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9 06:50:00 我要评论
来源: 东方网东方网4月18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这张试卷被孩子父亲发现后,拍成照片发到微博上,一天时间里就被转发近2000次,评论400多条。孩子父亲想不通:这就是如今的教育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回答?
【事件回放】
孩子坚信自己没有答错
昨晚,记者联系上孩子父亲,他告诉记者,这个微博引发的热议,他也没有想到。孩子就在本市中心城区一所小学读一年级,当他看到试卷后也问过孩子,孩子说自己不是搞恶作剧,“我问:你为啥写‘我不会让梨?’他答:我认为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的。我问:为什么呢?他答:因为他只有4岁。”他还说,孩子十分坚信自己的答案,所以这道题他没有订正,在父亲跟他沟通时,孩子非常确定地说要问一下老师后才订正。
“其实,我的孩子并不自私,他懂得分享,每天吃饭都会给我、他妈妈还有奶奶夹菜。”这位家长对这件事情颇感无奈。
【各方争论】
反对:不应该要求人人做圣人
在网上热议中,大部分网友认为“老师判错了”。一位网友说,这是一道好题,但需要老师去引导孩子。这个红叉很粗暴,其实孩子答案原本无可厚非。第一,孩子是讲规则的,父亲授权,严格按照年龄大小来分,自己的比弟弟的梨大,可以不让。道德教育不应该要求人人都做圣人。第二,这个孩子至少说了真话,比那些口是心非回答“让梨”的好。
还有人表示,老师不让孩子说真话,“怎样才能使整个社会有诚信呢?不管是作为语文题还是德育题,这样判都不合适。”还有人质疑:题目明明问“你会怎么做?”只要答出自己做法就可以了,只要没答非所问,怎么能打叉呢?如果题目改成“你认为应该怎么做?”这才可以凭价值观来判断正误。目前,强调个人权益较多,或许“不让”才更符合主流。
有人表示感同身受,他举例说:我小外甥上小学时遇到一道语文题,说,把“大”字加上一点,是什么字?我外甥写成“犬”,被老师判了“×”,据说唯一正确答案是“太”。
还有不少人认为,这道题出得有问题,“教改这么多年了,语文这门学科仍偏重于德育,真正的语文知识却很弱,文言文、世界文学、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这些核心点反倒没人重视,看看成年人平均每年读几本书,知识面多窄,还有以读书为兴趣的人少得可怜。”
一些网友直接指出,这道题并不是语文题,而是思想品德题,或者是心理测试题。
赞成:小学语文课和德育无法脱节
并非所有人都认为这道题有问题,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和思想道德课其实无法完全脱节,在语文试卷里出现这样的题无可厚非,“中国教育的问题确实很多,可拿这个说事就很无聊了。人和兽的区别是人有抑制力,有是非观,懂谦让和礼貌。这题本身就包含了对孩子是非观的培养和引导,和教人说谎根本无关。教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抢最大的,就是释放人性吗?”
也有人猜测,也许这是一道逻辑题,“这题没毛病,孔融是让梨的,如果你是孔融,那你就得让梨,这是基本的逻辑。如果题目问:如果是你,会怎么样?那可以答:我不会让梨。”因此,这道题和德育、智育、诚信、启蒙……都没有关系。
家长:德育应在生活中教导
让记者有些惊讶的是,这位孩子家长也不完全认为问题出在老师一方,“语文老师在试卷上打叉没有错,换位思考的话,我也会在错误答案上打叉。正因为是语文课,教会孩子如何阅读,正确理解短文中心思想很重要,我也认为这样回答确实是错的。”
不过,他对题目本身,即“是否需要用这个典故来教育下一代中华美德”这件事,则持保留意见。他认为,德育课和语文课很难完全分开,德育教育是贯彻在所有行为习惯和细节方面的,不是喊口号,不仅可以在语文课上体现,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如果要教育孩子,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告诉孩子‘安全带不系,车就不动’,‘出电梯,帮忙按住开门钮,让别人先走’等”。在他看来,教孩子这些规范,都要比让梨更贴切、更有效。
他还表示,打算一直保留着这条微博,“可能过10年后给儿子看,会非常有意思。”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