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汽车巨头的“中国之最”
大众网-山东青年报
2002-07-30 10:12:47
sdqnb20020730
|
|
□王玉 最成功的企业:德国大众 早在16年前,德国大众就到中国投资建厂,这是德国大众董事长 汉思博士的远见卓识,令人叹服。但是,能够长时间与中方合资合作 伙伴一道占有中国轿车市场半壁江山,恐怕是汉思博士在签约时始料 未及的。大众在华的合资企业——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不仅占有的 市场份额大,而且经营状况好。面对通用、本田、丰田等后来者的挑 战,德国大众加快了两家企业的车型换代,奥迪A6、帕萨特赢得掌声 不断,波罗也已经推出。德国大众的在华策略可以概括为“放长线, 钓大鱼”。 最失败的企业:法国标致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标致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企业之一,也 是最早的出局者。兴许有人说,广州标致项目,无论是技术转让、CK D件及零部件供应,还是合资公司的利润分成,都让法国人足足地赚 了一大把,何谈失败?但法国标致在10年间做完10万辆汽车之后,就 丢掉了在中国继续发展的机会,难道不是失败吗?另外,标致的不成 功表现,殃及人们对法国公司的看法,新项目一拖再拖,难有进展, 这也许是其不曾想到的更大的失败。 最辛苦的企业:美国福特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福特家族的决策者们就频频进出中国,特别 令其引以自豪的是,福特当时的掌门人亨利·福特二世还曾见过中国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但是,20年过去了,不要说输给德国大 众这样的第一拨抢滩登陆者,就连美国通用、广州本田、日本丰田这 样的“迟到者”,也让它招架不住。真不知美国福特“为谁辛苦为谁 忙”?与重庆长安的合作,是无奈之举。重庆这样一个天下闻名的“ 山城”,仅道路交通一个原因,就限制了企业的更大发展。 最吃亏的企业:美国通用 同样是在20年前,在谈中国第一批轿车项目时,中方报出年产3 万辆的规模,美国通用的代表以为翻译丢掉了一个“0”。每年产量 都在600万辆到800万辆的美国通用,恐怕真的不知这年产3万辆的企 业该怎么做,把机会“让”给了欧洲人,使美国通用失去合作的良机。 最尴尬的企业:戴姆勒——克莱斯勒 看到今日海南马自达推出小型多功能车,不知戴姆勒-克莱斯勒 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几年前,戴姆勒属下的梅赛德斯-奔驰与克莱 斯勒,在争夺中国的第一个多功能车项目(由广东三星和海南汽车厂 共同承担)上打得你死我活。十多亿美元的项目,谁不眼红?直到19 98年,戴姆勒-克莱斯勒终于成为一体,但时过境迁,双方的努力成 为“竹篮打水”。戴—克公司在华遭遇的尴尬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 北京吉普引进的切诺基车型平均年产量不足1万辆,相当长的时间里 吃中方的老本,靠给陈旧的北京212“穿靴戴帽”艰难支撑。 最执着的企业:日本丰田 傲气冲天的丰田在整车项目到手之前,居然摆下星罗棋布的20多 家零部件企业。丰田终于领悟到,迟到就要付出代价。好在“功夫不 负苦心人”,无论是提供车型支持“天汽”生产夏利2000,还是合资 合作生产新的车型,丰田都显得得心应手、从容不迫,令每一个对手 不敢小觑。 最晦气的企业:韩国大宇 在中国生产轿车决心最大、动作最大、摊子铺得最大的,非韩国 大宇莫属。一汽-大宇项目,设计能力25万至30万台轿车发动机及传 动器,总投资6.71亿美元。其中韩国大宇出面借贷3亿美元购置设备, 并承诺初期产品全部返销。只可惜初生之犊,尚不知汽车业内山有多 高、水有多深,贸然闯入的代价同样是昂贵的。1999年10月,一汽-- 大宇项目建成投产,随后赶上韩国大宇集团遇到的一系列麻烦,产品 返销的计划大打折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