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生活日报 -> 生活济南新闻 

 

“博士风波”的20个疑问
山译院长如是说
2002-07-01 05:45:50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山东外事翻译学院,就各种猜测和疑问,采访了孙承武院长。记者:校方在媒体报道后立即宣布与陈琳解除合同,此举是否与媒体质疑陈琳“哈佛博士”身份真伪有关?
  孙承武院长(以下简称院长):实事求是地讲,这两个事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中青报6月26日的报道是引发“解聘哈佛博士”事件的导火索。实际上,在陈琳博士来我院工作的两个月来,从院领导到各位任课教师都在不同场合下表示与陈博士沟通非常困难,上下一致认为他难以胜任常务院长这一重要职位。此前,在学院多次召开的会议上,院方已经初步形成了要与其解除合同的共识,只是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还没有拿出方案。我认为,与陈琳解除合同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中青报的报道只是将解聘时间人为地提前,因此说那篇报道仅是一个导火索,与事件的本质无关。
  记者:当初校方在决定聘任陈琳为常务院长时,对其学历的考核认定是否过于急迫才造成现在这种状况?是校方主动与陈琳联系,还是陈琳主动与学校联系?此前此后,对陈琳的了解渠道主要是什么,学院调查核实了哪些?
  院长:应该澄清的是,学院与陈博士最初交往时,陈博士并未提出要求应聘常务院长一职,而是想与我院合作。在最初陈博士发来的一封E—mail中,他说他代表了国外两个金融机构,想在国内办一所大学,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计划暂时搁浅,他从网上看到了我院准备斥巨资引进有海外名校留学经历的高学历人才时,认为学院此举的魄力很大,希望能与我院合作,借助我院提供的教学平台共同发展。他在E—mail中建议我院招聘的校长人选应该具备学识渊博、国际视野和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三个基本素质,同时他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当时,我认为他是个合适的人选,此后就多次与其通信,最终达成了聘请他来我院担任常务院长的意向。
  学院做出决定后,院方对他提供的材料做了验证,为此专门去省图书馆查阅了光明日报、中华英才等报刊资料,并复印了相关报道(孙院长取出了复印件,指着复印资料上的照片),原件上的照片非常清晰,确认系陈博士本人。(取出与Stock博士联系的通话记录)在与Stock博士通话中,我们确认了确有陈琳其人。
  记者:学院目前对自己的定位,与世界一流名校的差距有多大?
  院长:目前山译与一流大学的确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们之所以想聘请有海外名校高学历的人才,是基于将山译从大校创办为名校的发展战略,这个过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聘请陈博士仅是个开始。
  记者:差距是否是一个名校的博士生担当常务院长就能弥补得了的?
  院长:一个学校的蜕变,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单凭一个陈博士当然无法完成这项工作,这仅是工作的第一步。
  记者:为什么将把学生输送到世界名校作为学院招聘常务院长的一个重要条件?陈琳来后这段时间是否开始进行了运作?
  院长:我们学院培养的是外向型人才,为学生提供出国留学的机会是我们学院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把向重点名校输送学生作为招聘常务院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沉默了一会儿)陈博士工作两个月期间,他的工作成果不能令学院满意。他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表现出学院所期望的哈佛博士应有的水平。
  记者:学院称解除和约的原因是与“陈琳博士”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存在分歧,这种分歧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分歧的根源来自何方?
  院长:主要的分歧表现在沟通非常困难。举个例子,在一次与学院任教老师的座谈会后,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陈博士的回答让我们感觉到答非所问。而且,有老师请他简单介绍中美教育方式方法的差距等问题,他的回答也非常令人不满意。
  我认为分歧不是来自校方,而是来自陈博士,同时也不存在老师理解偏差的可能。
  记者:学院目前在职的教职员工有多少人(其学历结构布局情况),人才招聘过程程序是怎样进行的,与陈琳的招聘过程是否存在不同,原因是什么?是否还有与陈琳一样的教师存在连毕业证都提供不出的情况?
  院长:目前学院专兼职教师300余人。我们有一套严格的人才选拔程序,来我校任教的老师都是持有相应能证明其学历的证书。陈博士是个例外,当初我曾委婉地提出要看其学历证书,他说暑假后带过来。
  记者:校方在聘任陈琳是看重他的“哈佛”的名声还是更注重能力,校方对人才的评价衡量标准是什么?
  院长:在常务院长的选拔中,学历、能力我们要兼顾,在学历的基础上考虑能力,这也是我们对人才选拔的衡量标准。当然如果没有“哈佛”经历,我们不会考虑陈博士的。
  记者:发生博士风波后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是否带来一些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院长:影响不大,现在学院快要放假了,另外学院还准备在威海建立一个威海校区,事情太多。学院一贯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正常的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当然,对我个人来说事情牵扯到了一些精力。
  记者:学校百万聘博士的消息在5月份见报后,是否有很多学生家长询问此事?有学生因学校有了博士而报名?
  院长:坦率地说没有,这件事情对学院的影响远没有社会上那么强烈,此前此后,没有家长来了解有关情况。学生对“哈佛博士”出任常务院长反应也不太强烈。
  记者: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即使不是真博士,也不追究他”。如果学校聘的博士不是真的,是否会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学生或家长会不会对学校有不良看法?
  院长:(沉思)我想纠正一下,我当初说的是“另当别论”。这其中有两层含义。首先,学院首要的工作是发展,不会因为“博士风波”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其次,学院保留对其追究责任的权力,一旦有确凿证据证实陈博士学历有假,学校有可能追究其责任。
  当然,这件事情如果得到证实,对学院会有些不良影响,但这只是学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故事,事情终究会过去的。事情既然发生了,我们会正视它,不会退缩,也不会逃避。
  记者:陈琳称他来之前对山译缺乏足够的了解,也没有想到“民办高校办学基础如此之差”,你怎么看这些话?
  院长:不了解山译,我觉得不可思议,(拿出了4月8日接收到的一封传真件)在这封信中他说“贵校这一举措(高薪聘常务院长)令人印象深刻,……有如此雄心大志者实属罕见”。在陈博士来济后,我马上与其会面,并带领其参观学院,他说不清楚学校实情实在让人不解。我们曾多次就办学思路进行交流,他不会不清楚我们的办学方略。
  记者:目前学院实际付给陈琳多少酬金,是税前还是税后?
  院长:6月8日,学院付给了他一个月的工资8万元,到7月8日,如果没有其它情况发生的话,学院还会付给他第二个月的工资。(停顿)我们这么做是表示我们高薪诚聘的诚意。(但至于是税前还是税后,孙院长不愿涉及。)
  记者:陈琳被解聘后曾声称要继续在学院工作三个月,那么学院是否还允许他继续工作?相关的责权利如何处理?
  院长:根据协议陈琳要在学院试用三个月的时间,他的身份被质疑后,学院通知他“被解聘”。这三个月时间一来可以给陈琳一个缓冲期,二来学院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重新物色合适的人选。最近陈琳来学院工作不是很正常,来上班的随意性很大,在时间上就难以保证。(昨天下午,记者在该学院里没有见到陈琳,他的办公室铁将军把门,里面没有人)。如果陈琳的身份没有问题,按照协议学院将支付他3个月的薪水。学院解聘陈琳不算违约,因为按照合同,如果一方感觉不满意,可以提前3个月通知。明天,陈琳还是应该来上班,最近来找他的记者很多,今天就有一些省内外的记者来找他采访。
  记者:据媒体报道,院方曾看过陈琳写的一本书,凭借此书,学校认为陈琳有过哈佛的经历,这是本什么书?
  院长:当时我确实看过他写的一本书,大约有20万字,书名记不起来了,是存在陈博士的手提电脑里的。
  记者:6月29日,中青报的追踪报道中,对陈琳提供的学位证明的虚假指向性非常明显,校方对此持什么看法?
  院长:现在陈琳身份的真假对学院的意义不大,我们学院聘请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学院已经决定和他解除协议,不再聘用他。现在学院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不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他身上。如果他提供的学位真是假的,学校保留追究他责任的权利。
  记者:陈琳肯定不是济南常驻户口,他称既未带护照也没有身份证,那么院方是否按规定给他办理了暂住证,如没有,为什么?
  院长: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他是外来人员属特殊情况。
  记者:事情发展到今天,院方是否已对陈琳的博士身份产生疑问?
  院长:对这个问题我不太好回答。陈琳曾说“假的真不了”,随着事态的发展,陈琳博士身份的真假自然会水落石出。
  记者:有人说聘博士是新闻炒作,并且“陈琳”曾对媒体记者说“山译聘他来只是炒作,不是真的想请他来管理,也请不起。”
  院长:(有些激动)我想说明三点:一是学院没有必要“炒作”,也不会那么做,“博士事件”之所以从一开始就是新闻,并不在于陈琳本人,而是陈琳所说的他是“哈佛博士”,至于博士是谁并不重要,我们没有必要炒作个人。二是事件发展到现在,我们所想到是如何把引进人才的政策落到实处,解聘了陈博士我们还要引进人才,我们的政策不变。三是至于请不起,我认为更是笑话,上个星期,我们在威海刚刚征了3000亩地,准备在威海建立山译威海校区,仅是征地我们就投入了2·4亿,与区区100万相比,我们不可能付不起。(顿了顿)陈琳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言辞可能有些情绪化。
  记者:院方称继陈琳之后,将再聘请一位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来学校担任常务院长一职。经历这次博士风波,校方操作这件事情是否改变聘请方式?
  院长:这是肯定的。在今后的招聘方式上,我们将会认真审查海外的博士提供的证书,来学校应聘的博士要有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本报记者 赵志祥 殷玉国 张璐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海归派”学历如何认证
下一条:谁为炒作买单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