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山东>省情概况>人文历史
站内搜索:
青州佛像之谜
2007-04-29 16:05:00 作者: 大众网

  2001年秋天的德国柏林,亚太文化艺术节,来自中国的“青州
佛教造像艺术展”,第一次在海外展出,33件展品以异常夺目的光彩
征服了世人。

  这些精美的佛教造像来自中国山东潍坊的一个小城——青州。
  1996年10月,青州一所学校正在修建操场的施工工地上,轰鸣的
推土机成了一个巨大惊喜的发现者:工人们走到车前扒开浮土,青州
佛像窖藏随着这次偶然的发现被开启了!窖藏东西长8.6米,南北宽
6.7米,抢救性的青州佛像考古挖掘工作迅速展开,考古人员采用局
部发掘的方式,整整工作了七天七夜,覆盖着泥土的佛像逐渐显露出
本来面貌。
  谜团从考古发掘的开始便不期而至:这里为什么会集中埋藏着佛
像呢?在窖藏坑被发现之前,当地人知道这里曾存在着一个古老的寺
庙,县史书上记载叫龙兴寺。龙兴寺在公元500年前后就已是远近闻
名的大寺院,此后香火繁盛长达800多年。但公元1300年前后,龙兴
寺却奇怪地消失了。
  在进行完修复和拼对之后,佛像的总数达到400余尊。这是一个
令人惊讶的数字!一个面积只有50多平方米,深度不到3米的窖藏坑
内,为什么会埋藏着数量如此之多的佛像呢?
  考古学家从题材和雕刻技法上判定,这批佛教造像绝大多数完成
于公元五到六世纪,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南北朝时期。

  □青州,地处山东半岛,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曾经是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今天的青州,许多留存的遗迹仍在默默讲述着这
座古城往昔的辉煌,青州佛像的出土又将开启哪些来自遥远历史的秘
密呢?

  自佛教从遥远的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开始了制造佛像的历史。
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制作先后受到中亚和印度的影响。青州佛教造像
中年代最早的是北魏晚期的作品,数量不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带有背
屏的造像,佛像大多身材单薄、肩部低垂,是典型的中国汉人的体态。
佛像面部的颧骨微微突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智者的形象,这样的
造像风格被称为秀骨清像。不仅如此,从印度远道而来的佛只是到了
中国后才穿起宽衣大袖褒衣博带的长衫。佛像上的汉化风格是当时北
方草原民族建立的王朝普遍汉化倾向的一个缩影。
  战乱与分裂没有阻断南北朝时期文化的交流,控制北方政权的草
原民族开始向南方王朝的汉族文化学习,大规模的汉化运动在北魏孝
文帝时期最为活跃。青州自古就地处南北交通的要道,历史上一度从
属南朝,南北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汇,在佛教造像上自然响应并且主导
了造像的汉化风格。接近汉人的体态和中国传统样式的长衫,这种潇
洒清秀的风格一直延续到公元六世纪上半叶的东魏时期。但当我们把
目光投向公元六世纪中期以后北齐时期的佛教造像时,第一个强烈的
感觉就是,秀骨清像的造像特征完全被新的造像风格所取代。背屏式
的浮雕造像几乎消失,而单体的圆雕造像,面部大多丰满圆润,和北
魏造像厚重的服饰风格相比,北齐造像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审美情趣。
所有造像的服饰都轻薄贴体,显露出健康优美的身段,早期从印度传
入的艺术风格再次成为主流。
  在青州地区出土的北齐时代的石刻拓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当
时胡人已经广泛地进入到青州进行经济和文化活动,与异域的交流也
体现在同时期的佛教造像上。一些造像身上用浅浮雕或者彩绘的形式,
清晰地勾画出了胡人的形象。另一些佛像,或是采用凸棱的方式刻出
衣纹,好像打湿的衣衫紧贴身体,或是身上没有任何皱褶,肌肤的轮
廓充分显现着人体的优美,在北方中原一带的同期作品中,这种造像
的样式极为罕见,他们很可能就是史书文献中记载过的“曹衣出水”
的样式。
  然而,“曹衣出水”的样式为什么会从万里以外的西域传播到青
州,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因为,在青州以外的地区,同一类型的造像
并没有被发现。那么,它们会是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而来,或是像很多
史学家推测的那样,是从越南地区进入中国南方,又从南方沿水路进
入青州?但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新的样式传入青州后,工
匠们用自己所熟悉的技法与之相融合,于是,一批面貌新颖的佛教艺
术造像在北齐时代出现了。
  在古代,制作造像的同时大都还会再制造一个底座,在底座上刻
印上有关这座造像制造的信息。但在青州龙兴寺出土的这批佛像中,
却几乎找不到一件刻印着题记的底座。而佛像底座也没有在继续的挖
掘中出现,它们到底去了哪里?

  □在青州佛教造像挖掘出土之后,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
数量如此之多的精美佛像为什么被埋入地下,以及佛像被人为砸毁的
原因。

  在窖藏坑的中部,有一条从坑口深入坑底的斜坡,这应该是当年
的挖掘者特意留下的,为了方便运放石像。窖藏坑内的造像绝大多数
都被严重毁坏,但这些被毁的造像残件在坑内仍然排放有序,大致按
照上中下三个层次放置。较完整的造像放在中部,残碎的造像上面用
较大的造像残件覆盖。在放置于最上层的一些造像的顶部,考古人员
发现了一些苇席留下的纹理,这说明在造像掩埋之前曾用苇席覆盖。
种种细节说明,这是一次有计划的、精心安排的掩埋行动,掩埋者很
可能是对佛教极其虔诚的信徒。他们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掩埋佛像,真
正砸毁佛像的人又是谁呢?
  在一些佛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火烧的痕迹和修复的痕迹,这很可
能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历次毁佛灭法运动中被砸毁,又在此后随着佛教
的重新兴盛而被修复。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对龙兴寺佛像埋藏时间
的考证很快出现了新的线索。在龙兴寺窖藏坑内发现的几件造像,根
据鉴定为北宋时期的佛像。在一件佛像上还发现了“北宋天圣四年”
的字样,北宋天圣四年也就是公元1026年,距离南北朝时期的最后一
次灭佛运动已近500年。如果是这样,那么之前关于佛像毁于南北朝
灭佛运动并在此后被埋葬的假设就不会成立,因为在北宋的历史上并
没有关于灭法毁佛运动的记载。

  □到底会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佛像在泥土的隐埋中沉睡了如此漫
长的时间呢?考古学家将目光投向了青州附近出土的一块石碑。

  石碑上面的文字或许就是打开青州佛像之谜的钥匙。
  杨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他介绍说,临朐县在上个世纪的
80年代初,也发现过一大批和青州造像基本上时代和造像特征接近的
古代佛教造像。这批造像出土的时候同时出了一个造像记,记述了当
地有一个叫明道寺的庙,里面有僧人看到了一些当时古代已经残破的
佛像,就做功德把这些残样都收集埋起来,埋的时候上面还做了一个
舍利塔。做这个功德时,有当地的地方官还有周围大庙的僧人也来参
加,一个很盛大的法会,并刻了一块碑记。石碑上的文字详细记录着
参加法会的有当时龙兴寺的主持义永禅师,而仪式的日期在景德元年,
也就是公元1004年,这个日期与龙兴寺的窖藏应该属于同时期。从这
个线索可以推测,在北宋这个时期,青州地区的寺院应该盛行着一种
隆重的法会,寺院的僧人将早年在各种灭法活动中损坏的佛像或者经
年累月破旧的佛像集中起来,然后举行隆重的仪式,将它们埋葬起来,
以积累功德。于是,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龙兴寺的窖藏中,以曾经
发生过灭法运动的南北朝时期佛像居多,而隋唐到北宋的佛像却十分
少见的原因了。
  然而,还有一个疑惑仍然困扰着人们:假设这些前代的佛像在北
宋时期被埋葬,历经几百年时间,他们身上的贴金彩绘估计早已褪去
了。而直到今天,这些千年以前的佛像仍然散发着动人的光泽和炫目
的色彩,这又如何解释呢?
  有关青州造像的种种猜测与疑惑至今仍无法寻找到最终的答案。
  或许,答案已不再重要。伟大的艺术品穿越千年岁月,闪现奇异
光彩,这本身就是奇迹。
  (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供本报专稿)
  6月9日21:00播出

  ·相关阅读·

  南北朝

  公元四世纪以后,统治中国的庞大汉族王朝晋朝,在来自北方草
原民族的不断冲击下走向分裂,汉人的流亡贵族在南方延续着汉王朝
的统治,北方则出现了由多个草原民族控制的割据政权。公元439年,
来自大兴安岭山脉的鲜卑族建立北魏统一北方,此后在北方又相继出
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这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
动荡的时期,历史学家称之为南北朝时期。

  佛教传播与佛教造像

  公元一世纪前后,佛教已被来自中亚的商人和僧侣传入中国,但
一直影响甚微。公元四世纪以后,随着汉族王朝的崩溃,以及孔子建
立的儒学权威地位的动摇,佛教才在中国得到空前发展。北魏建国后,
佛教逐渐与政治结合在一起,北魏的皇帝、皇后和一些王室贵族都是
积极倡导佛教的虔诚信徒,巨大的石窟佛像因而在此时开始被大规模
兴建,造像的模特据说就是皇帝本人。而在民间,佛教也成为人们在
战乱与苦难中寻求解脱的诺亚方舟,各地都出现了造像热潮。南北朝
时期,青州是南朝和北朝之间联系的纽带,而作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地带,青州也成为佛教石窟、佛教造像集中的地区。今天在青州市附
近,还保留着几处公元六到七世纪建造的佛教石窟,他们正是佛教繁
盛时期建造的。与这些石窟同时建造的,还有大量的寺院庙宇,以及
庙宇中供奉着的佛像和菩萨。从龙兴寺石碑中的记载可以推断,当时
的龙兴寺被称为南阳寺,是当地最重要的寺院,寺内有高高的佛塔和
雄伟的佛殿,一尊高达三丈九尺的巨佛耸立在佛殿中央。在龙兴寺窖
藏坑出土之前,青州及其周围地区就已经陆续出土了一些佛教造像,
目前总数已有1000多件,这些佛像与龙兴寺佛像所处的时代大致相同。
这足以证明,当时的青州不仅是一个佛教中心,还是一个佛像制作的
中心。

编辑: 侯海花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