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栏目报道,当官为做事,做事为人民,今天的《那些年感动我们的人和事》,让我们一起走近被群众亲切称为百姓书记,曾任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县委书记的王伯祥。
王伯祥,山东寿光人,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5月任职寿光领导职务。他在五年半的任职时间里,创建了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把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推向了全国;并大胆推行企业股份制改造,启用企业管理人才,打下了寿光农业大市和工业大市的发展基础。在党员干部眼里,他的身上体现着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县委书记的使命与责任,在老百姓口中,他是我们的伯祥书记。
虽然已经离开寿光20多年,但王伯祥只要有空还是经常会回去看一看。听说寿光新上了光伏大棚,他也想看看这种新发明。在寿光,蔬菜产业如今已是一棵参天大树,可这棵大树正是20多年前他埋下的种子。
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那个时候搞大棚,寿光首先搞起来的,在全县推开的,现在全国都搞,但是寿光的技术还是寿光最好。”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可在当时,领先这一步却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大棚是个新鲜事物,投入多,风险大,很多农民都不敢试水.王伯祥让王乐义带头,动员村里17户党员先搞起来。没资金,县里给政策;缺技术,就从外地请师傅。
寿光市洛城街道张家尧水村村民张玉洪:“89年到三元朱参观,然后90年我们就开始自己搞,那时候90年一年我们就成了万元户,从90年到现在,我们一年比一年收益好;现在一年收入10多万,纯收入。”
大棚搞起来,寿光南一片绿色,可在北部,盐碱地上却是白花花一片。王伯祥说,寿光的发展不能半身不遂。很快,20万干部群众就在北部的荒碱地上摆开了战场。就地埋锅造饭,住临时窝棚,迎冷雨,战寒潮,王伯祥和大伙一起在这里扎了根。
东岔河村农民王平:“十冬腊月的时候,王伯祥挽起裤腿,就下去了。”
一间低矮的机井房,就是王伯祥的指挥部,寒冬腊月,他在这里一住就是四十多天。
王伯祥的老伴侯爱英:“有天晚上来又很晚了,拉起灯来看看这个孩子,看看那个孩子。他这个人心地善良。宽厚善良,不管是对家人,或是别的。”
五年寿北开发,120万亩荒碱地变成了盐池、虾塘和棉田。纵贯寿光南北的弥河,历史上多次泛滥,一到雨季两岸50万百姓提心吊胆。经过调研后,王伯祥提出要全面治理弥河。有人建议,光治理城区这一段,这里来往的上级领导多,治理起来好看也容易。
时任寿光县道口乡党委书记 王守富:
当时王伯祥就非常坚决地否定了这位同志,我们干工作是给老百姓干的,不是给上级领导看的。
25天,13万人浩浩荡荡地完成了弥河大坝地基工程,这时,群众把一个小建议反映给了王伯祥。
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秘书武恒祥:“群众说,王书记修的坝很好,但是对于我们,坝高坡陡上下不太方便,说要是修上一个路腿子。”
所谓路腿子就是辅助上下大堤的一个缓坡。对此,王伯祥马上进行了统一部署,凡是上坝的地方都要修上路腿子,沿途七八十个村修了200多个。
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方便老百姓,对老百姓有好处的意见就得听,咱不就是给老百姓当得官嘛,咱是老百姓的县委书记,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咱一定下决心干。”
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这是百姓书记王伯祥的做人做事原则。离开寿光20多年,能让一方群众至今不忘,也正是因为王伯祥的这个朴实的人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