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往事·发现

从《红嫂》到《红云岗》

2010-05-12 12:11: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毛主席亲切接见张春秋等
1964年中秋节,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红嫂》全体演职员
  ■ 往事回眸

    □ 本报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张旗

    “续一把蒙山柴炉红火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5月8日晚,现代京剧《红云岗》在山东省梨园大剧院上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电影版英嫂的饰演者 85岁的张春秋,与电影版刁鬼的饰演者75岁的王玉瑾,共同演出了《红云岗》第四场,再现了“为亲人熬鸡汤”的感人故事。

    《红云岗》原名《红嫂》,尽管不是“文革”期间的八部革命样板戏,但毛主席对这部戏的喜爱程度也丝毫不亚于八部样板戏。1976年,几经波折的《红云岗》终于被拍成了电影。日前,记者采访了张春秋与王玉瑾老人,听他们讲述《 红云岗》的辉煌与坎坷。

    将红嫂故事搬上舞台

    1963年秋,为了繁荣现代京剧的创作,文化部决定次年在北京举行全国性的京剧观摩演出。为挑选出优秀的剧目参加这次演出,山东省文化部门决定在全省举行京剧汇演。淄博市京剧团将作家刘知侠根据沂南县聋哑妇女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的故事创作的短篇小说《红嫂》,改编成了现代戏。

    在 1964年春天举行的全省京剧汇演中,《红嫂》因故事感人,唱腔优美,与山东省京剧团演出的《奇袭白虎团》脱颖而出,一起获得了晋京参加全国京剧观摩演出的入场券。

    为了把《红嫂》打造成精品,省有关部门决定重新组班子,演员也要全省挑选。不久,梅兰芳的弟子、被借调到青岛市京剧团的张春秋接到了省里的一个电话:“你是学梅派的,现在有个任务,想让你出演《红嫂》。”张春秋说:“《红嫂》不是淄博市京剧团的吗,怎么让我演?”“让你来演,不代表淄博,也不代表青岛,是要代表全省来完成这个任务。”

    从张春秋接下任务到晋京演出,只有短短20天的时间,这对于识字不多也不识谱的张春秋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张春秋回忆说:“我开始排《红嫂》的时候,《奇袭白虎团》已经去北京参加汇演的第一轮演出了,《红嫂》排在第五轮。当时时间太紧,没时间体验生活了,我只是了解了一下小说《红嫂》的故事,就开始排戏。演员、导演都不熟,唱腔不会,词今天刚背了,明天又改了。当时的压力确实很大。”

    戏排得差不多了,省领导来审查,最后确定了张春秋饰演红嫂的 A 组,淄博京剧团原来饰演红嫂的演员杨淑萍作为 B 组参加观摩汇演。为了演出更加协调,又把周信芳的弟子、青岛市京剧团的另一名演员李师斌调来演彭林。

    周总理自己买票看演出

    1964年6月20日,淄博市京剧团与青岛市京剧团联合出演的《红嫂》参加了全国京剧现代剧观摩演出大会。

    《红嫂》演出的第一场是在北京的二七剧场。精彩的表演,感人的剧情,博得了观众的满堂彩。在首都剧院演第二场戏的时候,刚从国外访问归来的周恩来总理赶来观看汇演。“ 周总理是自己买票进来的,我们在台上演出都不知道总理来了。演出结束后,切灯了,总理走上台来接见我们。他说这个戏的题材好,演得更好,唱腔的创新也非常好,我们听了都很激动。”总理还专门召集《红嫂》剧团领导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就乐曲、唱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剧团于是根据总理的意见和建议对《红嫂》进行了反复修改和排练。

    观摩演出结束后,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颁奖仪式。张春秋饰演的《红嫂》荣获演出奖。在颁奖时,周总理握着张春秋的手说:“你就是演红嫂的?演得很好!”

    张春秋说,山东的一“红”一“白”两出戏获得了成功,像《沙家浜》、《红灯记》等都有个模子,山东的这两个戏都是“ 白手起家”,全部是自己创作的。后来,来观摩学习的全国文艺界单位想学《红嫂》的最多。

    去北戴河为毛主席演出

    1964年8月,在周恩来总理的推荐下,《红嫂》与《奇袭白虎团》剧组专程到北戴河为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8月 10日,《奇袭白虎团》演出结束后,马上装台,8月 12日,《红嫂》在北戴河亮相。毛主席在观看过程中频频点头,以示赞赏。演出结束后,毛主席高兴地走上台,握着张春秋的手说:“哎呀,谢谢你们,演得好!”并与全体演职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随后,毛主席参加了座谈会,他高兴地说:“《红嫂》这台戏可用‘玲珑剔透’来概括,剧本编写得细致,人物表演得细腻,充分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毛主席还特别提到了《红嫂》的唱腔风格。《红嫂》选用的是张派唱腔,在唱腔中穿插了一句南梆子,毛主席说:“这样不好,还是改用西皮原板,京剧里南梆子是用来表现小家碧玉的传统人物,而红嫂是革命中的英雄人物,还是用西皮原板好”。剧中“熬鸡汤”一场戏开始是用的四平调转慢板转快三眼,毛主席说:“不用四平调,用二簧慢板。因为传统文戏四平调表现的还是小家碧玉,二簧慢板则表现的是大家气派的人物,还是用二簧慢板好。”

    毛主席看得如此仔细,点评得如此内行,令大家十分惊讶和敬佩。毛主席还鼓励大家说:“这次山东带来两个好戏,我看了很高兴。《红嫂》这出戏是军民鱼水情的戏,演得很好,要拍成电影,教育更多的人,做共和国的新红嫂。”

    12年才拍成的电影

    1964年,文化部决定由上海天马电影厂将《红嫂》拍成电影。为了提高节目质量,省领导又对许多角色进行了演员的调整,青岛市京剧团的演员王玉瑾被调来演刁鬼。

    1965年,电影导演傅超武带着《红嫂》主演们,先后多次到沂南县的马牧池村体验生活。

    体验生活,让演员们有了很多收获。王玉瑾说,一开始刁鬼穿着马裤、皮鞋,戴着礼帽,很“洋气”。但是他从老乡们那里了解到,还乡团的土地主是被扫地出门的,他们跟随国民党的军队打回来是来报仇的。因此,在他的建议下,服装师按沂蒙山区穿孝的风俗,给刁鬼的衣服边裹上白布,纽扣和帽子边也是白的,以此来象征复仇。

    1966年初,《红嫂》剧组来到上海,试好镜头准备开拍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电影停拍,张春秋、王玉瑾等演员又回到了青岛市京剧团。

    1970年春天,张春秋接到通知,恢复毛主席看的那一稿《红嫂》,赶紧来北京。这时她已经4年没唱过戏了,嗓子还没恢复过来,就赶到了北京。《红嫂》开始转战于人民剧场、首都剧场、民族文化宫等北京各大剧场之间,几乎每天都有演出,就这样呆了11个月。后来总理听说演员想家了,便批准《红嫂》“回家”,又说:“你们不要说什么青岛的淄博的,就叫山东省《红嫂》剧组。”1974年,《红嫂》剧组并入山东省京剧院。

    回到山东后,《红嫂》依然在修改,每次修改后,演员们就要去临沂、沂水等农村体验生活。直到1975年,《红嫂》再次调往北京,可住了 5天,负责审查节目的领导因病没有审查,又让剧组打道回府。此后,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将《红嫂》的音乐进行了改编,省内文学水平较高的导演、编剧也都调过来,改写剧本。直到1975年12月,电影版《红嫂》才最终定稿,并改名为《红云岗》。

    1976年春天,《红云岗》终于开拍,因为再拖下去,很多演员都不能上镜头了。这距离1964年决定拍电影已有12年之久。张春秋感慨地说:“刚接红嫂任务的时候我38岁,拍电影的时候已经50出头了,红嫂都熬成红奶奶了!”

    《红云岗》的拍摄也并非一帆风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国家主要领导人先后去世,又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电影拍摄一直拍拍停停。直到1976年9月份,电影才最终拍完。
王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