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12月12日电(记者谢方芳 冯国)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前后短短半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扭转了危急的抗日形势。然而,发动事变的两位将领之一的杨虎城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杨虎城将军有过三次婚姻,育有十个子女,如今只有杨拯英、杨拯美、杨拯汉健在。除了早夭的以及与父母共同牺牲在监狱中外,杨家第二代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过,有的还为国家建设献出了生命。
杨拯英是杨虎城和第三位夫人谢葆真的二女儿。老人今年73岁,几年前从陕西省政协文史馆的工作岗位上退休,如今和老伴生活在西安市信义巷的一处居民楼里。
虽然年过七十,杨拯英依然思维敏捷。她说,姐姐杨拯美从甘肃省政协退休,现在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西安;妹妹杨拯汉从新疆退休,现在住在北京。
杨拯英说,西安事变发生时,姐妹们年纪尚小,最大的姐姐拯美也仅仅4岁多。为了防止事变出现意外,妈妈谢葆真把她们安排在西安郊区的远房亲戚家,由外婆看护。
在杨拯英老人的记忆里,父母的形象都已模糊了。上世纪80年代初陕西省政协要筹备杨虎城纪念馆,她被调到省政协文史馆,才有机会完整地了解父母的生平。
杨拯英后来在一本名为《民国人物2》的刊物上写了母亲的小传。后来姐姐杨拯美在这个基础上搞了些调查,和她共同完成了《回忆母亲谢葆真》一书。
1922年出生的杨拯民是杨虎城长子,也是杨将军被害后唯一在世的儿子。杨拯民深受父亲影响,很早就参加革命。从194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杨拯民先后担任过陕甘宁边区米脂县统战部长、县委书记等职。1950年,杨拯民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甘肃玉门工作,杨拯民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代功臣。他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局长、陕西省副省长、天津市副市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委员会常委、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1998年逝世于北京,并与同年被安葬在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杨虎城烈士陵园,与父母陵墓相伴。
杨拯坤又名周盼,是杨虎城将军的长女。杨拯坤与哥哥杨拯民为一母所生,母亲是罗培兰。新中国成立初期,杨女士在中央宣传部工作,后调入北京市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后,杨拯坤进入旅游部门工作,担任过中国国际旅行社北京分社副总经理、北京旅游局副局长等职,1994年病逝。
杨虎城最小的女儿杨拯陆1955年从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去了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作,并很快被任命为勘探队长,率队进驻克拉美丽地区。1958年9月底,杨拯陆和队友遭遇了暴风雪不幸牺牲,年仅22岁。
杨虎城的长孙杨协已经退休。今年4月杨虎城暨十七路军研究会在西安成立,杨协也获邀成为会员。
杨虎城次孙杨瀚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1996年移居加拿大。时值西安事变70周年前夕,杨瀚编撰的《杨虎城大传》出版发行。因为出国,杨瀚成了杨家后人里为数不多的与张学良见过面的人,1999年和2000年两次到夏威夷看望张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