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3 10:31:44 作者: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我省小麦遇到了历史罕见的大旱。大旱在给我们造成损失的同时,也带来种种思考:为何同样条件下,有的地块旱情轻,有的地块旱情重?如何应对旱魔?哪些种植方式应该改革?哪些种植方式应该发扬?
免耕直播法:保墒节水苗青青
“我的小麦是用免耕直播法种的,既耐旱还省水。”2月 10日,在莘县莘城镇徐庄村村东,正蹲着往机井上套“小白龙”的徐印虎,边干活边念叨。
“我这免耕直播的小麦,地没用旋耕机犁,玉米秸秆粉碎后都铺在了陇上,太阳晒不透,土壤自然能减少水分蒸发,你踩踩,这地就是硬实!”徐印虎边说边跺了跺脚。
“看看,小麦都种在垄沟里,浇水的时候,水顺着垄沟淌,又快又省水。”徐印虎指着淙淙前行的水流,心中充满着自豪感。
“全县免耕直播的小麦面积达到8万多亩,每亩麦田浇一次水,比浇翻耕过的麦田省 15到 20立方水。浇灌一次就节水1200万立方以上。”随行的县农机局工作人员谷学民介绍。
专家点评(朱传宝: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研究员):
免耕直播法,遇到旱情比较严重的年份,在抢墒保墒抢种方面,比传统的耕种方法,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这种办法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地耕层变浅。在墒情充足的时候,要想取得高产,还是深耕播种为好。再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适宜于免耕直播法,我省有机质含量总体较低,应建立深耕与免耕相结合的科学轮作制度。
旋耕还田法:透风跑墒死苗多
徐印虎所在的生产路,似乎就是一道分界线,路北的麦苗是遥看绿色一片,路南的小麦则是黄中泛着青色。
“路北是免耕直播小麦,路南是翻耕播种的小麦。”村支书徐奥歧边说边带着我们走进路南,伸脚就陷了半脚深,腾起一股“青烟”。他拔起一墩麦苗:“看看,旱得只剩下几根主根了。”
扛着铁锹走过来的村民徐印勤,指着路南的一块地说:“你看看我这三亩地,种的时候先砍玉米秸,再撒化肥,再旋地,再播种,前前后后忙活十几天。北边的地里用免耕法种,秸秆粉碎、播种、施肥、镇压,一次性完成,每亩省去耕地费30元,现在长得比我这地块强多了。明年若遇到干旱,我也用免耕法种小麦。”
专家点评(朱传宝):
传统的旋耕播种法,有利于促进根系的生长。但是,耕作时要把它耙匀耙实,越冬前最好浇一次水,让土地踏实,既能保墒保护地温,又能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没有水的地方,也要用石磙或其他东西压实,防止透气跑墒,尽可能地为小麦根系生长提供条件。
播种前造墒:小麦丰收“奠基水”
走进莘亭镇曹屯村李保真的6亩麦田,绿油油的一片,好像没有受过干旱似的。“ 我的麦苗青,关键是墒情造得好。”李保真介绍,去年10月中旬小麦播种时,土壤水分不够,他没有急于抢墒播种,首先浇了保墒水,然后进行播种。11月 20日,又浇了越冬水。
在县农业局调查的 40户小麦种植户中,李保真是惟一的年前小麦浇了两次水的农户。
专家点评(朱传宝):
小麦播种前后进行灌溉,蓄水于农田,造成一个地下“土壤水库”,为小麦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蓄墒灌溉是夺取小麦高产稳产所必须进行的一次关键水,蓄水造墒搞好了,小麦丰收才有保证。
选准麦种:抗冻抗旱的关键
朝成镇江楼村村民江绍鲁的麦田,黄叶少,干尖轻,绿色重,明显好于其他大田。
“我种的是济麦 22号种子,他们种的多是周麦16号种子。”江绍鲁介绍。
县上的同志告诉记者,莘县离河南近,河南是小麦主产区,种子的品类很多,产量也很高。受此影响,很多农民都喜欢购买河南的小麦种子。但是,一遇到天冷干旱的年份,就黄叶干尖,造成减产。
专家点评(朱传宝):
种子具有区域性,同样一个品种,在这里丰收,在那里就不一定丰收。要克服盲目求新的思想,不要引进未经国家审定、认定的品种,采用先试验后引进的方法,以免给生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要根据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选用品种,做到良种对路,良法配套。选用品种时首先要考虑本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作为我省小麦产区,最好选用本省培养出来的良种,安全可靠。
编辑:吴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