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山东>省情概况>主要资源
站内搜索:
奋勇登攀 再创辉煌
2002-08-28 00:00:00 作者:——"海上山东"建设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建设"海上山东"这一宏伟的跨世纪工程是21世纪山东最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山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是解决东西部大批劳力就业的好途径,是富裕山东人民的大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
 

  十年"海上山东"建设成就斐然。到2000年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067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7倍多。其中海洋渔业产值626亿元,十年年均递增22.6%。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0年前的不足2%增长到6%。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整优化全省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年勇攀高峰

一、宏伟的跨世纪工程

  199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开发半壁江山,建设"海上山东"的跨世纪战略举措。省政府先后召开了有关海岛、浅海、滩涂开发工作会议和全省渔业工作会议,在全省掀起了向海洋进军,开发蓝色国土的热潮。在1995年和2000年的两次政府机构改革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开发、保护与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设立海洋与渔业合一的海洋综合管理机构,并进入省政府序列。1998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海上山东"建设工作会议,省政府成立了"海上山东"建设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海上山东"建设的决定》《"海上山东"建设规划》,确定了"海上山东"建设四大工程,组建了海洋工程研究院。以"海上山东"建设工作会议为标志,我省海洋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省人大、省政协非常重视和关注"海上山东"建设,加大了对海洋与渔业视察、调研力度。在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关于加强我省海洋综合管理》为省人大常委重点办理的议案,连同此后的一系列举措,都有力地促进了"海上山东"建设的发展。

  沿海各地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制定海洋产业地区性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推进了"海上山东"建设地区发展战略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青岛市立足建立21世纪国际海滨大都市,大作海洋科技优势文章,计划用十年的时间,着力推进海洋科技产业化,把青岛由海洋科技城建设成为海洋科技产业城。烟台市以国家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建设为先导,大力搞好海岛及海岸带开发、管理与保护,不断提高海洋与渔业经济水平。威海市坚持以海兴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海洋经济现代化"战略,依托海洋渔业企业规模大、实力雄厚的优势,大力推进海洋水产科技示范园、国家级渔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潍坊市发挥滩涂广袤的优势,海洋化工产业焕发生机:"耕滩牧贝"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日照市实施以港兴市和科技兴渔战略,整体推进欧亚大陆桥头堡和海洋经济强市建设。东营市和滨州市注重发挥黄河三角洲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上粮下渔"综合开发,推进海洋产业的迅速发展。

二、海洋各业异彩纷呈

  以"海上山东"建设四大工程为标志的我省海洋产业呈现快速、协调发展态势。海洋农牧化建设工程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实现了稳定增长,在海洋经济中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十年来,海洋渔业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洋性渔业迅速崛起。目前全省远洋渔业船达200艘以上,其中1000马力以上的大洋性渔船达40艘。海水养殖方式品种多样化,名特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省海淡水养殖品种已达40多个,名特优产品产量占全省水产养殖总产量的40%。对虾、扇贝养殖"二次创业"取得了明显成效。海水鱼类养殖从无到有,目前全省海水网箱养鱼已发展到7万箱以上。营造"海底森林",促进了生态渔业的发展。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推进渔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目前,全省渔业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56家。狠抓大宗产品精深加工,以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和海洋药品为重点的海洋精深加工产值占加工总产值的35%以上。加强质量监督检验,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全省在国家级各类博览展销活动中荣获的水产名牌达120余个,占全国同行业的40%以上。实施渔业国际化战略,积极拓展两个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出口创汇。2000年,全省水产品对外贸易总量114.9万吨,对外贸易总额15.97亿平均,其中出口创汇10.9亿美元,占全省大农业的32%,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同行业首位。休闲渔业迅速崛起,并拉动渔业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涉海工业建设工程在巩固中提高,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开发项目以及国家重点新产品生产项目纷纷落户滨海地区,开花结果;海上大通道建设工程,强化功能,合理布局,全面拓展,初步形成了山东半岛大中小相结合、内外贸并举、客货运兼备的港口群体;滨海旅游建设工程,立足高起点、开展大旅游,突出特色、重点,加大投入、推介力度,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有了大幅度增长。海洋产业结构在发展中加快调整,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增大。

三、科技开辟海洋新天地

  深化渔业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组织科研、教学单位和海洋企业联建共建海洋工程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示范基地等,引导科技力量进入海洋开发主战场。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海洋应用基础研究,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全省水产良种产业化步伐加快,原、良种场建设及良种覆盖率居全国前列。全省国家级和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已达11个,各级名特优养殖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已达110多个。突出高新技术,培植和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积极组织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九五"期间,全省承担"863"计划海洋领域项目50多项,其中海洋生物技术项目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我省重点开展了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的引进和虾病防治、封闭养殖技术攻关,成功完成了大菱鲆、象拔蚌、南美白对虾等引进育苗及规模化养殖技术和牙鲆良种选繁育技术项目及无特定病原高健康中国对虾优良抗病品种的技术研究与应用。目前,全省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海洋科技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港航业、海洋勘探、海洋矿产、海洋深潜、海洋环保、海洋油气开发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据初步统计,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已占整个海洋产业增加值的60%左右,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

四、海洋综合管理重点突破

  "海上山东"建设战略实施以来,我省努力推进海洋与渔业机构及法制建设,依法治海,依法治渔,取得明显成效。1995年省海洋与水产厅的设立,标志着我省海洋综合管理的新开端。此后省、市、县各级海洋综合管理机构相继成立,海洋监察队伍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个比较符合我省省情的海洋管理体系。1998年省政府颁布了《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规定》和《山东省海域使用金征收暂行管理办法》,标志着我省海洋立法实现"零"的突破,海洋综合管理步入法制轨道。沿海各地积极推行海域使用确权审批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全省海域使用登记率和审核发证率分别达到90%和85%,居全国前列。大型用海项目普查、海底电缆铺设,省级港口、码头、企业用海等管理工作迈出了新步伐。海洋功能区划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大海洋资源环境管理力度,建立和选划了多处海洋自然保护区。定期发布山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及影响通报。成立了全省渔业环境保护委员会,初步建立了海洋预警、预报和环境预测服务网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近海捕捞"零"增长和新的伏季休渔制度,取得明显成效。开展海上联合执法,加强了渔业安全、防灾、抢险、救助工作,共同维护海上安全生产和治安秩序,为"海上山东"建设保驾护航。

  "海上山东"建设十年来,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对"海上山东"建设亟待进一步提高认识,整体推进力度亟待进一步加大,海洋综合管理亟待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亟待进一步治理。

新世纪再创辉煌

  21世纪是"海上山东"建设再创辉煌的世纪。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旋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实施科教兴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全面推进海洋与渔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到2005年,全省海洋产业产值超过1700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900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6%提高到7%。其中,全省渔业产业总产值1100亿元,年均增长9.5%,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0年的48.8∶33.1∶18.1调整为35∶35∶30。为实现新的目标和任务,应着重在以下方面加大力度,加强工作措施。

——进一步提高对"海上山东"建设重大战略地位的认识。"海上山东"建设事关全省经济发展的大局。面对全国海洋开发咄咄逼人的形势,应进一步提高对海洋的认识。在更高层次上确立新的发展观,正确估量自己,认清形势,明确思路,确立新的定位,制定加快"海上山东"建设的政策、措施,顺应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大潮,抢占21世纪经济发展制高点。

——依法加强海洋开发与管理。进一步完善海洋管理法规体系,加大海洋综合管理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正确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部的关系,努力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把海洋与渔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社会良好发展的基础上,走符合山东实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建立海洋科技创新机制,加大政策实施和资金投入力度及科技攻关力度,切实解决好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坚持以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把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突出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放在突出位置上,以调整促发展,巩固提高第一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全省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大力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海洋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相一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重铸蓝色辉煌,不断谱写"海上山东"建设新的篇章。  

编辑: lifeihu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