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生活日报 -> 每日连载 -> 行色匆匆 

 

行色匆匆(三十二)

2002-11-15 05:43:23 

●一座陌生炎热充满诱惑的岛屿●一个三十岁男人独特的闯荡经历●一段与爱情有关的心灵传奇

  许亮和小戴办好承租手续后,当即就去了博爱南路上一处很大的小商品和服装市场。这是小戴事先就打听好的进货地点(因为他们不可能去外地进货,只能在本地选衣服最便宜的地点进货),甚至小戴连进货时的“切口”都打听好了,必须说“要货”,而不能说“买一件这个”、“买一件那个”,说了“要货”,哪怕你只买一件衣服,老板也会按批发价给你。许亮和小戴在市场里转了一大圈,每人手提两大旅行包衣服出来了。开业那天晚上,许亮和小戴都挺兴奋,尤其是许亮,他还从来没有做过生意呢。两人早早地吃完饭,一人骑辆自行车,各自带着装满衣服的两个大旅行包和一些衣架就去了。那条小马路有几米宽、两百米左右长,马路中段对着DC城的侧门,路两边用红漆画着一个长方形的格子,格子中间写有阿拉伯数字,这就是一个个摊位了。每个摊位长两米多,宽一米多,公司提供的货架长宽大致正好和摊位相等,货架高有两米左右,上面由三个横档构成一个斜面,用来挂衣服。许亮和小戴的摊位连在一起,靠马路向南的一头,再往前就是居民住宅了,相对来说,这地点稍差,因为马路向北的一头和大街相连,况且进出DC城侧门口的人都要经过马路向北的这一段,而马路向南的这一段人流就要差多了。许亮和小戴在货架上挂好衣服,其他摊位上的摊主也都陆陆续续地来了,看来所有的摊位都已经被租出去了,马路两边很快挂满了各式衣服。
  开头的日子,许亮和小戴干劲十足,每天早早地去,起劲地吆喝,招揽顾客。再不然留一个人看守两个摊位,另一个人找其他的摊主攀谈,了解行情,或是去别人的摊位转悠,看人家的摊位上什么衣服好卖,又是什么价格。
  就这样干了一段时间以后,许亮和小戴的热情锐减。这首先是因为开头的新鲜劲儿过去以后,切实地感到了这生意的累人之处,几小时站在那里和言悦色地跟人磨嘴皮子,实在让人有点受不了。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生意奇差。这不能仅仅归结于许亮和小戴是生手,不会做,事实上他们这马路向南的一段摊位,几乎人人都在抱怨生意差。据说马路向北的那一段摊位,生意虽然比他们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究其原因,可能是旁边的DC城本身就是一个高档服装城,来这里的人基本上就是冲着高档服装来的,而他们这服装夜市的货色无论如何是不能跟DC城相提并论的。还有,海口市尽管不大,可服装夜市并不只他们这一个(而且人家的夜市比他们早开,顾客在心理上也形成了去那里的惯性),再加上满大街都是开到很晚的服装店,那么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他们这个服装夜市都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可言。如此一来,许亮和小戴怎么可能还有热情呢?他们白天辛苦了一天,晚上还要跑到这里来受几个小时的罪,而且这几个小时的罪受下来,非但没有像他们当初以为的那样“发点小财”,准确地说却是在“赔点小财”。比如他们从博爱南路以六块钱一件进来的文化衫,以八块钱一件卖出,顾客还要讨价还价,结果最后能以七块钱一件成交就已经是很不错了(就以这样的价钱一晚上能卖出两三件也不是容易的事),他妈的这些刁滑的顾客,连这么一点点蝇头小利都不让他们赚,还让他们怎么过啊。他们几乎每天晚上的利润都达不到十五元,也就是连每天晚上的灯光照明及管理费都不够交的,这还算是做生意吗,这简直是在做好事啊。
  (三十二)
  ●顾前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行色匆匆(三十三)
下一条:行色匆匆(三十一)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