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今年39岁的纪博,是青州市一位普通市民。他积极从事慈善事业,并组建了上百人参加的志愿者队伍。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他就与大家一起参与救助活动50多次,募集善款、物资折合人民币300多万元,救助贫困家庭1000多个。
□本报记者 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 王新杰
2月3日,记者前往采访时,纪博正准备前往青州市西南部山区的庙子镇上庄村,那里有一个叫李梦瑶的小姑娘,左腿长了骨肉瘤,已经截肢,据说治疗费需要40多万元,家里实在负担不起。纪博联系了4个志愿者看看能不能帮助一下这个特殊的家庭。
“我下决心从事慈善事业,缘于几年年前网上的一个帖子。”谈起走上慈善之路,纪博这样对记者说。
2011年1月28日晚上,纪博在家中上网浏览“青州吧”时,贴吧里一条2009年的帖子映入他的眼帘:弥河镇薄板台村6岁的吴钰涵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了治病,家中已经一贫如洗,债台高筑……
看完帖子,纪博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由于帖子发了已经两年,他不知道小钰涵是什么情况。第二天,他到医院查询,得知小钰涵已经出院,但是没钱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两年来只是每周回医院作一次检查。通过医院,纪博联系上了小钰涵的父亲,他将身上所有的1700元现金掏出来,塞进了小钰涵父亲手中。看着小钰涵露出的天真笑容,纪博心里一阵阵发酸。他知道仅靠自己的能力是无法帮助小钰涵完成手术的。于是,回到家里,他和朋友便在网上发帖,筹划了一场“网络爱心接力行动”。仅仅1个月时间,就筹集了善款13万多元。2011年7月,小钰涵顺利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从那以后,纪博切实感受到了慈善事业的意义,对慈善事业越来越热心。
5岁大的弥河镇胡同村小男孩黄爱卓因患有脑瘫症,身体像两岁的孩子一样大,整天躺在床上。黄爱卓的父亲早年腰椎受过伤,不能承担重体力劳动,母亲在一家鞭炮厂打工时因事故双耳被炸聋,双手被炸残,丧失了劳动能力,并且还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纪博从朋友那里听说了这个不幸家庭的情况后,非常着急。他联系到当地一家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这里一个月的费用大约3000元,但院长被纪博的爱心所感动,减免了黄爱卓的部分康复费用,还同意小爱卓的父母也一起搬到医院住。经过半年训练,小爱卓目前已经能够坐起来了,有时还能爬行一段距离。“黄爱卓要完全康复、实现自理还需要两到三年时间,费用大约8万至10万元,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人士关注这个孩子。”纪博说。
2003年,东北小伙马来亚迎娶了青州姑娘陈青青,并定居在青州市黄楼街道西十里村。没过几年,他们的女儿呱呱落地,使这个美满的家庭又添了一份幸福。但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马来亚被查出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也就是俗称的“渐冻症”,每天只能靠家人按压胸膛来呼吸。为了照顾丈夫,陈青青辞去了工作,每天帮助马来亚按压胸膛,变成了老公的第二个“肺”,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日渐窘迫。纪博知道后,一有时间就去看望他们,帮着做饭、打扫卫生,或者替陈青青为马来亚按摩,每次都留下部分钱和生活用品。
纪博从2004年开始就为贫困家庭捐款捐物,还积极参加青州市政协组织的“双百救助”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纪博就捐款、捐物约合人民币3万多元,参与救助贫困家庭100多个。
纪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他从1999年开始创业,开了一个小型汽修厂,妻子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他们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家庭和睦,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自从热爱上慈善事业后,纪博感觉在时间和精力上已经无法兼顾汽修厂的生意,去年5月份,他把汽修厂转包出去。
纪博说,目前已经有100多人加入了他的志愿者队伍。这中间有教师、公务员、个体老板,也有学生。仅去年一年,他就与大家一起参与救助活动50多次,募集善款、物资折合人民币300多万元,救助贫困家庭1000多个。今年大年初一,他又组织了一支4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到青州市中心敬老院和弥河镇敬老院,给住在敬老院的249名孤寡老人们拜年,还凑了3000元钱,给老人们每人发了一个“红包”。“钱不多,重要的是心意!”纪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