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5 06:31:00 我要评论
来源: 央视网《新闻1+1》2012年5月24日完成台本
——“孔子”在美国“中枪”
节目导视:
解说:
美国国务院5月17号发布的公告,目前在该国持有J—1签证的孔子学院的中国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日期之前离境。
解说:
不再为中方教师续签签证,禁止中方教师和自愿者在中小学的学堂教学。现有孔子学院必须申请认证,不解、困惑、震惊、抗议,美国国务院为何突然“发难”孔子学院?
许琳:
这个公告肯定是没有足够考虑到中美双方人民的感受和学校的利益。
解说:
81所孔子学院,3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2000多名中国教师,近10年共同努力,美国国务院的公告到底会给孔子学院带来什么伤害?
许琳:
我们表示极度的关切。
解说:
这本是中美两国共同浇灌的花朵,这本是两国文化交流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笔
《新闻1+1》今日关注“孔子”在美国“中枪”。
主持人 白岩松: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现如今好多年轻人习惯用“躺着中枪”,来形容一个人莫名其妙地遭受了别人的攻击,而且感觉很委屈的这样的感受。如果要是拿这样的一种感觉去形容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的话,我们可以这么说:“孔子”不仅躺着“中枪”,而且是躺了那么久了居然在美国“中枪”了。这事怎么说起呢。中国在美国的81所孔子学院,其中有很多的老师其实是在那里教汉语的志愿者,但是突然接到了美国政府有关部门这样的通告,由于签证方面的理由,要求他们在6月30号之前必须离开美国。怎么“孔子”遭受了这么严重的枪伤?前不久恰恰出现了中国来依法清理“三非”外国人这样的举动。这是一种来自美国的对应吗?孔子学院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双方又需要进行哪些改变?来,我们关注“孔子”在美国的“中枪”。
解说:
公告,孔子学院,签证、资质、禁止、离境,这是5月17号在美国发生的新闻,今天国内各大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中,大都充满了不解、困惑、震惊,甚至是愤怒。
画面提示:
2012年5月24日新闻
解说:
根据美国国务院5月17日发布的公告,目前在该国持有J—1签证的孔子学院的中国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日期之前离境,那么如果愿意的话他们可以回到中国再申办适当的交流项目的签证。
解说:
美国国务院签署的这个公告称,尽管孔子学院可能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但其所从事活动,必须符合正确的交流规范、遵循相关法规。
国家汉办主任 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 许琳:
第一点是对我们中国派往美国的汉语教师,其中有一部分人他们认为拿的签证是不合适的,或者说是不合法的,主要是老师他们应该持有教师签证,不应该持J—1访问学者,或者说教授的签证。
解说:
在美国J—1签证是一种非移民签证,签发对象是美国国务院批准的交流访问者计划的各类外籍人士,而目前在孔子学院的中方教师,不少就是持有这种签证,美国国务院的理由是,通过大学孔子学院邀请到中小学去上中文课的老师,应该持有教师签证,而不是J—1签证,持这类签证的教师只能在大学里学习或工作。
许琳:
这个不是我们中方决定的,这个是我们应你们美国的要求,应了美国的校方发给我们的邀请信和申请表,到美国驻华大使馆取得的签证。
解说:
许琳介绍说,按照美国国务院的公告,有51名教师涉及到这个问题,他们必须要在今年6月30号,也就是学期结束时离开美国。而很多老师的房租已经提前预付,机票改签等也需要费用。
许琳:
如果美方的学校,美方的学区屈从了它国务院的公告,那就得回来了。那么同时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得要求美方赔偿损失了。
解说:
按照美国法规持J—1签证的外籍人士离开后,一般需要两年才能再次申请美国签证。如果他们在下月底回国,这些教师所在的50多所学校的中文课都要停课。如此之外,更加令人费解的是公告称,孔子学院必须申请美国的认证,才能在其所在大学开展教学,而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官方却并没有说明孔子学院需要什么样的认证。
许琳:
孔子学院是应你们美国高校的要求,中美高校合作运行,我们认为中外高校的资质都是好的,那么请你们给我解释一下,这个(认证)是什么意思?谁来做这个认证。
解说:
据许琳介绍,相关的美国大学负责人对这份公告也表示了疑惑,他们认为美国国务院没有权利干涉大学的自主权,美国高等教育继嗣称,这份公告为中国汉办和美国的相关机构带来了麻烦,美国国务院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份公告确实会引发疑惑,他们将重新修改,澄清那些和具有资质的大学拥有合作关系的孔子学院是符合规定的。不过对于中国教师的签证问题美方的立场还没有改变,目前中国相关部门也正在同美方进行交流协商。
白岩松:
这条新闻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第一个感受就是不理解,但是不惊讶。不理解是一种文化交流的项目,在那里又不是非要考试拿学分等等,这是属于文化交流的项目,而且双方已经合作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变脸了呢?而不惊讶来自于其实中国做什么事都很难,你如果要是不进行这种文化的交流,人家说你中国就是一个经济动物,软实力根本不行,你成不了一个大国。可是一做的话,时间一长又说你输出价值观,难怪我们的外交部长杨洁篪在去年的两会之间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做人难”,一下子让很多的人感同身受。
不过具体回到这件事上,我们又看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因为它集中在两个证上,一个证是签证,一个证是认证,这都是两个似乎突然出现的很高的墙。但是最新的消息我们得知,美国有关方面在签证方面没有松口,在认证方面他们的态度又发生了一些变化,这都意味着什么,我们赶紧连线本台在美国的记者王冠。
王冠你好。
本台记者 王冠:
岩松你好。
白岩松:
刚才我说了两证之中,一证未动,另外一证却出现了一些松口,你给观众朋友介绍一下,这里有什么玄机,是否意味着态度上的一些变化?
王冠:
现在还很难认为是态度上的变化,因为美国官方所谓的认证的变化,就是说他们认为孔子学院缺乏的是美国大学学分的认证。因为我们知道长久以来美国孔子学院是应美国所有大学的邀请,在美国很多大学朋友说是挤破了头皮要和孔子学院合作,因为在美国学中文的吸引力非常大,他们和孔子学院联合办学,美国国务院说需要孔子学院把中文教学变成学分的一部分,这样的话才能够拥有教学的资质。我们知道很多中文的人并不是大学本科学位,或者研究生学位,他们是孩子,是12岁的孩子,这个时候要变成学分的话很难。
第二个签证问题,美国看来是不会松口,因为这些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是J—1签证,这个签证是访问学者签证,只能从事一些科研实验和一些高层学术交流,并不能给一些18岁的孩子集中教学。但是很奇怪地是,在美国国务院的官方网站上,明确的规定J—1签证是不排除给18岁以下的孩子教书的这种可能,所以有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
白岩松:
没错,我相信所有人看到这样的消息之后,马上反映就是两个,怎么突然就来了这么一下,过去不是合作的很好吗,接下来就是这是否意味着釜底抽薪,教师一走了下学期咱们孔子学院在那儿不就处于半瘫痪的状态,怎么应对,两个问题。
王冠:
这个确实很突然,今天早晨我们给华联公共关系公司的一个负责人叫李雪军(音),也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克林顿政府的媒体顾问,他也是在马里兰大学工作过,马里兰大学是第一个孔子学院入住的大学,他们觉得这个消息确实很蹊跷,因为从一方面理解如果美国一开始严格执行他们所谓的签证政策的话,J—1签证是访问学者签证,或许他们不能够给美国本科以下的初中、高中、小学的孩子教授中文或者教授任何语言,这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来,为什么十年以来一直没有提出来,这是一个模棱两可的问题,这个时候是不是有一种政治的考量。我们知道美国很多国会议员在3月时曾经说出来,认为孔子学院是政府主导的一种项目,因为长期以来美国和中国的体制是不一样的,他们的集中体制是长期有一种排斥和反感,所以第二个问题来说,对孔子学院来说他们要么就是和学区和州政府合作,要不就是把孔子学院中文课程变成大学学分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变成大学学分的一部分那怎么来教这些很小的孩子,这些很小的孩子美籍华人的孩子,他们第二代、第三代他们想学中文他们怎么能够,他们看到和研究生一起变成学分的项目要考试要换学分吗,这些都是疑问。
白岩松:
王冠最后一个问题,大家有时候也会觉得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对应的关系,这边中国刚开始依法清理“三非”外国人,美国的媒体马上就出现了中国排华,而且是经济的压力等等,接着又有了孔子事件这样的事,可以直接产生联想吗,这个背景是什么?
王冠:
确实如果从时间上来看,确实是北京警方在开展这些活动,据美国国务院的规定是在9天以前就下达了,如果说他们从十年前第一个孔子学院入住马里兰大学开始就严格按照他们的签证执行的话,或许大家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十年之后,偏偏在今天,偏偏离美国大选还有六个月的时候,偏偏在罗穆尼和奥巴马旗鼓相当的时候,这个时候很多民意觉得中国人来到美国是一种软实力的输出,他们对这种或许有政府参与的软实力的输出是有一定的排斥行为,或许我们有一定的联想,但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认证和考量。
白岩松:
好非常感谢王冠给我们带来的解析。
其实中国在改革30多年的历程当中,一直是坚持对外开放,并且中国绝对是一个受益者,而且全世界也因中国改革开放而受益。因此任何美国的媒体说中国排外那太可笑了,中国不是一个排外的国度和民族,但是非要给你加上这个帽子的时候,有时候你也是啼笑皆非。而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换一个角度去理解,中国当然也要去走出去,跟这个世界有一种更好的合作和沟通,文化与语言当然重要,孔子学院在这方面迈出了一步,我们了解一下。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