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新闻 > 特色套餐 > 焦点坊
本站搜索:

媒体指手机实名制名存实亡成"皇帝新衣"

2012-04-23 06:38:00     作者: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手机卡 东莞移动 手机号码 皇帝新衣 手机用户
[提要]   为遏制诈骗而诞生的全国手机实名制,在尴尬中迈入了第二个年头。它是否还需要存在?是否已变成一件“皇帝的新衣”?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盘点。

  为遏制诈骗而诞生的全国手机实名制,在尴尬中迈入了第二个年头。它是否还需要存在?是否已变成一件“皇帝的新衣”?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盘点。

  身份证,还要过关吗?

  2010年9月1日起,全国开始推行手机实名制。用户到营业厅购买手机卡,必须持身份证才能办理。

  众多省区市规定,报刊亭必须要求客户出具有效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认真核对信息,不一致的拒绝办理。客户及报刊亭经营人必须分别在“入网登记单”上填写相应内容,当面完成签名手续。

  但如今,不少省市已重现了手机“无证驾驶”的“繁荣景象”。

  今年3月,在广东东莞市工作的小陈,因为住所附近没有手机营业厅,于是来到当地南城富民商业街,发现街上有不少电讯器材店。小陈选择了其中一家店,该店的工作人员立即拿出一张写满手机号码的单子让小陈挑选,随后为他激活号码。

  当小陈认为该卡业务资费过高时,在东莞移动公司网站更改业务,发现该卡没有进行任何身份证登记。

  在武汉读书的小罗也有相同的经历。去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小罗看到宿舍楼下有人摆摊出售手机卡,觉得“去手机营业厅麻烦”,于是在小贩摊位上购买了手机卡。小贩没要求她提供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移动、联通的都有,有些业务比大学的营业厅还好些”。

  这样的手机用久了也没问题吗?

  小罗也曾心头掠过一丝担心,但她去营业厅为手机卡充值时,工作人员看到手机卡未进行身份登记,也没有提醒,只是在出示的收据中未显示小罗的姓名。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北京多个报刊亭测试购买了“匿名”手机卡,这种5元卡在报刊亭随处可见。另外,一些便利店、电讯器材店也出售这种不需要身份登记的手机卡。

  但在一些电信运营商的代理营业厅,身份证依然是“通行证”。

  记者了解到,在河南汝州的一家手机店,就拒绝把手机号卖给不提供身份证的顾客。

  无奈下的“真假实名”

  手机号码“真户口”的诞生,是为了减少垃圾短信、违法短信的骚扰和传播。然而,现在运营商却不得已给出了“虚拟户口”。

  用户不用更换手机和SIM卡,就可再获得一个副号,主副两个号码可同时待机,并可自由选择其中任一号码拨打和接听电话、收发短信。

  记者咨询了某电信公司客服,该客服表示,现在一般一个主号码可以绑定三个副号码,用户还可设置副号关机、多次更换副号码。

  这样的副号,主要用在短时间需要被广告信息找到的时候。

  客服举了个例子,比如你这段时间要买房,将手机号码留给了房产中介,1个月后虽买好了房子,但由于号码被泄露,每天会接到很多推销房产、汽车的骚扰电话和短信,想换号码又太过麻烦。

  “如果订餐、购物、联系快递时都只留下副号,就可以在订完餐后将副号停机或直接更换。一下子,骚扰电话就屏蔽了。”

  用户和运营商想出了“狡兔三窟”的法子,也是形势所逼。

  在中国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去年的手机短信状况调查报告中,列出了手机用户垃圾短信的“十大杀手”。

  中奖类诈骗、冒充银行扣款类诈骗分别以63.3%、45.3%的比例列前两位,违法出售票据、房地产推销类、零售业推销、网络购物诈骗列第三至第六位,随后分别是运营商业务推介、复制手机卡诈骗、贷款诈骗及非法金融活动,在多选调查中,比例也都超过了15%。

  目前,多数手机犯罪使用的都是非实名的预付费手机。而“任意显”等软件仍在网络上堂而皇之地出现,价格为几百元。商贩公然宣称:“手机、座机、小灵通等打电话、发短信,可以任意显示电话号码,不需要下载任何软件。”

  源头的个人信息泄露没有遏制住,骚扰电话和短信就不会停止汹涌之势。

  日前,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称,今年1至2月,被举报的涉嫌违法类短信11734件次里,举报违法出售票据、证件最高,占74.5%;非法金融活动1964件次,占16.7%;非法经营活动占2.1%。而举报电话骚扰的1857件次中,零售业推销类、涉嫌欺诈类和旅游交通运输业推销的举报信息居前三位,占比分别为29.5%、26.4%和16.1%。

  不少业内人士坦承,手机实名制的落实,很大程度在于各级运营商能否忍一时之痛,放弃“乱中取利”。

  比业界乱象更耐人寻味的,是河南汝州手机店里一名普通顾客的回答。他颇不理解地说:“凭什么别的地方都能直接买,你们这儿就买不了?”

马震

editor

更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