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华祥英姿
5月2日,在青岛第二海水浴场东侧海域,一位女游客被潮水围困在礁石上,一位七旬老人亲自出马,摇桨划船,和民警一起把女游客救回了岸边,老人的事迹引起了读者的关注,3日,记者走近这位令人敬佩的老人——
酷爱垂钓独衷小船
3日,记者来到青岛第二海水浴场,在沙滩上找到了坐在太阳伞下照看生意的救人老者。
老人名叫薛华祥,以前一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1993年退休后,和外甥一起办起了恒康海上旅游公司,专门在前海一线对外租赁旅游船。老人从小到大,在海边生活了70年,对大海有着很深的感情,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海边垂钓。从团岛到崂山,青岛前海一线的海边礁石上几乎都留下过他的足迹,有时候还划着船到胶州湾里面去钓鱼。
说起船,老人打了个生动的比方:和在陆地上生活的人离不开车一样,到海里去钓鱼也离不开船。退休以前,老人都是利用节假日出海垂钓,那个时候,要想到离岸边稍有点距离的大礁石上去,也得兴师动众地用木制渔船,非常不方便。木船不光体积大,分量重,一出海还需要到渔政部门去登记,驾船人也得有渔民证,就好比买了辆机动车,要到交警部门上牌登记,司机要有驾驶证。而且木船非常“娇气”,太阳一晒,木板间的缝隙就变大了,不小心碰上礁石,也会破个洞,严重的话会碰散了架。每年春、秋两季,木船都要进行维护,而春天鱼儿产卵、秋天鱼群回游,正是垂钓的大好季节,眼瞅着出不去,让人干着急使不上劲。
三年琢磨发明专利
退休后,老人有了空闲时间,脑子里开始琢磨,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方便近海垂钓、游玩的小船,他先换成玻璃钢材料做实验,木船的缺点一样也没克服掉,不行。再用充气后的废弃汽车内胎做成筏子,不好看,分量也不小,不满意。经过试验比对,换成橡塑材料后,船的分量大大减轻,老人又在船的外观上作了改进,把尖底改成平底,增大排水量,这样船在水里的稳定性好,侧翻的可能性小,而且装满水也不下沉,能起到救生圈的作用。老人的心血没有白费,1996年,他设计的小船获得了国家专利许可。
记者在海滩上看到了几艘泊在岸边的小船,长3米、宽1米多,老人说,这种小船不需要到渔政部门登记,重量在30到50公斤之间,放在车顶上可以拉走,放在带轮子的架子上可以用自行车、摩托车拖走,非常轻便。老人略带自豪地告诉记者,这种小船最大的优点就是非常适合于近海营救。青岛近海礁石多,一旦出现游客被潮水困在礁石上的情况,大船吃水深靠不过来,摩托艇是玻璃钢材料制成的,太脆弱,一旦被风浪打到礁石上,很容易破碎。这个时候,橡塑小船机动灵活的优势就派上用场了,它可以在礁石密布的海域灵巧地穿行其间,直达目的地,现在第一海水浴场的救护队配备的就是这种小船,警方救人时也经常过来借用。
坐镇海滩救人无数
老人从2000年开始在第二海水浴场经营旅游船租赁生意,每年从礁石上往岸边救人的事都要经历十次八次。在不熟悉大海的人看来,大多数时候,大海看上去非常平静,但这种平静并不意味着安全,因为潮水每时都在发生变化,一般每个月阴历初一到初三、十六到十八要出现两次天文大潮,这几天,中午的潮位比较低,裸露出很多礁石,外地游客喜欢接近大海,往往喜欢到离岸较远的礁石上去欣赏美景,但潮水很快就会涨上来,只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海水就会把礁石包围。有些游客光顾着看远处,一低头发现脚下全是海水,已经回不了岸了。老人说,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冒险,因为有时候礁石周围水流很急,而且光线在海水中发生折射,看上去浅的地方说不定挺深的,如果不了解水性,贸然下海说不定就会遇上危险。
这种情况经历多了,每逢旅游旺季,老人都会在海滩上坐镇,退完大潮海水上涨的时候,如果大礁石上有游客被困住,有时候不等众人报警,老人就会派公司的员工把人救回来。
谈海谨慎从不冒险
与大海打了这么多年交道,老人深知大海上的气候变化喜怒无常,因此他一直非常谨慎,每天都注意收集天气预报、海浪预报信息,出海垂钓时,随时观察天空、海水的变化,一旦有异常,立即收工,从不抱侥幸心理去冒险,“在四周无依无靠的大海里,最好是在自己有能力去控制的前提下做事,风浪成了气候,你就无力控制局面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太微小了。”
老人的这种谨慎体现在2日的救人行动中,民警来借船时,公司的一位员工二话没说,划着船拉上民警就走了,老人想了想,觉得不太放心,这位员工来公司才一年时间,以前没参加过营救,老人决定自己去。他告诉记者,当时海面上刮的是东南风,礁石东南面是迎浪面,船不好靠边,而且停不稳当,因此他把船划到了礁石西侧,这里暗礁少,风浪小一些。到了礁石边,他掉转船头,把船尾靠上去,同时注意划桨的力度和方向,控制住小船,防止船顺着水流往外漂,女游客一脚踏空。在老人的提醒、指挥下,女游客稳住了情绪,安全上船回到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