浓;出环城公园范围后,通向护城河里的各种排污管道骤然增多。河道内,垃圾遍布,漆黑的河水冒着气泡,刺鼻的气味很远就钻入鼻内。至于河水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脏、变臭,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近几年护城河的脏臭情况是愈发严重了。 已经67岁的陈宝成老人对此深有感触。这位家住菜市西街的老人自小就在护城河边长大,亲眼见证了护城河几十年来的变迁。老人告诉记者,在他小的时候,护城河里的水可清了。早上,大家从河里打水做饭做菜;白天,妇女在河边洗衣服,孩子们在河里洗澡、捉鱼逮虾;到了晚上,大家又都在河边纳凉。那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时候,护城河里的水差不多有一人深,像他们这老一辈的济南人,几乎没有不会水的,那都是在护城河里学的。但如今,护城河的现状却让老人心痛不已。“那味儿,熏得人都头晕。”老人说,一到夏天,家里所有的门窗就不敢打开,闷得跟蒸笼似的,但就是这样,屋子里还是弥漫着护城河里泛出的那股臭味,让人一阵阵地恶心、头晕。由于菜市庄已不属于环城公园的范围之内,从这里直接通向护城河的各种排污管道就如碉堡的枪口,密密麻麻难以计数,各种污水毫无阻拦地排入护城河,泛起阵阵恶臭。 据了解,济南市直接通向护城河的排污管道大约60余处,每天向护城河里排放的工业、生活污水竟有10多万吨。因此,即便是在济南市各大泉群争相复涌的去年,护城河里的水质也难有明显的改观。虽然有黑虎泉、趵突泉等泉群的泉水注入,泉城广场、黑虎泉及西门桥段的护城河的河水依然呈酱黑色。泉群停喷后,没有了源头补给的护城河就更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排污沟。 护城河发臭 生活不得不改变 护城河的变化在改变周围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附近市民的生活。 阁邻饭庄是靠近玛瑙泉的一家临河的小店。此时正值午饭时刻,但门庭依然冷落,只有两名顾客在桌上默然吃饭。据一名服务员介绍,以前河水清时,饭店每天可以卖出3—5桶扎啤,但现在连一桶也卖不掉了。“河水臭了,游客少了,生意自然就不行了。”服务员的话中,透露着些许无奈与遗憾。 生意随河水恶化而凋零的不只是饭店。据附近的居民讲,黑虎泉附近的茶苑也曾繁荣一时,如今也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了。在老人们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那家曾经很热闹的茶社,眼前的情景让人感慨;一把扫帚横在门的把手上,言下之意是在告诉游人,此店现在不营业。亭檐四周的灯笼上落满了灰尘,对着沉寂的护城河,似乎在讲述着一段由盛而衰的故事。只有门前的玻璃上还残存着“24小时营业”的字样,依稀能让人感受到它过去的热闹与风光。记者等了好久,茶庄的一位伙计才揉着惺忪的睡眼出来开门,他告诉记者,茶庄早已不营业了,他只是负责看守店面。 59岁的钱先生在黑虎泉边经营一家小商店已经有8年的历史了,这位自称“守泉人”的老人如今却萌发了去意。钱先生的店面每年的租金要1万元,河水清时,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而如今却只有三两行人。环境的变化、生计的艰辛,常让钱先生回想起过去。他告诉记者,在50年代至70年代,护城河沿岸老百姓做饭炒菜,刷锅洗碗用的水都直接从护城河里取,居民们为此自发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公约:每天早晨7点之前,大家到河里挑水,没有人会在河中洗漱。居民依河而居,两岸都是庄稼地,那时,西门是商埠,护城河里的商船可以直通小清河。 据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在以前的旅游旺季,环城公园每天接待的游人数量不下几十万,公园里一个小小的商亭每年的租金都不下万元。如今,这一价格已降到两三千元,但仍乏人问津。护城河两岸的落寂由此可见一斑。如今,沿河的商店几乎都处在停业或半停业的状态。河水让他们繁荣过,如今又同样让他们渐至凋零。他们在痛苦中等待,期望着护城河彻底根治的那一天。 水边老街坊 含泪搬离旧居 在沿河两岸用地有限的情况下,当初护城河的改造给以水景为卖点的楼盘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与其它地段相比,水边楼盘的价格高出一筹,而现在守着一汪臭水,很多住户都悔不当初。家住刘家庄的孙老汉今年已经82岁高龄,紧邻着护城河住了一辈子,但现在,老人却在琢磨,是不是也该离开这儿了。 “没办法,太臭了,孩子们都不愿再住在这儿了。”老人说,因为受不了河里的这股味,孩子们相继都搬了出去。在这片沿河的老街坊中,现在只剩下了他和另外一户没走,年轻一代能走的基本上都走了。之所以还不走,主要还是对护城河有一些留恋。据老人讲,过去,护城河的水清澈见底,水草随水飘浮,游鱼细石,清晰可见。冬季,泉水温润;夏季,水则清凉入骨。傍晚,河边挤满了纳凉的市民,说书的、唱戏的,那情景常让人流连忘返。自护城河河水变臭后,出来纳凉、唱戏的老人们越来越少,如今,护城河边已鲜见人影。 泛着恶臭的护城河不但让游人止步,更让河边的住家苦不堪言。孙老汉就住在护城河的东面,每逢盛夏,臭气常飘入室内,只好将门窗全关起来。谈及护城河的现状,老人用“龙须沟”来形容。“没治了。”孙老汉的话中透出一丝无奈。 老济南人的 骄傲在消逝 如果说,在昔日的记忆里,老一辈的济南人还可以追忆到护城河曾带给过他们的那些童趣和回忆的话;对于新一代的济南人来说,如今的护城河却已经很难再为他们承载起这些纯真的东西,并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难以泯灭的回忆。 从这种意义上讲,曾经与老一代济南人相依相伴的护城河正在从济南新生代的情感中日渐“消逝”。而且,随之“消逝”的还有别的一些东西。“对于老一辈的济南人来说,护城河曾经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里面游泳嬉戏,在里面捉鱼逮虾,童年的欢乐在他们的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他们心中,这才是真正的故土和家园。护城河的现状,让老一辈济南人失去了对家园的美好感受,平添的却是失望与伤感;而对于那些新一代济南人来说,泉水没了,护城河臭了,终日生活在用混凝土浇筑起来的城市森林里,济南还有什么值得他们依恋的呢?”每言及此,曾参与过《济南市志》编撰的彭老先生总是感慨不已。 同时,恶臭的护城河给整个济南市的形象也带来不利的影响。老人还清晰地记得1984年环城公园在护城河基础上刚开始修建时的情景。那时,很多济南市民自发地赶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一盆一盆地从里面端出淤泥,虽然很脏很累,但心里感觉却是美好的,因为每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劳动美化家园。环城公园建成后,立时成为济南旅游的一大靓点,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那时,济南人对外地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趵突泉、黑虎泉是泉城悬挂在胸前的明珠,环城公园则是串起这串明珠的项链。 现如今,这条悬挂在济南胸前的项链却在发黑发臭。 采写 本报记者 田连锋 刘英 实习生 郭万盛 徐立业 左庆 田连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