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首页内容 -> 大众访谈 

 

李方华院士:“显微”科技里的芳华人生

来源:   2004-06-11


  7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方华因获2003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
成就奖”,同时被评为2003年度“公众关注的10位中国科技人物”和
2003年度《中国妇女》时代人物而走进媒体视野

  这是一位谦逊而直爽的老人,她的思路清晰而快速,她的话语总
是坚定而自信。白皙的肌肤、得体的着装、敏捷的思维,脸上总是挂
着慈祥和蔼的微笑,你很难把李方华院士与古稀老人联系起来。正是
这位精神矍铄的长者,和枯燥的物理学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中国人首次获“女性诺贝尔科学奖”
  
  2003年2月27日晚,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亮出盛大
节日的华彩,在国际上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的“世界杰出女
科学家成就奖”第五届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来自非洲、亚太地区、
欧洲、拉美和北美的五位女科学家有幸获得殊荣。其中,就有71岁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员李方华。这是中国女科学家连续获得
四次该奖项提名后,首次问鼎这一“女性诺贝尔科学奖”,同时获得
10万美元奖金。 
  李方华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奖被称做‘女性诺贝尔科学奖’,
但它和诺贝尔奖并不一样。诺贝尔奖是针对某一项突破性的发现或发
明。而这个奖是对你一生成就的一种总结,是对你一生的肯定。” 
李方华面对众多摄像机镜头深情地说:“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女科学家
可以像男性一样登上科学的顶峰,她们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像男性的成
果一样得到认可。现在许多年轻的中国人在美国、欧洲或其他国家学
习和工作。我希望他们都尽快回到中国,为自己的国家出力”。 

  痴迷“小科学” 不追逐热点

  很小的时候,李方华就对一些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很入迷,总想搞
清楚为什么下雨以后会出现彩虹,为什么一个石子扔到水里会起涟漪,
为什么汽车刹车时人的身体会向前倾等等。上中学之后,她才知道居
然有一门学科能把这些现象解释清楚,简直太吸引人了,所以上大学
时她选择了物理系。
  1950年,李方华考取了武汉大学物理系,1952年被保送到苏联列
宁格勒大学物理系。“我最早在列宁格勒大学念书的时候,就对运动
学电子衍射理论特别感兴趣。当我的导师卢姆讲到正空间和倒易空间
的关系时,他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我们听着听着,反映两个空间关
系的一幅幅图画就浮现在眼前了,我到今天都记得。”
  1956年,李方华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回国后在中国
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师从著名晶体学家陆学善院士,从事合金结
构的粉晶X射线衍射研究。从此,李方华步入了这一由男性主宰的世
界。后来,经历了在电子衍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电子晶体学和准
晶体学等方面的大量研究实践之后,李方华成为独有建树的国际知名
电子显微学家。
  在实验物理学中,有“大科学”和“小科学”之分,所谓“大科
学”,是指几千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和发展巨大的仪器设备。
“小科学”则是指一小群人研究一些小的项目或设备。按照这样的分
类,李方华的电子晶体显微研究属于“小科学”。然而,李方华说“
在我的眼里没有‘小科学’”。20世纪60年代初,李方华自己动手把
我国引进的第一台EM2/1M型电子显微镜改装成透射、反射两用的电
子衍射仪,在国内最早开展了单晶体电子衍射结构分析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在注意到世界上已诞生能直接观察晶体中原子团的
新学科“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后,李方华兴奋地率先向国内学者介绍
该学科,推动国内开展此类研究。然而当时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应用
在图像处理方法方面存在太多限制。为了越过这个障碍,李方华果断
地开始研究一种能克服上述局限性又能提高像分辨率的图像处理方法。
 
  1977年,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方华听说北京市器材公司要进
口一台电子显微镜,她就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要求参加电子显
微镜的安装。那家公司在北京灯市口,而李方华家住中关村。她每天
早上六点钟出发,八点钟到那里,天天“混”进去参加安装,掌握了
操作要领。那里的工程师们为之感动,安装验收后将仪器每星期给她
用一天。“本来说好是从早八点用到下班,但没人赶我走,我就不睡
觉,经常24小时在那里用。第二天早八点他们来人上班我再走。这样
我作了一些实验,拍下了一些照片。”
  这种状态的研究生活,李方华持续了三年多。李方华说:“机会
不是一抓就能抓到的,许多机会都是环环相扣的,抓不住上一个机会,
也就没有下一个机会。”  
  1982年,李方华应邀到日本大阪大学任访问学者。从那时起,李
方华才有了机会进行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实验和像模拟计算工作。李
方华说:“如果我没有用北京市器材公司的设备拍下照片,人家不会
邀我去。而在大阪大学的半年,对我后来的研究至关重要。”她如饥
似渴地投身于实验和计算中,直到1983年回国后,仍然痴迷于此。突
破性成果就在她的“痴迷”中纷纷出现了——她提出的“赝弱相位物
体近似”像衬理论,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像衬度随晶体厚度和原子重
量的变化,为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这些年来,李方华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四个物理学方面的科学问题:
准晶体与晶体之间的关系、测定微小结构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像图像处
理研究、测定原子分辨率进体缺陷的场发射电子显微像图像处理研究
和一个新的显微像衬度理论。她所做的果真不是“小科学”,丰硕的
成果在国际同行中得到广泛认同。 

  没有时间体会科研中的寂寞

  回顾自己的科研历程,李方华十分平静:“对有些人来说,从事
基础物理研究的确比较艰苦,需要耐得住寂寞,但我认为它其实对女
性很适合。她们心态比较平和,能够认真细致、踏踏实实地探索,这
对于搞物理、搞科学可能更合适。”曾有记者就“如何面对研究生涯
中的困难”这一问题采访李方华,她不假思索地答道:“我总是百折
不挠。”并信手拈来一个例子:“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做访问学者,
第一次用大型计算机。正确地输入参数后,得到的却是令人哭笑不得
的结果。日本学生和助教都认为是我操作有差错。经过仔细分析,我
判断是使用的计算程序有错。我对程序还没入门,但并不怕这东西。
我知道,如果从头到尾检查全部程序,时间太长,还可能仍然找不出
错,于是就找日本学生了解他们用此程序的情况,最终明确只须检查
该程序中大约百分之五的语句。于是,花了一个晚上把错误找了出来。
我这个人是一件事想做就必须做成,甭管用什么方式。”
  李方华学过五种外语。学日语她上的是“早班”,曾经每天早上
七点至八点半在科学院动物所上课,然后再赶回物理所上班;学德语
上的是“晚班”,下班后上两节课再回家;她还自学了法语;英语口
语是“文革”后用“晚班”学的;再加上留苏时学的俄语。她有家,
也有儿女,既要顾家,又要上班,还学了多种外文,表现出的毅力,
实在是难以想象。为了使成果得到国外承认,必须能用英语写文章、
作报告。李方华平常炒菜做饭洗衣服时,都将生词本搁在身旁。走在
路上也不停地练习英语句型。她的丈夫经常很担心地提醒她:“小心
别撞车啊!”有人问李方华,“科学家是否都很寂寞?”她不以为然,
“说寂寞,那都是外人看的。没有人会去自讨苦吃,真要是认为苦的
话就不做了。我现在每天忙得不得了,哪里有时间去体会寂寞?”

  爱唱歌善缝纫
  科学家不是书呆子

  在非洲,有这么一句谚语:“一个男人受教育,获益的仅仅是他
个人;一个女人受教育,获益的将是一个家庭,乃至整个民族。” 
在采访中,李方华说自己树立起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女性不读书,
就无法工作,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退回家庭则无法完成一个社会人
的责任。有了今天的成就,李方华一再表示要感谢自己的丈夫、女儿、
儿子,感谢他们几十年来的理解和支持。她认为,女性不应该因为埋
头家庭,而放弃对社会的责任,要懂得兼顾。李方华从没有因为要埋
头自己的研究,而忽略了作为母亲和妻子的责任,因为在她看来,这
些都是人之常情,没有可以偷懒的理由。她的勤奋、敬业,以及女性
特有的细心和耐心感染着孩子,甚至在研究最紧张的时候都尽量不耽
误回家给孩子做饭,不忘辅导孩子的学习。在家庭中,李方华承担了
大多数的家务。李方华是位勤勉、严谨的学者,然而她又绝非是“书
呆子”。她形象端庄,气质优雅,待人亲和,谈吐风趣;爱唱歌、善
缝纫,会打太极拳……李方华是个天性乐观的人,在从事研究时,她
总是不忘调节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每周四,她都会去参加中科院的
老年合唱团;周末时,在实验室里还常能听到她引吭高歌的美声唱法。
在文学方面,李方华的修养非常好,功底很深。在同事的退休欢送会
上,李方华的拿手好戏就是即兴赋诗一首,往往能把现场气氛调节得
很融洽。李方华喜欢自己做衣服,而且手艺不俗。她曾向女儿夸口:
“我要是真去当裁缝的话,至少也能评上八级。”问她如何处理生活
和工作这两者的关系时,李方华说得简洁而干脆,“生活倾向简单,
工作主张认真。”从她那矍铄的眼神和慈祥的微笑中,让你感受到一
位明星般的魅力。

  李方华简介

  李方华,著名物理学家、电子显微学家,中国单晶体电子衍射结
构分析的开创者,中国建立并发展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代表人物。19
32年1月出生于香港。1950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1952年保送到苏
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学习,1956年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工作至今。曾任中国电子显微学会副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理事长,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晶体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表面
物理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固体原子像
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晶体学联合会电子衍射专业委员会
委员等职;现为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
科学院院士。被评定为2003年度“公众关注的10位中国科技人物”及
2003年度“《中国妇女》时代人物”、中国科学院首届“十大女杰”。

  相关阅读

  199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欧莱雅——联合国世界杰出
女科学家成就奖”,每年评选一次,专门授予全世界范围内卓有成就的
、最杰出的科学女性,其权威性在科学界受到认可,“女科学家成就奖
”也因而被称为“女性诺贝尔科学奖”。
  为保证奖项的严谨性、权威性和非功利性,所有的候选人将由19
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然纳教授为主席的国际评审团进行评定
遴选。
  在中国,每年都有科学家积极参与该项“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
计划的评选,并以其领先的研究成果获得荣誉。2000年,上海瑞金医
院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陈赛娟博士获得提名,中国华中师
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王玉凤获得“世界青年女科学家奖学金”。
2001年,中国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微循环研究所的所长修瑞娟
教授获特别荣誉称号,2002年,香港科技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叶玉如
又入围提名,获得“特别荣誉称号”。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我不只为电影狂
下一条:李雪键亮相上海电影节:身体很好 感悟不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是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新闻网站。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山东省车界高峰论坛

-

记者节庆典晚会

-

中国—东盟两会一节专题

-

中国网络媒体安徽行

-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

山东与世界500企业峰会

-

2004年东北亚经济论坛

-

国庆五十五周年专题

-

孔子国际文化节

-

宣传新交法倡导文明行

-

山东人闯关东

-

魅力四川2004有奖游

-

走近章丘百脉泉

-

2004雅典奥运会专题

-

直面奥运冠军

-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