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苏树林将给中石化带来什么

  中石化首度进入世界前20强,但其成为“真正的跨国企业”还差得很远。作为石油“新生代”代表人物,新掌舵人苏树林的到来带给中石化更多想象空间。
  在最新版的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榜单中,中石化以1316.36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位列第17位,成为亚洲仅次于丰田汽车的巨型企业。然而,刚刚上任不满一个月的45岁的总经理苏树林并不想坐享其成,他正在为中石化做得更大更强破题。
  火速空降中石化
  6月22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任命苏树林担任中石化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
  事实上,苏树林的到来一度引起中石化公司的震动。巨型央企领导的职务调整一向引人关注,而有关媒体在报道中石化这次一把手改任时,用了两个字——“火速”。据称,在任职会议召开时,前任书记陈同海还在会场,不久就离开了。当晚,在集团内部的电话会议上,刚刚接任的苏树林讲话:“我来这里担任主要领导工作,深感担子很重,压力很大,更深知任期有限,责任无限。”
  石油“新生代”代表
  早在2002年,苏树林在40岁时就任中石油高级副总裁、并成为“十六大”最年轻的中央候补委员。他是那一批石油行业领导人“新生代”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当时,中石油、中石化连续任命的几位高层管理者,都是“40多岁,不仅学历高,而且都是基层实干出来的”。
  业内人士分析,在中央企业战略转型的关头,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能吃苦、有经验的人才队伍,是一个关键环节。石油石化行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战略产业,从国际范围来看,更需要有能力、有魄力、年轻有为的领导人出来挑大梁。
  中石化的差距
  有“少壮派”之称的苏树林,当然不是为坐享其成而来。
  《财富》杂志数据显示,即便都属巨型公司,但中石化2006年131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和37亿美元的利润,与埃克森美孚3472亿美元和395亿美元的成绩相比,依然差距较大。考虑到企业的全球资源布局,中石化成为“真正的跨国企业”还差很远。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石化的业务板块中“上游偏弱”,公司所需的原油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外购,深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一些突发事件也可能造成原油供应中断的风险,因此迫切需要“走出去寻找资源”。
  这对毕业于石油地质勘探专业的苏树林,既是全新的挑战,也是施展才干的机遇。
  上任后整合资源
  苏树林在上任之初就开始了中石化整合其子公司的步伐。
  在苏树林上任后第4天即6月26日,中石化在上海联交所挂牌捆绑出售总值约为1.5亿元的7项非主营业务资产。这是中石化集团继93项金融资产公开打包挂牌出售后,又一次大规模的资产清理整顿。
  中石化集团人士表示,此次剥离的长城润滑油集团下属连锁经营部、财务公司的部分资产等非主业资产,其目标都是在继续进行中石化一体化整合战略。一场战役下来,苏树林顿显其在温文尔雅背后的雷厉风行一面,隐现其在大庆油田时1998抗击洪灾、1999年下调油田产量并保增效的作风。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更大想象空间
  中石化位于华东地区的5块主要油田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需要增加该地区的勘探投资。
  “老油田由于需要深挖,才能获取更多油源,比之新油田,需要增加更多成本。”业内人士认为,老油田更多的是需要考虑安置老职工,有职工利益与企业发展的双重平衡考量,而这也是需要苏树林及其团队以极大勇气去破题的地方。
  安信证券分析师李晨认为,苏树林具备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勘探专业出身的背景,长期在一线油田勘探、开采业务工作,经验丰富,另有23年中国石油的任职背景,有助于中石化扩大国内及海外石油资源,苏树林的“空降”让人们对中石化的成长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据《中国青年报》、《21世纪经济报道》
苏树林其人其事
  苏树林出生在黑龙江克东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在他14岁时去世。后来,全家人勒紧腰带供他上大学。他在学校经常是玉米面发糕就咸菜开水,填饱肚子就是最大满足。
  苏树林最初一直在大庆从事基层地质工作,并担任总工程师多年,在石油业内属技术专家出身。苏树林的行事风格是“解决问题,必到一线”。
  1997年11月,苏树林升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两年后,调任中石油总公司副总裁,同时兼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2年担任中石油股份董事和高级副总裁,并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中央候补委员。
  2004年开县井喷事故发生,中石油股份公司总裁陈耕出任中石油集团总经理,同时,另一名副总裁蒋洁敏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2006年9月,苏树林调到辽宁省,任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两个月后,蒋洁敏正式出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但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陈同海6月22日“因个人原因提早离职”,使得苏树林重回石油系统。
  “成才”多年之后,他曾回到母校大庆石油学院,对师生们诚恳地说,到任何地方他都不回避两个问题,一个是出身于农民家庭;另一个就是来自大庆石油学院,做了多年石油工人。
  苏树林的“选才”标准是: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
  据《中国青年报》、《财经》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