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轶谦 报道 远离了闹市的喧嚣,济南鞭指巷北端一处2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 显得宁静而幽深。73岁的杜福庄老人端坐在小屋中央,正专心致志地 把持着一把胡琴。狭小的屋子里摆满了各种胡琴和维修工具,仅有的 家具是一张大床。然而,这间既是卧室又是工作间的小屋,近百年间 却吸引了天南海北的胡琴“发烧友”们的频频光顾,既有方荣翔的琴 师,又有新加坡等地的海外友人。 “杜福庄胡琴铺”的前身是杜福庄的父亲杜庆茂于上个世纪初开 设的“北京马良正胡琴铺济南分铺”。杜庆茂早年到北京闻正斋学艺, 在济南发展的鼎盛时期,收有十多名学徒。如今,杜福庄和他的两个 儿子,一个女婿还在鞭指巷8号这个老地方支撑着店面。 百年老店,历经三代,几经沉浮。杜福庄原来在河北老家务农, 20多岁时来到济南,他先是在父亲的胡琴铺里学艺,1952年打出了“ 杜福庄胡琴铺”的招牌,后来到济南市乐器社、乐器厂等单位工作, 退休后,杜福庄老人靠着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又撑起了这个胡琴铺的 门面。 有意思的是,从杜福庄的父亲到他,再到他的孩子们,三代胡琴 师傅都不会拉琴,每逢定调、调音,他便找来精通拉琴的老友,人家 演奏,他在一旁听。杜福庄说,父亲学艺的闻正斋这一派,都不会拉 琴演奏,他们的招牌是选材、加工的眼光和独到的手艺。 胡琴的原料主要是竹子、蛇皮等,早年,湖北、安徽、福建等南 方省份的深山里都留下了杜福庄父子奔波的足迹。据他讲,3-5年的 老竹子才适合做胡琴,可一些利欲熏心的商贩不管年限,以次充好, 一度使优质货源吃紧。那时候,杜福庄老人每年都要出去一趟,亲自 采购原料。“琴筒是浙江的,琴竿是福建的,琴轴是湖北的,蛇皮也 是湖北的……”杜福庄老人如数家珍。就是靠的这种精挑细选的原材 料和精雕细作的手艺,杜福庄的胡琴才美名远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