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群家境富裕的全职太太们,把公益活动纳入了她们的生活。她们经常搞一些小范围的公益性聚会,不管在会上谈的是什么,在散会的时候太太们都会很自觉地留下一笔钱。
“对不起,我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无私,其实我参加公益活动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从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已经居家4年的李女士,是某知名网站老板的妻子,她告诉记者,她周围很多与她类似的女性都热衷于慈善事业,“但大家都觉得没什么了不起”。
在一般人看来,大部分赋闲居家的富太太们每天都过着“烧钱”般的奢侈生活。这种生活也令一些人羡慕,以为其中有着不为人知的快乐。“其实这种生活并不快乐。”年过三十、曾在职场上风光无限的黄女士已经居家3年,她对记者说:“现在我们有钱有闲,但不能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地消耗生命,我们必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体现自我价值。”
经常举行公益性聚会
6月30日晚,赋闲在家的李女士把聚会的地点定在了自己家(位于北京机场附近的一幢别墅里),目的就是为云南山区的贫困生筹集善款,被邀请的8位“富太太”,是她在公益活动中结交的朋友。
尽管这次聚会的主题是公益募捐,但太太们谈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家庭。“其实聚会是我们交流家庭经验的一种方式,如果是公益性聚会,不管在会上谈的是什么,在散会的时候太太们都会很自觉地留下一笔钱。”李女士跟记者解释道。
“这几乎是一瞬间的决定。”谈到自己参加公益活动的动机,李女士说。2004年,从职场退下来的李女士,在家闲着无聊,选择了去新疆旅游。牧民们居无定所,孩子们到了上学年龄还四处游荡的情景,唤起了李女士“一种出于母性的怜悯之心”,一向理智的李女士冲动了一把,她不假思索地把随身带的10万元现金捐给了这个村庄。“当受助的村民称我为活菩萨时,我真的觉得很惊讶,因为这本是无心之举,但我觉得很有满足感。”
组织公益活动有成就感
“咱们这一次每人拿3万够了吗?”“应该差不多了吧,如果少了再说。”在别墅外的花园里,新加坡人李丽和常太太正在商量这一次捐多少钱。
李丽是在这次聚会中,唯一一位愿意向记者说出自己名字的女性。李丽1997年来北京定居,丈夫是新加坡人,在美国某知名公司担任亚太区总裁。李丽原来跟丈夫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后来慢慢淡出。
“我喜欢有挑战性的生活,女人千万不要让自己头脑过早衰老,停顿下来。”为此,退出职场的李丽经常参加“圈里”太太们组织的公益活动。
黄太太非常赞成李丽的观点,她丈夫是一个中型民营企业老板,每次出差回来,都会跟黄太太交流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听到有的地方高楼林立,不远处却有人乞讨时,黄太太心里就会不舒服:“我真的不希望看到那种情形。”
“我从小就被教育要帮助别人,无论我是有钱还是没钱。”黄太太向记者讲述着她的慈善理念:“1元钱和100万元钱在帮助别人上没有分别,重要的是要懂得感恩,并因此尽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由于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尽管是全职主妇,黄太太的“工作”并不比丈夫轻松。黄太太最开心的事是组织圈内的太太们为贫困地区募集善款。黄太太称,组织公益活动是一种乐趣,“看到别人因我的帮助而获得快乐,我自己也会觉得欣慰,很有成就感。”
9个太太捐了27万元
“在生活方面,我们给自己多一些精神寄托,就多一分自信,不会胡思乱想。”李丽认为经营自己很重要,要想办法让自己充满魅力、与众不同。做了全职太太后,她感觉自己整天无所事事,“都快崩溃了”。但她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当我参加公益活动后,觉得自己充实了很多,让我找到了在事业上的那种成就感,身边也多了很多赞美和掌声。”
聚会结束后,李女士告诉记者,每个太太捐了3万元,加上她自己,这个聚会总共募集了27万元。“去云南建一所希望小学基本上没问题了。”李女士说,这些太太们并不是捐了钱就不管了,7月中旬她们会一起去云南,把希望小学建起来。
(文中人物除李丽外均为化名) 据《公益时报》
栾晓磊