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大众人物
站内搜索:
张颐武:寻民意不容易
2007-05-09 16:29:00 作者: 

“有理”和“声高”:民意的辩证法

    最近,对于民意的关切已经成了各个地方政府施政的重点,这无疑是以人为本的举措,显示了对于普通民众意见的真真切切的关注和实实在在的倾听。这显然对于社会的发展进程有积极的作用。民意当然是公众的满意度的表现,也是政府服务的对象的意见的表达,对于民意的真正的关切当然显示了政府的工作的更加亲民和更加实事求是。这当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也会得到公众的良好的回应。

    当然,“民意”其实也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复合体,如何认识民意,可能还需要我们下更大的功夫,对于今天的社会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西谚有云:“民意如流水”。说的就是民意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今天的社会的的利益结构非常复杂,社会的形态已经极其微妙和丰富,要在其中寻找民意的真实的意思表示,其实也并不是看看报纸上的言论版或者网络上博客或者跟帖的爽快发言这么简单。其实了解民意还是一件相当专业的工作,又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眼看穿。如果仅仅根据一部分“民意”的反映,或者仅仅根据最大的声音做出回应,做出的决策也未必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真正的民意,反而会被一种新的简单化局限了自己的视野,未必能够真实地体现社会发展的趋势。这种现实的复杂性往往需要我们更为理性、更为客观地体察民意的走向和民意的丰富性。

    在我看来,“民意”说起来是老百姓的心声,但在今天的社会里老百姓其实千差万别,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非常多样,如何找到一种社会的“共识”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而这种“共识”又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考验才能够证明其客观真实。在一个利益相对一致,社会相对简单的时期,这可能比较容易把握。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许多政策几乎是人人叫好,其原因就是大家的利益大致一致,大家共同受益。但在今天事情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个政策出台或者一种发展路向的选择,都会有七嘴八舌的议论和众说纷纭的意见,让人觉得非常复杂,难以抉择。同时,就是今天大家一致叫好的事情,也有可能经过一段实践之后大家又都觉得不可行。所以,民意其实在空间上是复杂的,在时间上是变化的。我们可能需要更加明智的观察和思考。民意现实地看是一个“变量”:在空间上是不同的意见的混杂叠加,在时间上是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对于这个“变量”的理性的分析和评估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理性科学决策的一部分。

    在空间上,由于利益的多样化,也由于观察事物的角度和知识面等各种方面的复杂原因,我们看到的许多民意的表现往往两极化。有些利益主体由于文化性格的原因可能比较沉默,也可能在社会中的位置未必引人注目而往往会成为意见的“盲点”,他们的意见就可能没有出口而受到忽视。如前些年一些弱势群体如民工等的的声音往往没有表达。而最近似乎一些中等收入者的意愿的表达往往由于文化上的温和性而缺少浮现的空间。而像我多次讨论过的处于中等收入者下层的年轻的“草根”反而由于在互联网上的强烈的表达的意愿而变得在“民意”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他们的社会中的实际影响不一定完全匹配。而由于他们的情绪比较激烈,通过跟帖和博客的表达方式往往匿名发表意见而使得对于公共政策的理性和客观的探讨的空间有所压缩。

    一些专业人士的“民意”或者被简单斥责,或者这些人由于这样的舆论状况而缄口不言,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一种民意扭曲。由于媒体和舆论在某些方面的简单化,未必能让各种信息、各种不同意见充分地让公众了解,往往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使得“民意”变成了一种同样简单化的情绪的表达。这未必能够反映民意的所有方面。而一些被压抑的情绪和看法其实可能也会在实践中产生难以预测的反弹。“民意”中有理性的民意,也有感性的民意;有激进些的民意,也有温和些的民意。有的时候确实是“理直气壮”所以声音大,但有的时候也存在“有理不在声高”的情况。如何在其中进行分析和梳理,而不是仅仅看谁的声音大,就认为谁有道理,可能对于社会的发展更为有利。

    同时,在时间上,民意也有此一时,彼一时的变化。有此时的民意和彼时的民意,有短期的民意和长期的民意。有时候大家一时觉得好的策略,实践检验后大家也有可能觉得不可行。有时候一时间大家觉得不好,并给与批评的策略,过后看是有远见卓识的看法。有时候多数人的看法当时是“共识”,但后来却发现“真理在少数人手里”的情况也确实存在。对于这些问题都需要有客观和实事求是的看法。照顾到短期的民意,也要考虑民众的长远利益;给与民众的现实的需求回应的同时,也要注意考虑他们未来的需求。

    所以,“民意”是复杂的,充满了辩证性的。在这里,对于民意的体察必须谨慎和客观地考虑综合平衡多种不同群体的要求,也要在短期和长期上求得平衡。这就需要有更为充分的信息的提供和更为专业的对于民意的了解的方式,避免一种冲动性的决策和简单化的反应。

    我想,我们的社会需要适应和学习一个民意多样化的状态,我们的大众需要学习更为理智地了解公共事务并表达自己的“民意”。这会是一个有益的过程。

编辑: 吴哲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