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继续关注非博会。2005年,我国正式启动非遗保护工作,目前已经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如何在保护的同时实现传承与创新,一起去非博会上找找答案。
【同期声】(现场)陕北说书、掌声
【正文】52岁的曹伯炎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北说书的传承人。非博会期间,每天他都要在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展位上为观众演唱几个小时。
【同期声】陕北说书传承人 曹伯炎
在我们陕北,陕北说书、信天游是很受欢迎的。我三弦一响,老乡们就觉得是乡音,济南也有我们陕北人,昨天就来两位。现在非遗感觉离我们的生活还是有点儿差距,传承遇到些问题。
【正文】怎样让古老的非遗项目活在当下,让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记得住乡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就是在探索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同期声】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教授 高丙中
文化生态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可是近代以来,因为城市化、工业化是跟我们保持自己原有的文化是脱节的。
【正文】第三届非博会的主题就是“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在非博会上走一圈,徽州的油纸伞、徽墨香,潍水的风筝、年画、泥狗狗,湘西的鼓舞、刺绣、印染,晋中的陈醋、中药,每一种非遗项目都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原汁原味,更有传承创新。
【同期声】记者 刘骏
我现在敲击的这个乐器叫做铜鼓,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世界上仅存的馆藏铜鼓只有2400多面,而在广西河池就有1400多面。
【正文】在广西河池的民俗中,一到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敲铜鼓。但是由于尺寸太大,很难运到外面演出。为此,铜鼓传承人王东山按照传统工艺铸造成缩小版的铜鼓,带着这套鼓,他登上了世界各地的舞台。
【同期声】铜鼓传承人 王东山
让它传承下去,怎么能传承,那只能改良,通过它上舞台去给观众认识这个东西。
【同期声】山东省文化厅厅长 徐向红
有许多的非遗已经成为我们过去生活方式的一种记忆,有的可能进入了博物馆,但是我们要把它作为传统的记忆进一步活化,在现代生活中展现出它的魅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