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贺志勇:港校并非人人适合

  • 2007-07-13 10:59:44
  • 作者:本报记者 温 涛 王振国  实习生 黄胜锦
  • 来源:SRC-5353
  • 新闻论坛
  • 我要评论

  香港大学的内地招生咨询会。 (资料片)

  在香港上大学,可以接触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资料片)
  香港教育的魅力何在?是什么让学子们趋之若鹜?香港的大学特长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什么情况适合去香港上大学?就此,记者采访了在香港取得学位或者现在置身香港的教育界人士,试图通过他们的视角,来展示一幅香港教育的素描画。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去不去香港读书,亦是如此。
  对此,贺志勇博士深表认同。
  贺志勇于2001年被北大哲学系推荐到香港浸会大学哲学系读博士,2005年年底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主要负责学校内地学生在港的一些事务,做助研工作。12日,记者通过网络对他进行了采访。
  香港功课的设置都比较实用化。香港是一个商业都市,这造就了学业实用主义的安排,直接针对社会需要来培养学生。缺点是学生的知识面不太宽阔,学习的深度也不够,想深造的人需要自己努力。
  相对来讲,香港的大学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这些发展不仅仅是学业方面的,更有许多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规则意识的培养。内地的大学生复杂但是幼稚,而香港的大学生简单但是成熟。之所以说他们成熟,是因为大学以及社会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以及遵守规则。
  “我觉得有两种学生适合来香港读书:一种是想以后继续去欧美深造的人,可以把香港作跳板;另一种是对金融商科财务传媒有兴趣的学生,这些方面的确是香港的强项。而且学了就能用,很划算。”
  贺志勇博士认为,内地名校有自己的传统优势,也会吸引不少热爱学习的学子。热爱基础研究的学子,香港不是他们理想的选择。此外,来香港的大部分学子是自己掏腰包的,这的确不是个小数目。不是广大学子想掏就能掏的。相对来讲,内地的名校成本低,实力不差,性价比还是高的。
链接
报考香港高校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以为来香港读大学就有高奖学金。从开始在内地招生到现在,香港各大学的奖学金设立并没大变化,当内地报考人数骤然上升,要赢得这些奖学金就变得越来越难。
  误区二:以为在香港找工作很容易。香港的机会多,但不等于就好找工作,因为竞争也更多。香港本地毕业生,香港本地人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欧美华裔回来的,大家都要同台竞争。
  误区三:以为来了香港就是进了保险箱。实际上香港的大学没有班集体,也没有班主任,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
  误区四:只要分数高就可以上港校。目前,香港的大学每年录取非本地学生不能超过总录取人数的10%,一般都挑选高分多能的人才。一些学生虽然分数高,但比较内向,而且面试老师用英语、中文跟其交流都不行,这样的学生去了港校也适应不了。 
  据《南方周末》
延伸观点
高校不改革学子必远游
  如果说,前些年内地高校还可以高枕无忧的话,那么,今天他们已经不大可能再敢于自我封王称后了。内地高校再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更多的高分考生将远游。
  对于学生赴港读书的新现象,有人把它视为香港高校与内地名校生源争夺战初显胜负的注脚。在我看来,其实不然。正如有评论所说的那样:无关胜负,只在选择。而这种选择不仅是学生的选择,更是家长的选择。
  其实,不管是拿高额奖学金去读港校,还是选择自费读港校,这种选择,在中国的高考考生那里,都只是少数人的权利。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他们最终进入的还是内地高校。因此,在我看来,内地高校的改革和进步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问题。而港校热最大的意义也在于它对内地高校的这种冲击上,港校热可谓内地高校改革的催化剂。
  一些高分考生宁可自费读港校也不愿意入读内地名校,内地名校终于尝到了如坐针毡的滋味。我想,那些内地名校该坐不住了吧?狼来了,羊还能安然入睡吗?
  在港校进入内地争抢生源之前,北大、清华等内地一流高校独享了掐尖的特权。这种掐尖的特权如今被港校部分剥夺了。痛定思痛之下,他们也在积极改变,寻求应对的方略。北大、清华是中国内地高校的旗舰,它们的改变将带动内地其他高校的改变。如此,新一轮中国内地高校改革的热潮几乎是可以想见的。
  这些年,内地高校“办世界一流的大学”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财政拨款说出来吓死人,但成效甚微。高校行政化、学术腐败、学生培养机制僵化等诸多弊病遭到了家长、民众和媒体的炮轰。如果说,前些年内地高校还可以高枕无忧,还可以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姿态的话,那么,今天他们已经不大可能再敢于自我封王称后了。内地高校再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那么,更多的高分考生将远游——选择自费读港校甚至自费留学。
  其实,不论是内地高校还是香港高校,都是中国高校。这种内部竞争虽然因为香港高校的国际化显得多少有些国际化的意味,但是,还没有真正将中国高校置身于国际化的风口浪尖。如果有一天,国外的大学,比如哈佛、牛津或剑桥也开始直接到中国招收大量学生,内地高校的压力会更大。
  内地高校的危机已经来临了,改变还会远吗?但愿,这不是我一厢情愿的空想。   (青黄)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