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首页内容 -> 大众访谈 

 

赵冬苓:写好“主旋律”也不难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来源: 大众网-大众日报   2004-09-15


  根据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郑培民真实事迹创作的电影《郑培民》,
将于9月18日起在全国公映。9月13日该片在京举行首映式,影片获得
了专家学者和观众的广泛好评。记者对该片的编剧进行了专访——

  《郑培民》简介
  湘西,青山深处,一条蜿蜒的公路盘山而下,犹如树影林涛间豁
然开朗的一片光明。此刻在这条崭新的山路上,锦旗飘飘、锣鼓喧天,
朴实的湘西山民身着节日的盛服翘首等待一位亲人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为新路通车仪式叫响嘹亮的第一声……
  那一刻,北京。一辆急救车正在拥挤的大街上急驶。车上,党的
优秀干部郑培民因心脏病突发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生死一线间,他
还没忘着叮嘱开车的师傅:“千万不要闯红灯啊。”
  故事就在郑培民的秘书小刘和下属陈方平的回忆中深情展开。

  对于一部主旋律影片,要拍得好看感人,对编剧是一个很大的挑
战。赵冬苓说:“其实写好主旋律影片并没有特别的困难。面对任何
题材,都要尊崇艺术规律,都要真正到生活中寻找。主要的是,你不
要老想着写这个故事,而要首先去从内心深处研究理解这个人。”

  “当初我写本子有点像‘被迫’的”

  赵冬苓说,“写《郑培民》时,我对人物进行了很多艺术加工。
我的体会是,精细恰当的艺术加工越多,人物会变得越真实。当然,
这种艺术加工绝不是去凭空虚构。我一直在体会人物的内心,理解他
感情深处的东西,追求的是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追问的是他这样
做的原因。”
  赵冬苓说,去年九月份,电影的制片人找到了她。此前,已经有
4拨编剧写过10多个本子,都不够理想。“一开始,找到我的时候,
说实话我也不想做,因为此前我写过《孔繁森》,这都是同一类题材
的,突破起来很难。作为编剧,我个人还是希望能不断挑战新的领域。
后来,制片人说,你过来一下,我把郑培民的夫人杨力求请到北京来,
你们一起聊一聊,如果感兴趣,你就做。当时我正好有事要到北京出
差,就答应下来。过去一看,那是一个正规的座谈会,方方面面参加
的人很多。介绍我时,制片人说:‘这是我请到的新编剧。’我还没
答应呢。所以当初我写这个本子有点像是‘被迫’的。”赵冬苓笑了。
  然而,与杨力求的一番促膝长谈,让赵冬苓改变了看法。两人那
次谈了很多,很坦诚,很深入,毫无保留。“她把一些很私人的事情,
像他们之间认识的过程,包括恋爱经历都告诉了我。就是这样一点一
滴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的小事感动了我,改变了我原来以为的那种人
间圣人、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形象在我心里鲜活起来。”有了这样
的把握,赵冬苓对制片人表了态:“现在我答应了,你就不用再考虑
别人了。相信我能把本子写好。”

  “第一次打动我是看他的日记”

  在和杨力求的交谈中,在去湖南采访与郑培民密切接触过的亲属、
朋友、群众等的过程中,赵冬苓完完全全被这个人物感动了。
  “第一次打动我是看他日记的时候。郑培民兄妹六人,他是长子,
是家里的顶梁柱。对父母,他感情非常深。但父亲去世时,他正在中
央党校学习,回家奔丧时在火车上,他写了一篇很长的日记。日记里
他回忆了儿时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父母对自己的挂念,记录了父亲
去世时没能守在床前的深深内疚,那是一个普通人真情的表露,看着
看着我就哭了。”
  赵冬苓还讲了另外一个小故事。郑培民任湖南省委副书记期间,
有一次工作到晚上九点多了,饿了,于是秘书带他到街上吃夜宵。找
到一家小饭店,他在外边等着,等秘书安排好了,他却不肯进去吃了。
原来,他在门口时,看见了一个卖槟榔的小贩,聊了一会儿了解到,
这个小贩夫妻都下岗了,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生活很困难,所以
天这么晚了还没收摊,继续做生意。他听了心里就非常难受:还有人
吃饭都这么困难,我们还吃什么夜宵。
  赵冬苓说,这其实就是他人性深处的东西,一种对贫穷和苦难所
怀有的悲悯情怀。“郑培民是一个很有美学价值的形象。他和孔繁森
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苦难的同情,这也是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点睛之笔,一笔足够。抓住了人物传神之处,赵冬苓大胆地舍弃
了许多素材,虽然不免可惜,但丝毫没有减弱人物身上的神采。
  当然,赵冬苓的舍弃并非率意取舍。她始终围绕着“郑培民和一
条路”来做文章,把视角凝聚到一条路上,材料也全部围着这条路来
组合,从而避免了那种平平的感动,对观众心灵形成了集中的震撼性
冲击。
  “这是一条真实的路。”赵冬苓说。这条路是郑培民刚刚出任湘
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时,到全州最贫困的火龙坪村考察时走
过的崎岖山路。他爬了七个多小时。当时他就许诺,一定要帮村子修
一条通往山外的公路。其实这只是一条长16.9公里的公路,但其间
经历了许多困难。最可贵的是,十多年里,郑培民心里一直在牵挂着
公路的建设情况。“这条路同时也很有寓意,可以象征着他一生走过
的路,也可以看做是一个领导与人民连通的路,还可以理解为是一条
从平凡走向崇高的路。用这条既具体又抽象的路来联缀整个故事表现
人物,我觉得非常妥贴圆融。”


 

 编辑:活脱脱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戴玉强:“美声”不应总板着脸
下一条:李霄鹏成我省希望工程首位形象大使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是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新闻网站。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山东省车界高峰论坛

-

记者节庆典晚会

-

中国—东盟两会一节专题

-

中国网络媒体安徽行

-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

山东与世界500企业峰会

-

2004年东北亚经济论坛

-

国庆五十五周年专题

-

孔子国际文化节

-

宣传新交法倡导文明行

-

山东人闯关东

-

魅力四川2004有奖游

-

走近章丘百脉泉

-

2004雅典奥运会专题

-

直面奥运冠军

-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